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魚》:知識與童年餐桌交織的「鮮味散文」
「食當令、吃在地,已經成為當代人們感受季節更迭與踏查風土時的必要元素⋯⋯以真實紀錄並充分反映時空更迭美好的各類河鮮海味,絕對可以同時滿足身心靈,並成為無時無刻的滋潤與撫慰。」——黃之暘
「食當令、吃在地,已經成為當代人們感受季節更迭與踏查風土時的必要元素⋯⋯以真實紀錄並充分反映時空更迭美好的各類河鮮海味,絕對可以同時滿足身心靈,並成為無時無刻的滋潤與撫慰。」——黃之暘
甜,是臺灣人的共同語言。每個節日都有它的味道,而臺灣人的節慶記憶裡,總少不了一道糕點。《臺灣甜》重現我們以糕點慶節的生活文化風景
當我們習慣了都市的舒適,是否還有勇氣拋開一切,去追尋真正讓我們心動的生活?《深深愛上愛妮島》──拋開框架,這個世界比你想得更加遼闊!
2014年,因朋友的一句玩笑話,田裕華踏上朝聖世界三大賽的旅程。歷經三年,他跨越了1,714公里、攀升21,593公尺。這位平凡的中年大叔,憑藉著純粹的熱情與堅持,完成了一段終身難忘的壯舉。
無氧、無雪巴,全然未知的高峰雪坡與岩壁── 台灣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 與隨行紀錄雪羊在世界第七高峰的踏勘冒險紀實。 ▍台灣登山運動在「八千米高峰」的歷史性突破。
京都與大阪,兩座城市做為長久的宿敵,人物、飲食、文化也處處爭鋒相對。本書從人、事、時、地等面向,11位作者×19篇文章,深入淺出帶你透視京阪間的相愛相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