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曝時代──他們生長在最安全的年代,卻是心理安全感低落的世代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過曝時代──他們生長在最安全的年代,卻是心理安全感低落的世代

過曝時代──他們生長在最安全的年代,卻是心理安全感低落的世代

來源:Canva 圖庫

很多時候,父母會覺得莫名其妙。明明孩子前一刻還好好的,下一刻就跟朋友因為芝麻大的小事情翻臉了。就算你試著問孩子發生什麼事情,孩子也不見得說得清楚。
在理解孩子的情緒之前,我們不妨回想自己小學或國中的時候,在那個網路還不普及的年代,每天放學之後的行程可能是去補習班或才藝班,回到家之後洗澡、吃飯、寫功課、看電視、發呆,直到就寢。

一天的生活差不多就是這樣單調,因為每一個行程之間是獨立的,這種物理上的疆界與獨立性,某種程度劃分出人際互動的界線。在這種界線當中,能夠保護我們有限的注意力,並且豐盈心理的餘裕,讓你在不同的空間,可以把心力放在眼前的事情,同時也能有心理的餘裕來消化白天的人際衝突或是各種情緒垃圾。

那麼今天的孩子呢?

我們可以做個想像:孩子在學校跟朋友發生摩擦,回到家後,心裡還是感到很不是滋味,總感覺同學應該有跟其他朋友在網路上說些什麼。接下來幾天,這個孩子會不自覺會刻意去看同學的IG,想看看他有沒有在上面寫什麼跟這件事有關的東西。但令他詫異的是,同學不知道什麼時候把自己封鎖了,而且還私下創了一個 LINE 社群,把身邊幾個好朋友全部都加了進去,除了自己之外。

▌即使離開學校,孩子的心裡卻無法獲得平靜

這時候,孩子會開始不斷胡思亂想,擔心身邊的好友會不會受到流言影響、擔心會不會有人在背後說壞話、擔心如果好友被他拉攏過去,那自己還有哪些朋友可以靠?儘管人不在學校、不在補習班,此刻正在家裡吃著晚餐,但孩子的思緒,仍舊停留在同學和相關的事情上,心理很難真正的安頓或平靜下來。

從上面的例子中,你會發現,現今孩子的人際關係,在現實中發生,並在網路中延續。

青少年輔導專家陳品皓心理師將這群「過度暴露」於網路下成長的孩子稱為「過曝世代」

▌對於評價存在一種超乎同齡層的在意與恐懼

過曝世代孩子有幾個特徵,在看似心理脆弱的背後,實則是容易受到情緒困擾、注意力普遍不集中、思緒碎片化、抽象思維、思考內容與深度普遍性低落、對於評價存在一種超乎同齡層的在乎與恐懼、缺乏目標感而呈現動機低落的狀態。在這些現象的綜合表現下,呈現出一種心理成熟度延遲的整體世代現象。

此外,品皓心理師也在長年輔導與服務過程觀察到,孩子問題的類型在這十年間已從早年外顯行為,轉變成人際退縮、網路沉迷、學習低落等。他進一步指出,這很可能是「青春期矛盾本質」與「網路社群環境」加乘後,所產生的巨大心理失落。

▌人際的擔憂成了情緒風暴的導火線

「網路原生、界線失序、餘裕失去」構成過曝世代主要的心理主軸,當人際關係從現實延伸到社群平台延伸互動,將加劇青少年的人際擔憂,並成為情緒風暴的導火線。社群世界裡的同儕評價,也導致孩子在還沒長出對自己的正向認同前,就已經生活在一個充滿評價與關注的世界。而「自我認同」卻是青春期階段最重要的心理發展任務。

「一個青少年的心理狀態好不好,會影響到他下半輩子的人生;而青春期的心理狀態好不好,就決定在他的自我認同長得好不好。」

當孩子整天黏在網路上、為人際關係患得患失、對自我表現懷疑、將「我就爛」、「想躺平」掛在嘴上……本書為父母梳理青少年的心理特性,理解過曝世代的挫折與壓力,為提供父母教養方向,陪伴青少年邁向自我認同整合路途,擁抱真實的幸福與價值感,回歸到這些現象背後更核心的本質:

身而為人,他的處境、想望和渴求,以及他需要藉以安身立命的依歸


本文為 親子天下 編輯推薦文

►相關書籍:親子天下出版 ∣ 《過曝世代》
►延伸閱讀:孩子的憂鬱,是家庭問題的照妖鏡──《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兒少精神科醫師與他陪伴的風雨家庭》
►延伸閱讀:想與孩子好好說說話,先確認對方是在準備好談話的狀態!──《讀懂孩子內心話:教授媽媽郭葉珍,陪你輕鬆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