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代價》唯有了解利息,才能避開未知的金融危機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時間的代價》唯有了解利息,才能避開未知的金融危機

《時間的代價》唯有了解利息,才能避開未知的金融危機

來源:Canva圖庫

從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的漢摩拉比法典、英國君主復辟時期的高利貸辯論、釀成法國大革命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到21世紀的全球信貸熱潮、阿拉伯之春、中國房地產泡沫化。本書透過詳盡研究,說明利率在現代經濟體所扮演的角色。威脅全球金融體系的下一場危機不知何時會逼近,然而錢思樂證明唯有了解利息,才是對抗貧富不均、貧窮與經濟停滯的犀利武器。

相信近期應該有不少讀者對於通貨膨脹十分有感,平時吃的便當從70塊變成100塊、一樣的錢能買的東西也變得越來越少。或許平常不太接觸財經書籍的讀者會覺得「利率」或「利息」等議題離自己很遠,事實上利率就是那個決定我們的便當是否漲價、能不能買房甚至順利退休的重要因素。利率扮演了調節經濟秩序的角色,同時也深深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 三個部份看懂《時間的代價》

《時間的代價》這本書共分為三個部分,依次來探討「利率」這個主題。

第一部「利息的前世今生」從「利息」的歷史說起,探討從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時代開始,人們對於「收息」這件事觀點的改變,並從幾件較慘烈的泡沫悲劇事件,反過來支持低利帶來負面影響的論點;

第二部「低利率如何催生出更低的利率」接著從企業、個人的層面進一步討論低利率會為社會、為我們帶來的影響,如無法適時淘汰殭屍企業造成經濟體質變得更衰弱、貧富不均加劇、物價飆高、無法退休等等;

第三部「彈珠遊戲」說明全球化之後超低利率對於新興市場的衝擊,亦說明了低利如何影響阿拉伯之春、中國房地產泡沫化等事件的發生。

事實上,利息問世的年代甚至比錢幣還要久遠,最開始人們認為利息是一種不自然、剝削般的存在,既「不公平」也「不人道」,自古以來也有許多學者對於收息的行為進行批評,而這本書的引言正是在一場針對「利率是否合法」的論戰中揭開序幕。然而,在接下來的時代裡,利息的存在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與接受,隨著「時間」的概念逐漸世俗化,計時科技日益進步,「時間有價」的概念日漸普及,誠如班傑明.富蘭克林那句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時間就是金錢」,因為時間成本的概念受到重視,利息逐漸被視為一種平等的交易。「即時使用」的人性偏好也是使得「時間有價」的原因,如同書中提及的「棉花糖」心理學實驗以及涂果「一鳥在手與兩鳥在林等值」的觀點

利息便是我們忍過一時、遞延收獲的獎勵,也就成了所謂「時間的代價」。

▌ 利率為何影響經濟消費?錢思樂:背後的人性

而「利率」之所以會間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經濟消費,有很大的原因也來自其機制背後的人性。利率的高低會影響人們借錢與存錢的意願,如果今天利率太低了,會使得更多人放棄儲蓄,寧可把錢拿出來進行危險而不實際的投資;利率也會影響人們的消費,或甚至因為能夠在低利的狀況下延遲還款,使得許多人高估自己的消費能力,最後釀成無法支付周轉的悲劇。我們生活的世界、整個市場與經濟系統乃是受到這無數個個人的動機與心態推動而生,最後導致我們所見到後果的發生。

《時間的代價》整本書雖然有448頁,但錢思樂的文筆絕對不會讓你失望或感到負擔。正面透過歷史分析利息存在的意義,再反面探討利率過低會造成什麼樣的悲劇,這本書便是依照此脈絡行文,用「說故事」的方式完整地體現了許多現行政策可能會衍伸出的問題。各位讀者可以像是閱讀故事書一樣細細品味,感受藏在字裡行間的樂趣,以及背後隱隱能感覺到的憤怒。在此將這本書分享給各位,也希望讀者們會喜歡。


本文作者為 今周刊出版《時間的代價》編輯 陳家敏

►延伸閱讀:報酬的矛盾:消失也沒人困擾的工作,卻有較高的報酬?
►延伸閱讀:你知道雜訊是什麼嗎?沒關係,沒有心理學背景也可以看《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