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常犯的錯:急著命令,卻忘了先聽孩子怎麼說!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父母最常犯的錯:急著命令,卻忘了先聽孩子怎麼說!

父母最常犯的錯:急著命令,卻忘了先聽孩子怎麼說!

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和年紀很小的小孩子溝通,絕對是件苦差事。我們道理講得再詳細,小孩也未必聽得懂;聽懂了,也未必聽得下去。但我們卻也不能單單下命令要求他們去做:一方面是因為頑皮的孩子可能也不會聽從命令;另一方面是,我們也不想培育出一個只會聽從命令、或只會下命令的人。

小孩子是意向成人而長大的。我們願意小孩子將來會是一個懂得互相尊重、處理事情得合理而且合情的人。那我們怎麼可能用單方面的命令、灌輸,來培育出這樣的人呢?

▌教養的兩難:小孩子不聽話,該怎麼辦?

所以,我相信很多的父母,都被這樣的兩難所困擾。

我最近讀了《怡辰老師的小學生學習診聊室》這本書,裡面提供了很多小技巧,供父母在需要時運用。這本書的呈現方式是:它當然預設了一些觀點與想法;但卻不是依據觀點來編排順序的。

本書收錄了很多小孩子會遇到的「問題」、「狀況」、「比較細節的小目標」,然後作者以可以分開來閱讀的文章,一篇篇的個別加以回覆。所以,這本書沒有過分的被系統化編排過,而是充滿了對「現場」的問題與苦惱的觀察與解方。

也因此,這本書有一種實用的、類似工具書的風味。或許是那一種父母在現實中遇到了類似問題,可以打開本書目次,找到相關的那個章節,就立刻可以參考、應用的資訊。

▌說服理智外,還要說服情感

以我們前面提到的小孩子的「溝通」問題來說,本書比較相關的是〈人際溝通與社交能力〉這篇文章。

作者怡辰老師在這篇文章中,首先區分了自我觀感比較低落的、和強烈自我中心的兩類孩子,分別給出不同的應對建議。的確,如果人有不同的性格,那怎麼會有完全一體適用的溝通方法呢?我以書中比較偏向「自我中心」的狀況為例:

原來打球時同學不傳球給他,他覺得委屈。然而,從同學口中得知,這孩子打三對三籃球賽時常亂投,浪費得分機會。我問生氣的孩子:「如果你是隊友,會傳球給自己嗎?」他立刻說不會。這也讓他理解了對方的立場。接著我們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解決方案。於是大家開始七嘴八舌建議:「我們可以教他投球技巧!」「我們可以輪流投球!」‧‧‧‧‧‧等等。

我們會發現,如果直接講述道理不起效,「提問」往往是個促進別人自我覺察、反省的可以嘗試的方法。而且,往往要說服孩子,不能只考慮理智的正確性,也要照顧到孩子的情感。

其實,對大人不也是這樣嗎?

▌有意義感,才能讓孩子不把課業當成敵人

等到孩子年紀漸長,父母又免不了操心一個大敵:孩子的課業。

這是我們在很多家庭都能見到的情況。不過,也許這個問題本身就須要調整:課業並不是孩子的敵人,而是「朋友」。課業與學科,是讓孩子有能力能夠超越家長和老師的觀點,有一天能建立自己的主張、自己的設計、自己的人生之伙伴。

所以,課業其實不是父母的事,而是屬於孩子的事。

但這不是說:父母不須要在孩子的課業上引導、思考、用心。而是說課業的引導,應該要考慮到孩子個別的狀況和需求,著重在賦予他們基本能力,讓他們能夠處理在自己的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這樣,孩子學起來才有「意義感」,而不像是把石頭不斷的推向山頂,走一條看不見盡頭的漫漫長路。

▌別把教育趨勢當作是「額外負擔」

這個觀念也是本書《怡辰老師的小學生學習診聊室》一再強調的。這本書將文章編排成三個部分:「破解!學習技巧與方法」、「準備!大小考試與學科挑戰」、「探索!關鍵素養與生活教育」。其中第三個部分「探索!關鍵素養與生活教育」,我覺得是非常有特色、家長們亟需的一組內容,裡面探討了「家事」、「時間管理」、「社交」、「3C」、「AI」這些議題。

這些議題看似和課業沒有直接關係,其實卻非常相關。以「家事」為例,怡辰老師說:

因為家事不僅僅是分擔家務,更是訓練生活能力、培養責任感,甚至是幫助學習的最佳機會。‧‧‧‧‧‧這些都顯示出孩子們在手眼協調、統整能力,以及做事時缺乏有效的心中順序。例如:上課找課本,孩子可能花了十分鐘都找不到,而後面的同學一眼就幫忙找到。擦桌子時,抹布擰不乾,顯示小肌肉缺乏訓練,連帶影響字體歪七扭八。這些基本能力都會影響學習。

這段文字,我相信對很多父母而言都是「振聾發聵」、「耳目一新」的!

每一句話都很有道理,也打中了父母希望孩子能培育出來的能力,但卻合理的組成了我們這一輩(以及年齡更長的壯年甚至老年)以前不曾想過的思維、作為。我們必須承認:其實我們二、三十歲這個年紀的人,以及年齡更長的前輩們,在童年、少年時所經歷的教育,已經不足以因應今天這個世界的孩子了!

這其實是件好事,因為這顯示出了我們的世界一直在進步,所以社會對小孩子、成人都有更新的期許,更新的理想。我們應該保持開放與願意改善的心胸,來面對這一切以及孩子的未來。


全文經 傅元罄 授權轉載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MOMO

►延伸閱讀:找出讓孩子學會自我負責的重要關鍵:讀《減法教養》
►延伸閱讀:孩子數學不好怎麼辦?資深教師用 3 個方法,破解孩子的「數學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