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到底是黑天鵝效應?還是灰犀牛效應?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新冠肺炎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到底是黑天鵝效應?還是灰犀牛效應?

新冠肺炎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到底是黑天鵝效應?還是灰犀牛效應?

影師:攝Casey Allen,連結:Pexels

自從二○一九年年底在中國爆發新冠肺炎之後,很多經濟學者或財經媒體開始指出,這次的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是黑天鵝效應。但黑天鵝效應真的可以完全解釋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嗎?

今年二月三日英國的BBC中文網發布了一則新聞,新聞標題是:武漢肺炎——如果經濟的「灰犀牛」遇見疫情的「黑天鵝」。這則新聞後來不斷被許多媒體轉載,文中還提到:「當前中國經濟成長正持續飽受速度放緩的壓力。整個系統的槓桿率倍數過高,這頭灰犀牛持續向中國經濟奔來,途中卻遇到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

在這則新聞裡,就BBC的理解而言,二月三日的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一個黑天鵝效應。中國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在更早之前的一月二十三日就已經對武漢這座一千萬人口的大城市進行封城,並且延後中國新年的開工日期,全國醫療資源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企圖降低疫情的衝擊,我們不得不承認新冠肺炎對當時的中國而言確實是一隻黑天鵝。

過了一段日子,時間來到二月二十九日,我們又看到另外一則來自BBC的新聞:「疫情黑天鵝X債務灰犀牛 美國消費者成全球經濟最後救星」。在這個時間點上,BBC再次提到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隻黑天鵝,而拯救這隻黑天鵝的救星是美國的消費者。

現在看到這則新聞,大家一定覺得啼笑皆非,但這也不能怪BBC的記者不做功課,畢竟直到三月一日公布的各項經濟指數都還指出,美國經濟前景一片看好,美國不只失業率創新低,連道瓊指數都還創下歷史新高二九五五一點,直逼三萬點大關。當時誰想得到新冠肺炎疫情幾天之後會在義大利大爆發,接著三月中旬換美國接棒,整個疫情在歐美一發不可收拾,從這則新聞發布後才兩周的時間,美國就變得自身難保了,怎麼可能用他的消費來帶動全球經濟成長?

也因此,從今年三月開始,不只BBC,大部分的知名媒體都不再用黑天鵝效應來形容新冠肺炎疫情對歐美經濟的影響。於是我們要問,同樣都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而且同樣造成無數死傷,也同樣重創經濟成長,但為什麼BBC用黑天鵝來形容這次病毒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卻不用在對歐美經濟的衝擊上呢?

在繼續討論下去之前,先讓我們來探究一下,到底什麼是「黑天鵝效應」?他和時常一起出現的「灰犀牛效應」又有什麼不同?

「黑天鵝效應」​無法預測、難以置信的小機率事件

「黑天鵝效應」是美國紐約大學教授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在同名書籍提出來的名詞,他用「黑天鵝效應」形容那些看起來不可能發生但卻還是發生的事件,這類型的意外事件具有三個特性:「不可預測性、衝擊力強大,以及,一旦發生之後,我們會編造出某種解釋,使它看起來不如實際上那麼隨機,而且更易於預測。」

為什麼塔雷伯要用黑天鵝這種動物來形容這類型的事件呢?他在《黑天鵝效應》開宗明義提到,因為在十八世紀地理大發現之前,歐洲人只看過白色的天鵝,所以在他們的認知裡,天鵝一定都是白色的。直到後來他們去了澳洲,在這片新土地上發現黑色的天鵝,歐洲人為此感到震驚,並因此打破他們對天鵝的定義。塔雷伯就用這個典故來形容不在預測之中,但衝擊力強大的意外事件。

塔雷伯在書裏也提到,黑天鵝效應的第三個特性並非是必要的,他只是想用第三個特性來調侃那些喜歡事後諸葛的各類型專家,但接著他又說,這些專家不得不存在,因為想要對異常事件做出合理解釋是人類的天性。

如果讀者想知道更多「黑天鵝效應」的知識,可以去翻閱《黑天鵝效應》,這部作品的最新中譯版本,雖然厚達六百多頁,但因為作者塔雷伯的文筆幽默風趣,讀起來一點負擔也沒有。

黑天鵝效應_新冠肺炎
照片由王炳華Unsplash

「灰犀牛效應」大機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接著我們再來談談灰犀牛效應。灰犀牛效應是美國經濟學者米歇爾.渥克(Michele Wucker)二○一六年出版的同名新書裡提出來的名詞。她說自從塔雷伯出版了《黑天鵝效應》後,很多人就開始把一些影響經濟層面的重大事件認定是黑天鵝效應。但就她的觀察,其實這些人都是在濫用這個專有名詞,世界上根本沒有那麼多黑天鵝事件。

渥克在書裡指出,很多人們認定不可預測的突發事件,在她看來都是可以預測的,而且顯而易見,但為什麼人們還是任由這類事件發生呢?總歸一句,就是因為人們的粗心大意和惰性,她說:「金融危機、地緣政治和企業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然而常常因為愛拖延的人類天性,而無法獲得解決。拖延可說是我們每日生活最常見的挑戰。其實,這不只是個人的問題,也是集體的通病。」

渥克要大家想像一下,你到了一處原野,視野非常好,你開始拿出手機拍照,但這個時候突然發現,在非常遙遠的地方有一隻灰犀牛,雖然你知道牠的體型很龐大,而且對人類具有攻擊性,但因為牠的外表看起來實在有點笨重,加上你們之間的距離真的有點遙遠,所以你並沒有馬上就把牠的威脅放在心上,即使接下來牠慢慢接近你,你還是不以為意自顧自地繼續拍照,你以為牠跑起來很慢,等牠真的非常接近你的時候再逃跑就好。

這就是渥克說的灰犀牛效應,危機顯而易見,雖然牠來得很緩慢,你認定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應變,但是等牠真正迎頭撞上的時候,你已經來不及處理了。

渥克在出版《灰犀牛》這本書的時候剛好遇上希臘爆發金融危機,希臘政府為了讓自己的財政數字漂亮,年年向其他國家借錢舉債,導致二○一六年的時候引爆金融危機,渥克就是用灰犀牛來形容這次危機。但是就像渥克說的,因為人類的惰性,使人們無法從過往的經驗中學習到教訓。
許多經濟學家都預測,以目前中國經濟成長遲緩,各大企業債台高築的情況來看,中國即將成為下一個爆發金融危機的國家,這也就是為什麼前面提到的BBC的報導指出,中國目前放緩的經濟成長和債務問題是一隻灰犀牛。

中央銀行-灰犀牛與黑天鵝
圖/擷取自中央銀行臉書

黑天鵝是指發生率極低、易被忽略的事件,屬於不可測的風險;但灰犀牛一般指極可能發生、影響巨大,卻被忽視的威脅。

在我們大致釐清黑天鵝效應和灰犀牛效應的差異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原本的問題——為什麼大部分的知名媒體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黑天鵝效應,但是卻沒有用來形容歐美國家的狀況?

現在網路上有越來越多的輿論指出,因為台灣的防疫成效,使得新冠肺炎疫情對歐美國家的經濟成長衝擊從「黑天鵝效應」變成「灰犀牛效應」。

去年底中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WHO就預測,因為地緣接近的關係,台灣在對抗病毒的準備上是時間最緊迫的國家,台灣將因此成為中國以外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但是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台灣不但沒有爆發大規模病毒感染,還成了這次全球防疫的模範生。台灣在這麼倉促的時間內都可以成功地防止病毒入侵,著實為其他國家做了良好的示範,讓其他國家清楚明白這個「顯而易見」的危機是可以防範的。尤其是對歐美國家而言,和台灣比起來,他們在地緣上距離中國相對遙遠,時間上也比較充裕,台灣可以防堵病毒入侵,歐美國家也一定可以比照辦理。

但很顯然地,歐美國家並沒有重視台灣在防疫方面的超前佈署,直到美國股市崩盤了,直到多個國家的政府官員,甚至是領導人染疫了,大家才開始認真面對新冠肺炎疫這隻灰犀牛。就像渥克說的,是人類的惰性和面對「顯而易見」的危機太過輕忽,讓歐美國家錯過了防疫的黃金時機,並導致死傷慘重,這就是灰犀牛效應。

所以如果現在有人問你,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成長的影響到底是黑天鵝效應?還是灰犀牛效應?身為台灣人的你可以很驕傲地告訴別人,因為台灣的防疫做得太好,除了第一個爆發疫情的中國是黑天鵝效應之外,對其他國家而言,都算是灰犀牛效應!

►延伸閱讀:在大數據之外...「暗數據」藏著更大的秘密
►相關書籍:大塊文化《黑天鵝效應》,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著
►相關書籍:天下文化《灰犀牛》,米歇爾·渥克 著

大塊文化-黑天鵝效應天下文化-灰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