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簡單卻不簡單的繪本,文字不多,但卻意味深長,我很喜歡作者說故事的方式,更對於故事結局感到驚訝不已,作者說故事的功力讓故事即使結束了卻仍餘韻繚繞。
當我讀完《我要找回我的帽子》,即便好幾天過後,我仍繼續想著故事中的兔子和熊發生了什麼事?最後兔子到底去了哪裡呢?對於這開放式的結局並連貫上故事內容中的線索,我感到十分有趣。
當我讀完這本故事之後,便開始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和討論。朋友的女兒說:「我覺得兔子最後還活著。」可是我總覺得兔子最後的下場悽慘!為什麼會這樣呢?左思右想之間,我似乎領悟了—原來,縱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人會因著自身經歷及感受的方式不同在解讀上竟產生如此差異。
外在客觀的事物如何影響我們本身,其實端看我們的心態怎麼去解釋,這道理與人都是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主觀世界頗有雷同之處。讀完《我要找回我的帽子》這本書後,保有很多可以自由思考的空間。繪本醞釀的風味令人可以靜下心來細細思量,沒有標準答案,沒有限制框架,我想這才是培養孩子自主思考的優秀教材。
從小到大的生長環境,我很習慣接受標準答案,學生時期的考試制度,抑或是出了社會工作的績效指標,甚至是存在這世上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等,這些都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去追尋和前進,但是,什麼是「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呢?
當我專注地捫心自問自己是如何思考的?這感受又是多久以前的事呢?人很容易掉入慣性的思維模式之中。當人的一天展開之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有時甚至不用太用力去想「該如何做」?我們就能開車到公司,或者回完一封Email,甚至是煮完一頓飯,這些人腦之下的自動導航模式讓我們感到舒適並放棄主動深入思考。
還記得大學那堂《批判性思考》講座中,講師分享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他說:「去想想一個鐵鋁罐可以有什麼用途?」台下的聽眾紛紛講出自己的想法,接著,講師繼續說著:「有一個小男孩回答過這樣的答案:『可以用美工刀把鐵鋁罐切開,然後當成武器去殺別人。』」當一位大人聽到孩子這樣說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我們會直接否定孩子怎麼可以有傷害他人的想法?還是會誇獎他想出了一個之前都沒有人想到的鐵鋁罐創意使用方式?
跳出思考的框架不是件輕鬆的事情,我想這本繪本正是一本引導孩子及大人感受自己究竟如何思考的書。我非常喜歡閱讀繪本故事,但這本《我要找回我的帽子》與我先前讀過有明確結局的繪本故事大不相同,我覺得它像是兒童界的推理小說,作者運用淺顯與短篇的文字敘述就能呈現出這樣的故事張力,真的不愧是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兒童圖畫書獎得主。
我想這本書不僅是寫給兒童看的繪本,更是一部讓大人能夠慢下來思考的作品,好奇故事發展與結局的你,不妨也可以讀讀這本《我要找回我的帽子》,我想故事的震撼力肯定不會讓你失望!如果當你看完本書一遍還沒有這種感覺,那麼,你可以再看第二遍、第三遍,我想甚至是隔一段時間再看,本書都會帶給讀者不同的啟發。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畫風有股魔力!當我端著書看的時候,並不覺得本書屬於畫風特別精緻的繪本,但作者創作的每一幅圖都很耐看,讓人越看越喜歡,我想值得收藏的繪本大概就是像這樣內容與圖畫皆耐人尋味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