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曼谷蘇泰寺:與百年壁畫共度一場靜謐的修行時光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走進曼谷蘇泰寺:與百年壁畫共度一場靜謐的修行時光

走進曼谷蘇泰寺:與百年壁畫共度一場靜謐的修行時光

圖片來源:Thai Methee
從旅遊、追泰劇、聽泰文歌到學泰文,金蝶獎設計師謝捲子,選擇曼谷作為數位遊牧的居遊地點,在街頭小攤、華美寺廟、簇新大樓與古老巷弄交織成的風景間,展開一場長長的生活探險,以充滿新鮮感的半生熟姿態,發現城市的絢爛活力,與源自異地的設計之美。

蘇泰寺的彩繪壁畫簡直像壁紙一樣,從牆壁一路綿延至天花板,極其壯觀。

來到曼谷短居後,最開心的地方是擁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悠哉地去逛我非常熱衷的寺廟。如果來曼谷觀光,短短五、六天的行程中不僅要逛寺廟和景點,還要穿插購物、按摩、美食等,寺廟可能只能精選幾座比較知名的而已。相比起來,我何其幸運,可以盡情沉浸在曼谷的寺廟巡禮中。

▌鮮明的圖騰感令人過目不忘

我為什麼如此喜歡泰國的寺廟呢?

似乎也說不上來具體的原因,只依稀記得第一次到泰國看見寺廟,覺得造型實在太美,無論是佛殿的比例、配色(一點紅、一點綠與大量橘),還有上方的佛塔,即使人在遠方,也能一眼看清這記憶點極高的建築。

此外泰國寺廟中鮮明的圖騰感,更是我熱愛的原因之一。

有一次,好友莎莎來到曼谷追星,與我短暫地約喝咖啡敘舊。

在前往茶店的計程車路上,我們聊到了一本故事背景在泰國的小說《迷宮中的盲眼蚯蚓》,莎莎提到書裡的主角只要心情煩悶就會跑到蘇泰寺(Wat Suthat),坐在寺院裡欣賞牆上美麗的壁畫。當下覺得天啊!這不是就是我想做的事情嗎?其實我早就耳聞蘇泰寺大名已久,但之前每次泰國行總苦於時間太短無法排入,身為 MBTI 中自由自在又少計劃性的 P 人、加上心境上也歡迎各種新可能,當場立刻決定接下來的週末就是去蘇泰寺看壁畫的完美時間點了。

蘇泰寺由拉瑪一世自 1807 年開始建造,與臥佛寺、鄭王廟、瑪哈泰寺並稱為泰國四大皇家寺院,書中提到的壁畫也有超過百年歷史。寺廟的地點在 MRT Sam Yot 站附近,最著名的就是門口巨大的鮮紅色大鞦韆(以前跟宗教儀式有關,但現在已經剩下地標的作用了)。

週末很快到來,我站在窄小的寺院入口,想像自己就是書中的主角‧‧‧‧‧‧一進到佛殿,就被規模宏大的壁畫驚豔到。本來預想只是局部有壁畫,沒想到ㄇ字型挑高空間的每一根柱子、每一處牆面,都環繞著滿滿的彩色壁畫,高度可能有 70 公尺。

佛殿裡供奉釋迦牟尼佛。簡單參拜後,我坐在地毯上,被絡繹不絕前來參拜的信徒所包圍。戶外充斥著即將下雨的悶熱濕溽,室內人口密度也不低,但幾座大電風扇悠悠吹著,竟神奇地令人不覺得燥熱。在過往與現在彷彿交疊的空間裡,身心反而很能 ใจเย็นๆ(冷靜的意思,唸法是「齋奄奄」)。

▌壁畫,像是我生命中的理想色票

人生有很多事可以讓我著迷,其中一個就是欣賞傳統壁畫。

第一次到泰國、還有之前去印度時,我發現只要出現壁畫的地方——不論是在寺廟或是街頭——總是會立刻吸引住我的目光。我會不知不覺地花上非常多時間,去觀察它的內容在畫些什麼,儘管可能對裡頭講述的神話故事不太熟悉,但總會對人物配色與比例的精巧感到嘆服,接著再仔細研究它的配色:霧藍的背景、朱紅的門面、淡粉紫的服裝與金色的頭冠‧‧‧‧‧‧傳統壁畫儼然就是我的理想色票。

有時想像自己的前世,會不會就是在泰國寺廟裡畫壁畫的人,整日徜徉在淡麗的油墨裡不覺辛勞?

這種沒來由的單純心情,或許就是所謂的「愛」吧。


本文摘自 大溏《半生熟》 謝捲子.著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博客來

►延伸閱讀:《好好吃魚》:知識與童年餐桌交織的「鮮味散文」
►延伸閱讀:開啟自由又浪漫的第二人生──《深深愛上愛妮島》:這個世界比你想得更加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