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焦慮綁架!《逆轉內耗》教你善用右腦力量,找回創造力與內在平靜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別再被焦慮綁架!《逆轉內耗》教你善用右腦力量,找回創造力與內在平靜

別再被焦慮綁架!《逆轉內耗》教你善用右腦力量,找回創造力與內在平靜

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當焦慮成了日常,我們往往試著對抗它,卻愈陷愈深。《逆轉內耗》教我們善用右腦的好奇與創造力重新看見世界。學會接納與轉化,才是回到內在平靜的起點。

在看《逆轉內耗》這一本書的時候,才剛開頭就覺得這真的是一本太好看的書了,有好多累積在我心中的疑惑都有了更詳細的說明與解答,好幾個段落也都感到心有戚戚焉,對於作者瑪莎.貝克提到自己的部分也會心一笑,比如他其中一段寫著:

「我像是對文字成癮一樣,只要不是在閱讀就是在寫作,不然就會覺得大腦快要渴死;但同時,我也好希望能整天塗鴉作畫,腦中完全沒有任何語言文字。此外,探索世界上不同的陌生地方讓我興奮不已,但話說回來,我其實害怕旅行,甚至會盡量避免旅行。而且,盡管我想把生命的每一刻都用來服務人類,但說實話,我不太喜歡人類。」

當作者瑪莎.貝克在描寫自己是行走的矛盾體時,我也完全覺得在描寫自己。也是因為作者本身就處於相當矛盾的狀態,也曾經進入各種因生存焦慮、左腦旺盛的內耗,在她本身具有哈佛大學社會科學博士學位的專業下,她深入研究了許多「逆轉內耗」的方法,成為生命教練,也出書分享許多方法幫助我們得以排解矛盾,從焦慮螺旋跳脫開來。

在所有關於分享幸福、快樂、焦慮等的書籍,一開始都會介紹到人類本身的生存機制戰或逃。《逆轉內耗》也在一開始介紹焦慮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運作的?

▌恐懼其實是我們天生的「保護機制」

而我覺得最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當我以為這一切歸於許多人會歸咎的恐懼,是我們天生的戰或逃的生理機制,是為了保護我們而啟動的。

《逆轉內耗》則是將焦慮與恐懼先做一個明確的分割。恐懼像是我們身體為了保護我們立刻採取行動的機制,但焦慮是在我們根本不需要害怕的時候,就以一種假想來讓自己緊張不安。甚至切斷對當下狀態的感知,讓我們即使知道自己目前是安全的,仍感到焦躁不安。

書中帶到我們大腦的杏仁核是如何運作,又是如何會讓我們從焦慮狀態不斷上升,形成一種循環,且逐漸惡化。接著提及左腦與右腦的差異——焦慮螺旋(對應分析、拆解)和創造力螺旋(整合、協調串聯),以及探討整體的社會,讓我們演變成左右腦失衡,過度偏重左腦的狀態。

▌投入創作會降低你的焦慮感

而最有趣的是焦慮和創造似乎是會交替運作,意思是認真投入創造,焦慮就會減退。當一個人認真地解謎分析,最後上升到焦慮狀態,也會讓他的創造力逐漸下降。而左右腦的正向情緒也是有顯著的差別,左腦的快樂是來自良好的外在條件跟而右腦感受到的則是來自內心深度的喜悅。

這也是近年很熱門的書《右腦覺醒》提到認真練習呼吸法,忽然開啟右腦狀態,感受到強大的幸福感。也如《全腦人生》、《奇蹟》的作者吉兒.泰勒(Jill Bolte Taylor)書中描述到他中風後的狀態:「隨著左腦語言功能的喪失,讓我對自己生平的記憶也愈來愈分離,但一股 擴散開來的優雅感,令我很是安慰。我的意識展翅高飛,進入全知狀態,仿佛只要顧意,就可以與天地合而為一,這股來勢洶洶的力量,讓人覺得不如 歸去,而我也很喜歡這種感覺。」

也因此,當我們活得越有創造力,越活在當下,而不是因分析判斷而讓頭腦讓我們陷入某種「現在不存在」的假想狀態裡,我們就能夠活得越幸福快樂。這也如許多宗教、身心靈一直追求當下的原因,當我們處於當下,我們不被過去、未來困住,不因焦慮內耗,而能發揮生命的最大力量。

▌焦慮無須對抗,而是接納與重新連結

作者瑪莎.貝克相當善用比喻並提出許多例子,把焦慮看成一個小動物,當我們希望它能夠平靜下來,我們也不會是用對抗、攻擊的,當我們越去壓迫、抵抗,只會讓焦慮更加強烈,產生防禦狀態。而練習跟實際操作,有一部分也跟萊斯特釋放法最一開始有異曲同工之妙:面對、接納、好好地去感受自己,其實很多時候只是願意這樣做,就能減緩不少。

當你願意直面自己的焦慮,看見內在有這麼多分歧矛盾的自我,那麼接著就可以開始投入創造。書中也提到焦慮無須對抗,你只是去取代。因為你越想著去解決,越常去分析你的問題,那你仍然可能只是讓自己落入另一個焦慮螺旋——不停地拆解、分析。

而當你越常處於所謂的右腦狀態,你的腦神經迴路自動會開始為你建構一條嶄新的路徑,成為一個更加容易活在當下喜悅的人。


▲ 《逆轉內耗》新書翻拍.圖片來源:Poka 提供

▌緩解你的內耗模式

《逆轉內耗》這本書闡述了相當多的觀念、解法,也提供許多方法、工具、思考提問,透過內容打開觀念,知道原理,並透過這些練習,真正的去緩解自己的焦慮跟內耗模式。

作者的博學,又或者如他提到的自己矛盾充滿好奇,那些我一直懷抱著疑惑卻未能從其他書中得到的為什麼,從這本書中卻幾乎都得到了。例如:為什麼緩解壓力的時候,會喜歡看犯罪謀殺劇。明明謀殺是最讓人恐懼的事情之一,書中給出了答案:「恐懼和好奇心其實是很接近的感受。我們面對陌生事物時,如果沒有陷入焦慮螺旋,而是在放鬆的狀態下維持夠久,讓好奇心慢慢浮現,我們就賣出了跨越焦慮的第一步,那句神秘的吸引力讓我們深入創造力螺旋;換句話說,好奇心會激發創造力。」

所以,當我們不安及擔心時,若將狀態去轉成「興趣好奇心」去叩問,那或許會將恐懼快速轉化成為創造力,讓你產生動力去思考並發明一些新鮮事,或做出偉大的創造。這本書有太多值得推薦的觀念跟具體方法有許多比呼吸、靜坐等更好落實在一般人的生活中的思考練習)

相信除了幫助人們擺脫內耗,更能進一步成為一個極富創造力的人,活出幸福的美麗人生。


全文經 Poka 授權轉載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MOMO

►延伸閱讀:你的焦慮其實會傳染?跳脫焦慮螺旋,別被恐懼綁架!
►延伸閱讀:走進內在的光:《綻放真我》揭示面對、釋放與覺察的生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