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太緊、氣不通?中醫師教你3穴位+2拉筋法喚醒氣血循環!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筋太緊、氣不通?中醫師教你3穴位+2拉筋法喚醒氣血循環!

筋太緊、氣不通?中醫師教你3穴位+2拉筋法喚醒氣血循環!

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別再以為肌肉僵硬、關節卡卡只是老化!吳明珠中醫師指出,身體氣血不通,筋骨自然緊繃。每天只要 10 分鐘,透過 3 個關鍵穴位按摩與 2 個簡單拉筋動作,就能活化氣血循環、強健骨肌,讓你重拾靈活與元氣

每天只需數分鐘,按對穴位、拉對筋絡,可以讓骨頭不虛、肌肉不垮。許多人一想到「健身」就狂衝重量、跑爆汗,卻忽略了最根本的保養原則。

穴位按摩與拉筋術,正是開啟「氣血循環」與「肌骨彈性」的關鍵,尤其對中高齡者來說,與其盲目訓練,不如先喚醒身體的通路系統,讓氣血先行、筋骨跟上,效果事半功倍,還能預防運動傷害。從現在開始,別只想練壯、拉硬,要記得先打通內部氣血、舒展關節筋膜,讓身體真正「開機成功」,才是養骨增肌的起點。

▌穴道:中醫壯骨強筋三穴位

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生髓,即主管骨骼的臟器是腎臟,骨質疏鬆是骨出現問題,自然要找腎來解決。所以我教你每天按三個穴位,就能讓骨頭與肌肉健康成長。

  ■  太溪穴

腎經的原穴和輸穴,是腎經氣匯聚之處。經常按揉此穴 35 分鐘,有滋陰補腎、強筋健骨、舒筋通絡的作用,下午 57 點是腎經當令,此時按揉有利於貯藏一日臟腑之精華。

位置:此穴位於足內側部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  大杼穴

大杼又稱為背俞,屬足太陽膀胱經,因骨的精氣聚集於此,所以也稱為骨會穴。大杼穴有「天然鈣片」之稱,建議每天用大拇指按揉此穴 3 5 分鐘,可以達到強筋骨的作用。中老年人按揉此穴,可以改善骨質疏鬆等症狀;小孩按揉,能促進骨骼生長,有利於長高。

位置:此穴位於第 1 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 1.5 寸(兩橫指)。

 

  ■  懸鐘穴

中醫養生有言:「人老髓空,養生定養骨,養骨必養髓。」因此想要骨好,還得養髓。懸鐘穴又稱絕骨穴,歸屬足少陽膽經。

這個穴位非常神奇,具有益髓壯骨、通絡止痛的功效,被稱為「髓海之會」。建議每天用大拇指按揉此穴,可促進骨中精髓化生、濡養骨質,對於中老年人的骨骼保養和小孩的生長發育都非常有益。

位置:位於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 3 寸,腓骨前緣。

 

▌拉筋:骨與肌的柔韌關鍵,每天輕鬆拉一拉

其實 90% 的人不是年紀大,而是「筋太緊、氣血不通」!

拉筋不只是運動員專利,也是我們保養骨與肌的基本功。以下兩個拉筋練習超簡單,每天只要 10 分鐘,就能幫助筋骨有彈性,古云筋長一寸,延壽十年,所以平日經常拉筋,對於身體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  基礎後腿拉伸(大腿後側筋群)

方法:坐在瑜珈墊上,一腳伸直,一腳彎曲。雙手慢慢向前伸,試著碰觸伸直腳的腳尖。

要點:背要打直,不要駝背。以感覺到「微微拉扯、不疼痛」為標準。

時間:左右腳各拉 30 秒至 1 分鐘,重複兩組。

  ■  側腰側筋拉伸(改善腰背僵硬)

方法:雙腳微開立正,左手舉高過頭,向右側彎腰伸展,保持 10 秒,再換邊操作。

要點:保持呼吸順暢,不要憋氣;動作緩慢,不要急拉。

時間:左右各拉 2 次。

吳醫師提醒

「穴道和筋脈」就像身體裡的小小高速公路,每天願意花一點點時間打通它們,骨和肌會比你想像中更堅強靈活。

● 早上起床後:按腎俞穴+拉腿後筋,啟動一天氣血。

● 下午休息時:按足三里穴+輕拉側腰,舒緩緊繃。

● 晚上睡前:搓熱命門穴+按陽陵泉穴,養肝腎、補筋骨。

  ▌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 1.5 寸(大約兩指寬)。


  足三里穴:膝下三寸(四橫指),脛骨旁。

  ▌命門穴:在脊柱上,肚臍的正後方,按壓有凹陷處。


本文摘自 蔚藍文化《骨力全開》 吳明珠.著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博客來

►延伸閱讀:總覺得穴位「按不準」?吳明珠中醫師教你兩招找到正確點!
►延伸閱讀:一天一調理,
365 日養生小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