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可以運動嗎?該做什麼?專業醫師給懷孕媽咪的運動指南與風險禁忌!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懷孕期間可以運動嗎?該做什麼?專業醫師給懷孕媽咪的運動指南與風險禁忌!

懷孕期間可以運動嗎?該做什麼?專業醫師給懷孕媽咪的運動指南與風險禁忌!

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懷孕是女生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旅程,期間會經歷許多生理上的改變!懷孕期間可以運動嗎?適合做什麼樣的運動?專業醫師林永青在《精準運動》中給予最完善的建議,讓懷孕媽咪動得安心,也動得更放

懷孕是女性一生中極為特別的生命旅程,從懷孕初期,便經歷許多生理變化,包括荷爾蒙的變化、心血管系統的改變、血容量增加、體重逐漸上升,以及子宮明顯擴大。這些變化可能會帶來不適,也讓許多準媽媽擔心:運動會不會對胎兒有不良影響?因此即使體能退化仍拒絕做任何運動,導致身體狀況更差。

事實上,除非有明確的禁忌,懷孕期間應該適當的運動,但在懷孕初期做運動的確需要格外小心謹慎,避免引起孕婦或胎兒的異常反應。

懷孕期間適當運動可以避免或減輕腰背痛、緩解便秘等常見不適,也可以降低妊娠糖尿病與剖腹產的風險,並且幫助控制體重、強化心臟和血液循環功能,增進整體健康。然而,孕婦在運動時也會有特別的生理反應,例如會增加血漿容量與心臟血液輸出量、因子宮擴大導致呼吸變得費力、空腹血糖偏低等,使得孕婦更容易在運動時發生低血糖症狀。

對胎兒來說,中強度的有氧運動會讓胎兒的心跳率稍微加速(大約每分鐘快 5 下),但通常在運動後的幾分鐘內就恢復正常。而儘管運動時子宮的血流量會減少,但主要影響到的是子宮肌層而非胎盤。若做高強度的運動,則會降低胎兒出生時的體重,但主因是減少了胎兒體內的脂肪。

因此,根據研究的結論:孕婦做適度的運動不會傷及母子。

▌如何安全進行孕期運動?

當然,孕期運動必須格外謹慎。

若孕前已有運動習慣,在整個懷孕期間通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式。但若孕前沒有定期做運動的習慣,必須先與醫生討論,並慢慢開始,注意不要過度勞累。

孕婦應時刻留意身體發出的訊號,判斷何時該減少或停止正在進行的運動,切勿運動到筋疲力盡或呼吸困難的程度,那是胎兒和準媽媽都缺氧的警訊。

運動時穿著舒適的運動鞋,讓腳踝和足弓有足夠的支撐。避免在高溫環境下運動、並且在運動期間多休息與補充水分,也要避免在堅硬或不平的地面上運動,因為懷孕期間的關節比較鬆弛,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或其他損傷。

此外,從懷孕中期開始應避免平躺的運動,會減少流向子宮的血流量。運動前後都得做放鬆和關節伸展運動,攝取健康的飲食,包括水果、蔬菜和複合碳水化合物。

▌懷孕期間的運動風險與禁忌

儘管有臨床實驗顯示:懷孕前的婦女在持續運動時,內臟的血流量會減少,體溫升高,並加速消耗體內儲存的肝醣。

理論上,這些變化在懷孕期間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後果,包括胎兒畸形、組織缺氧、生長遲緩、流產或早產;也有動物統計數據顯示劇烈運動對某些物種的妊娠有負面影響,但大多數人類的研究,並沒發現運動與不良妊娠有任何關聯;相反地,最近的研究發現:運動和懷孕的生理適應可能是互補、有益的,而非帶有危險性。

孕期運動有益健康,但也有某些限制和禁忌。

環境因素可能比活動類型更重要,不要在太熱、太冷、太潮濕或高海拔地區做運動。避免打籃球、柔道等一類接觸性的運動,也避免溜冰和滑雪一類容易跌倒的活動。此外,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的變化,子宮和骨盆周圍以及關節的韌帶變得鬆弛,會增加下肢靜脈曲張的現象,因此懷孕期間應避免體操或跳舞一類容易導致關節不穩的活動。 


▲ 孕婦於懷孕期間適度運動,有助身心健康(圖片來源:天下生活提供)

做有氧運動時,四肢的肌肉組織對氧氣的需求量會增加,可能導致子宮缺血,造成短暫的胎兒缺氧。因此,孕婦做心肺耐力或有氧運動,目標心跳率最好不要超過最大心跳率的 70%,也避免仰臥運動、跳繩、潛水等。而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婦女,則必須先向婦產科醫師諮詢後才可以開始做運動。

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所述,懷孕期間若有以下徵狀應避免運動,包括:早產、胎膜早破、子宮頸機能缺陷、有風險的多胞胎妊娠、妊娠中後期持續出血、26週後的前置胎盤、妊娠引發的高血壓等。除此之外,如果有以下情況也應停止運動並通知婦產科醫生:陰道出血、液體從陰道滲出、頭痛、頭暈或昏厥、運動前呼吸急促、胸痛、肌肉無力、小腿疼痛或腫脹、子宮規律性收縮等。

至於懷孕期間常見的下肢浮腫,運動反而是一帖良方。

浮腫可能來自心臟、肝臟或腎臟疾病、蛋白質不足,使得血液滲透壓下降,水分囤積在組織中,形成浮腫。久站、久坐或運動不夠,小腿沒力,無法把下肢的血液和水分擠回心臟,也會引起下肢積水和浮腫。與月經有關的腹脹和下肢浮腫是生理性的,不是生病,它與女性賀爾蒙的變化有關。

要減輕下肢浮腫現象,可以透過腳踝畫圈動作,採坐姿,脫掉鞋子,將腳踝順時鐘畫圈,再逆時鐘畫圈,多做幾次。也可以做腿部伸展運動,腿前肌肉做拉腿動作,小腿肌肉則推牆來做伸展。另外,有氧運動也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 孕期的運動形式建議多與醫生進行溝通討論(圖片來源:天下生活提供)

▌適合孕婦的運動指引

對大多數健康孕婦來說,推薦進行的運動以中等強度的心肺耐力與輕度肌力運動為主,例如:散步、走路、騎自行車、跑步機、游泳、骨盆底肌肉運動、太極拳、瑜伽、皮拉提斯、庭院勞動。

  ■  心肺耐力運動

做持續有節奏性的運動,像是走路、跑步機、騎自行車和游泳。根據醫師指示的運動強度,基本上中強度大約是最大心跳率的 60~70% 或感覺 6、7 分辛苦度。每次持續運動 20~30 分鐘,或每天分段累積 30~45 分鐘,每天運動 1 次,或每週 3~5 次。

  ■  肌力運動

肌力訓練需經醫師評估後再進行,找出安全的重量、運動時間長短和頻率。避免容易拉傷腰背的運動,運動強度也不要超過最大肌力的 60%,並注意出力時不要憋氣。溫和的肌力運動對孕婦是安全的,與流產或不孕沒有相關性。

至於產後多久可以恢復運動,則視個人身體狀況而定,最安全的做法是與婦產科醫師討論。由於產後初期體能較差,應循序漸進,切勿急於追求恢復產前的運動標準。對於哺乳媽媽來說,可在運動前先餵奶或擠奶,這樣可以減輕乳房脹痛,也讓運動時更輕鬆舒適。

總而言之,孕期也需要適度的運動,只要留意身體反應、遵從醫師建議,運動不僅有助於順利懷孕與生產,更能讓準媽媽感受到身體的力量。


本文摘自 天下生活《精準運動》 林永青.著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MOMO

►延伸閱讀:當心「肌少症」!高齡訓練專家:5 招預防骨質疏鬆,減緩肌肉流失!
►延伸閱讀:【2025更新】速成食譜筆記《一個人的下班料理》,讓料理新手輕鬆駕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