社會規範的運作與力量:建立秩序,讓群體向善,也可以行惡
社會規範是管理生活在群體和社會中的人的行為的非正式規則。我們可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動物,至少大部分時間如此。我們可能發現自己是習慣的動物。但是我們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深受社會規範驅使,而社會規範有它一套運作邏輯與機制存在。
社會規範是管理生活在群體和社會中的人的行為的非正式規則。我們可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動物,至少大部分時間如此。我們可能發現自己是習慣的動物。但是我們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深受社會規範驅使,而社會規範有它一套運作邏輯與機制存在。
看古裝劇的時候,看到裡面的角色有冰品可以吃,都會想說真的假的,古代人也有辦法吃冰?在這方面古裝劇可沒亂演,古人可能不會製冰,但是是真的懂得藏冰,待需要時再取出食用的,連古代冰箱都有呢!
《秀色可餐?》的作者透過食物與資本主義做結合,題材相當特別,並詳細地描述兩者間如何相互影響,適合想了解食品如何「色」誘消費者,或是想從食品著手,輕鬆閱讀政府如何成為資本主義推手的讀者。
《人類大歷史》之所以能夠風靡全球,引起廣大讀者共鳴,果真當之無愧!本書提出諸多論點,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發思考。讓歷史在我們之間走動,待我們深入與其互動,悟出屬於自己或人類的意義。
有的人卻再也回不去了,他們未能逃過生老病死的命運,把自己永遠地留在了異國他鄉。沒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敘利亞人死在黎巴嫩,他們生活在貝魯特流光溢彩的高樓大廈之外逼仄黑暗的偏遠角落中,或貝卡谷地田邊地頭的帳篷裡,死亡就像流星劃過天空,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允許自己變有錢》是一本需要跟種種類似巴菲特理財法一起看的書,它提醒我們,我們不是賺錢的機器,而是可以操控金錢、掌控自己人生有的成熟大人。
缺工真的是因為低薪嗎?現在年輕人面臨什麼樣的處境,讓他們找不到勞動的目標?沒有與時俱進的《勞基法》,又對年輕世代帶來什麼影響?就由郝明義先生透過訪談各界人士,帶領大家了解臺灣的社會現狀。
《歷史上的刺蝟島》一書,是歷史書,也是旅遊指南。帶領讀者一探臺灣這個刺蝟身上,不同尖刺的前世與今生。看看臺灣如何在大小民變、外部勢力入侵下,一步一步打怪、升級城池、堡壘、大砲、飛彈,成為現在刺蝟島的模樣!也帶我們認識這些防禦工事的現狀,以及現在到了當地能看到的景觀。
滿18歲的臺灣公民,在民法上已經成年,需承擔民法賦予的義務,男性還需要服兵役。然而,有義務要履行,卻沒有獲得相對的權利,要到20歲才獲得選舉權。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致使青年喪失為自己發聲的機會,連其權益都會遭到忽視。降低完整公民權的年齡,是我們需要努力的目標。
《斯文豪與福爾摩沙的奇幻動物》是本內容豐富有料的書。不只好讀好看,也可以讓我們對臺灣這塊土地更加了解,以及增加歷史、生物、地理的知識,幫助我們描繪出十九世紀的臺灣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