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每個班級裡,總會有那個被稱作「怪獸」的孩子。或許情緒直白、難以親近,但其實只是渴望被理解。《男孩、怪獸與粉筆》用一支粉筆,邀請我們學會尊重、保持距離,並勇敢踏出交流的一步。
暑假接近尾聲,家長與孩子陸續開始收心操;要到新班級的孩子個個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新老師會怎麼樣呢?新同學會怎麼樣呢?似乎像等待開獎一般,到學校就會揭曉。
萬一,我是說萬一,有個新同學像「怪獸」一樣,遠遠就讓人聽見他大吼的「走開!」該怎麼辦才好啊?
▲ 圖片來源:畢方文化
《男孩、怪獸與粉筆》用大大的、占據整個版面的「走開!」開始,公園裡的大朋友小朋友個個躲得遠遠的,沒人見過他的真面目但光是從山洞傳出的怒吼被嚇都嚇死了,久而久之大家遺忘了怪獸的存在,各玩各的、相安無事就好。
▌好奇的男孩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除了一個男孩,時不時回頭看看,究竟這個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的「怪獸」長什麼樣子啊?好奇讓勇敢的男孩踏出第一步,試著與怪獸交流。
此時粉筆便派上用場了,男孩用粉筆在山洞口畫了花與小動物並留下些許空白做為邀請,請洞內的怪獸一起畫畫。男孩沒有強迫怪獸一起玩一起畫,只是靜靜地讓怪獸理解自己的邀請,邀請他走到洞外一起看看晴朗的藍天白雲和空曠的公園。
這招究竟有沒有見效?我誠摯地邀請你來翻翻這本美麗的繪本。
親身參與學校教育的大人小孩其實都知道,在班級經營的過程中很難避免出現像「怪獸」這樣形象的孩子。他 / 她們不見得可怕,但情緒起伏難以捉摸且表達方式直接,常常讓人摸不著頭緒又措手不及,多次與師長和同學碰撞之後,就獲得怪獸的「美名」了。
▲ 圖片來源:畢方文化
「怪獸」是什麼?和我們不同樣子的人嗎?還是描述一種我們不理解又害怕的概念呢?當我們理解了、不害怕了,他 / 她還是怪獸嗎?
學校是養成人際關係與互動的場域,而情緒表達在人際關係裡佔有極高的比重。《男孩、怪獸與粉筆》不但呈現了怪獸的狀態也映現了他人的害怕。不論是傷心、沮喪或憤怒,若是沒有適當的表達,像書中怪獸只是不斷地在烏漆嘛黑的洞裡大吼走開,就只是把人推開嚇走,沒人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搞不好連怪獸都不知道),內心只有害怕和恐懼,久了之後就剩下刻板印象和遺忘;僵局就像山洞,洞裡洞外互不相識互不搭理。
粉筆是此書中主角與怪獸交流的媒介,他利用粉筆在洞口畫畫給了怪獸空間、安全感和選擇,而粉筆的運用也讓此書豐富且繽紛,個人非常喜歡創作者的巧思,閃耀顯眼又自然,帶給讀者許多樂趣。
▌交友過程中的「尊重」與「界線」
如同繪本中粉筆的運用,在人際關係的場域中,空間、安全感和選擇亦是情緒表達重要的要素。不管對方是不是怪獸,交朋友過程中「尊重」無疑是第一要素,而適當的距離是尊重的第一步。生活中或網路上處處可見缺乏保持尊重距離感的交友慘案,不論異性或同性,失去恰如其分的距離就沒有尊重可言,不恰當的語言或關心別說是怪獸會抓狂,正常人也被逼著變身怪獸了。
▲ 圖片來源:畢方文化
距離很重要,如何交流很重要,孩子在學習,成人如你我何嘗不是隨時學著如何拿捏人際分寸?這是一門大學問,找到你我之間舒服的距離,不僅存在陌生人之間,家人、伴侶、親子、朋友何嘗不也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