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anva圖庫
乳癌治療交給醫師,好好生活有個案管理師。在奮戰的路上,每個人都需要暖心的戰友,在困惑不解的時候給妳方向,在瀕臨崩潰的時候給妳最大的支持,一起成功抗癌,重歸健康安心的生活。
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 1 位的癌症,發生高峰約在 45 至 69 歲之間。
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有超過 15,000 名婦女確診乳癌,相當於每天約有 41 位婦女聽到醫師宣判:「妳確診得了乳癌。」
值得欣慰的是,若能早發現、早治療,早期乳癌的存活率近 100%。
也就是說,乳癌患者與正常人一樣,還有很長、值得好好生活的日子。
只是在癌症治療期間,最受病患與家屬信任、擁有豐富的專業技能與知識,能救治病人的醫師們,通常非常忙碌,要診治的病人很多,實在沒辦法給每一位病人太多的時間。
罹癌已是辛苦的經歷,但在醫院中候診、看診治療,有時更是耗盡了患者與家屬的心力。
從懷疑罹癌開始,經過一連串的檢查、等待看報告,到確診後接受手術、化療、放療、標靶治療、用藥⋯⋯。
癌友們就像是被迫加入實境電玩遊戲的闖關者,必須一關一關自己去摸索、破解,過程有時比癌症治療本身更煎熬。
▌ 4 個重點,2 個關鍵問題!
即使在懷疑罹患乳癌前,就已經先查詢相關知識,自以為已經做好了功課,但多數患者在聆聽醫師講述診斷與建議醫療措施時,就算頭腦沒有因為震驚與害怕而一片空白,在冷靜狀態下要立即聽懂醫師全部建議,也實在不容易。
主要原因是,現今乳癌治療組合運用多元,對癌友來說,是比以往更複雜許多的醫療選擇。
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乳房外科曾令民醫師就常說,要學習做個冷靜的聰明病人,對日後的醫療決策大有幫助。記住 4 個重點:
■ 重點1:聽懂或記下醫師的解釋
建議聽報告時找親朋好友陪同,在醫師解釋病情及說明治療建議時,幫忙記下重點或者在醫師同意下進行錄音。
包括乳癌分期、分型(如荷爾蒙接受體和 ER2 是陰性還是陽性等),或請個管師協助說明。
■ 重點2:問 2 個關鍵問題
1. 以我目前的狀態,國際的治療準則建議?
2. 以醫師的臨床的實務,怎麼建議?
只要遵循國際的準則,不違背臨床實務的情況下,基本上醫師都會依病人狀況做出最佳的治療規劃。
■ 重點3:可尋求其他醫師的第二意見、求證治療建議必要時,可把相關檢查資料準備齊全,去徵詢其他醫師的第二意見。
■ 重點4:要理智,不要陷入「最新就是最好的治療」迷思醫學是個實證科學,必須經過嚴謹的大型臨床試驗追蹤病友成效才能推到臨床實務應用。
例如,有一個很有名的抗血管新生藥物剛推出的時候,臨床試驗發現對晚期乳癌等有很好的療效,提升了無病存活率,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2004 年加速對此藥的核准進度;於 2008 年核准用在治療轉移性乳癌;不過,來臨床試驗實驗結果顯示,接受 Avastin 的病人,與標準化療的病人相比較,存活時間相似;對轉移性乳癌的效益不顯著,甚至有副作用,才讓當局不再核准此藥。
▌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記住這 4 個重點,就能幫助自己找到最適合的治療。以上的提醒,當然是最理想的醫病關係。
但事實上,大多數的乳癌初診者,不管在等待檢查報告出爐前,做了多少心理準備、查了再多資料,當聽到醫師宣判的那一刻,仍舊腦中一片空白,震驚與害怕、擔憂一擁而上,醫師說的話怎麼樣也難也理解。
個管師的角色就是從確診到治療過程中,提供病人與家屬在治療旅程中提供醫療上大小事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