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時代的成功真相:演算法如何複製階級、決定你的地位?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AI 時代的成功真相:演算法如何複製階級、決定你的地位?

AI 時代的成功真相:演算法如何複製階級、決定你的地位?

圖片來源:ChatGPT
地位體系讓世界完整,卻也腐蝕靈魂。如果每人付出的努力等值,為什麼成就會天差地遠?

托比.史都華在《天選之人》書中揭露一個現代社會的幕後真相,「成功並非純粹來自努力」,而是來自他人如何去看待你。事實上,地位絕非榮耀,而是一種可以兌現的社會資產。

他以國家社會、組織理論與跨產業等案例,拆解「造王者」如何給予象徵資本,並將他人推向成功舞台。本書核心是將成功視作一種「社會建構的策略體系」,拆解地位的背後運作,就能理解權力如何流動。 

本書真正值得閱讀之處,在於伸向 AI 時代的靈魂拷問,若造王者不再是人,而只是演算法,地位是否會趨向公平?史都華的解答冷冽卻現實,AI 無法打破階級,而是複製階級。地位沒有因此消去,反而是被加速數據量化,而在資訊平台的黑盒子中被再度分配。這類洞見,使得《天選之人》成為一本理解當代權力結構變化的反思讀物。 

▌地位不是獎賞 而是戰略武器

史都華暗喻,地位從來不是對能力獎勵,而是一種能夠提前開啟機會、降低風險、提高信任的戰略資源,一旦個體被納入一定社經地位,合作邀約、媒體曝光、資源投入便會接踵而來,彷彿成功自然而然。本書重要提醒在於,表象一切並非命運,而是一種結構複製,背後有著一群握有象徵資本的造王者在進行「地位傳授」。而造王者可能類似政治領袖、創投老闆以及媒體主管,甚至是一群風向網軍。

換言之,成功其實是一場由他者定義的象徵,而不是靠個人單打獨鬥完成的神話。

史都華的觀點與社會學者布迪厄的「象徵權力」一起聯想,地位的影響力更為深刻,不是外加於個體的包裝,而是直接影響個人如何被理解、被如何評價,進而決定其命運的社會過程。這種「地位布局」的現象說明,各種努力其實在起跑點時就已被錯判,甚至永遠無法公平競賽。

理解地位如何產生,無疑是理解社會如何運作的第一步。

▌演算法就是現代的「造王者」

本書有趣論述在於,AI 並沒有消除任何階級,只是換了一套看不見的權力架構,傳統造王者具有形象、偏好與可被預判的行為,那麼今日的演算法則是面無表情且無法對話的造王者。所謂平台排序、內容推薦、流量判別以及風險模型,也決定了誰被看見、誰被忽略、誰被封存。

一個看似民主化的網路世界,我們其實進入了更隱密的階級複製,可見度即地位,掌握在演算法手裡。

這意味著,AI 讓「地位生產」比起過去更隱蔽、更受控、更迅速,一則爆紅影片可在 24 小時內製造出流量地位,某個新型創新則可能讓某些創作者甚至職業在瞬間被移出主流視野。這種地位的新流動性,正與韓炳哲在《透明社會》中的焦慮呼應,可見性被強制化,地位淪為一種即時競爭而非長期積累的資本。

AI 成為新的造王者,人類在這場遊戲中的主導能力反而更小。

▌如何在演算法時代重奪地位自主?

我們面對這個新時代的地位體系,必須學會如何不被演算法所牽制,進而重新獲得自身位置的主導權。

塔雷伯在《反脆弱》書中提出「不可複製性」比以往更重要,由於 AI 愈擅長標準化,人類需要投入無法被複製的各種元素,例如深度詮釋、洞察、即時性與跨領域等創造手法解決問題。這些才是地位真正的護城河,也是對抗演算法弱化差異的根本關鍵。

再者,史都華認為「地位始於網路」,在今日呈現新的形式,小而密的信任分眾比大而散的群眾更有地位價值。打造屬於自己的「微型社交圈」,忠誠讀者、專業社群、跨界合作,反而比起追求大眾化更具長期利益。最後,克服 AI 造王者的方式絕非拒絕,而是試圖「與 AI 共治」。如同凱文.凱利在《必然》中指出技術是放大器,只要可以掌握 AI,與其建立互補關係,反而能讓個體在新時代取得獨樹一格的地位籌碼。

《天選之人》之所以很重要,不是因為揭露地位的不公不義,畢竟這早已不是秘密,而是反思地位如何重新被生產、被演算法重寫、被平台默默操弄。從造王者到受冕者過程,現代人的命運線被拉入一套全新數位化的進程,必須重新反思,新的階級並非消失,而是進化。


全文經 專欄採訪作家  蔡威 授權轉載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MOMO

►延伸閱讀:《社群帝國那些人》:揭開科技烏托邦的墮落真相
►延伸閱讀:一頁紙的力量:從簡化到深耕的管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