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孩子的情緒曲線,化解親子衝突與對立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看懂孩子的情緒曲線,化解親子衝突與對立

看懂孩子的情緒曲線,化解親子衝突與對立

Photo by zero take on Unsplash

什麼是「情緒行為曲線」?

當孩子情緒暴衝,而我們手邊還有很多事情要忙碌的時候,此時我們很難真正同理孩子的狀態。如果再加上時間急迫的壓力,爸媽通常會希望快速降低孩子的情緒或是對立行為,但往往結果都不是太好,不是安撫失敗就是雙方劍拔弩張,更加對立。

之所以很容易失敗,是因為當孩子在對立或爆炸時,情緒已經在高張的狀態,他的情緒也會衝擊到我們,連帶讓我們跟著激動,然後不自覺地對孩子生起氣來。如此便造成一個負向循環,演變成更加對立的結果。

加上我在上一節提到的,情緒的處理只有在事前跟事後有效,但我們往往都在對方爆衝的當下試圖「消除」情緒,所以非常容易失敗,連帶徒增挫折與怨懟。這是家中常常發生的狀況,也是教育現場的常態,不僅耗費大人們的心力,也連帶耽誤了家事、課務或班務的進行。

情緒漸進的七個階段

多年來在神經心理學、特教領域的研究與觀察,我們發現一個人從平靜到爆炸再回歸平靜,其中會經過許多細微的階段。只是我們總在孩子大爆炸的當下,或是爆炸的前一刻,才最容易注意到他們的變化,因此會有一種孩子動不動就大爆炸、很難搞的印象。

你可能會好奇,那人在情緒爆炸的過程中會經歷哪些階段呢?

這裡有一個受到學術界與實務界廣泛認同的理論,可以供大家參考,這是美國校園安全專家傑夫·科爾文(Geoff Colvin)博士所提出的「情緒行為曲線(Acting-out Behavior Cycle)」。這在特殊教育與臨床心理的領域廣為人知,也常常是專業人員在現場介入時的一個很重要的基本架構,坊間有相當多班級經營、輔導處遇的書籍甚至都是以此為基礎。

根據這個「情緒行為曲線」,我們可以看看看看圖1-2,你會發現一個人從平靜到爆炸,再到恢復,其實會經歷七個階段,分別是平靜期、導火線、激躁期、加速期、高峰/爆炸期、消弭期、回復期。

開根好_暫停情緒風暴_禾禾_陳品皓

細緻的情緒變化

假設小明(全世界最慘的名字)有一天在上英文課,起初小明心情還算不錯,雖然平時他的人際關係不怎麼樣,平常脾氣也比較暴躁,但至少目前在課堂上還算平靜(平靜期)。此時,坐在前排,跟小明有段距離的小花跟阿珠正在竊竊私語,小明一開始也沒在意,但他忽然瞥見小花跟阿珠講完話後兩人一陣竊笑,小花還邊笑邊轉頭往後看,正巧和小明對眼,小花收起笑容再轉回頭去,繼續和阿珠竊竊私語。

小明看到這一幕,心中突然有種感覺:「她們一定在說我壞話,才不敢讓我聽見。」小明這麼想,於是又更注意小花跟阿珠的表情和動作,看到她們兩人笑得開心,就更加確定了她們是在講自己的壞話。這時候小明心裡的不舒服漸漸冒了出來(導火線期),更目不轉睛的盯著她們兩人,甚至皺起了眉頭。

恰巧小明的表情被臺上的老師看到了,老師沒注意到小花跟阿珠,卻看到小明心思顯然不在課堂中,於是老師下意識的就對小明說:「小明,上課要專心呀,眼睛在看哪?」

小明冷不防被老師的提醒嚇了一跳,但頓時又覺得心理超級冤枉的,於是心裡嘀咕:「奇怪耶,甘我屁事喔!又不是我在講話,為什麼她們兩個講話你不叫她們?」這麼一想,小明心中的不舒服變得更加不滿,不只是對小花與阿珠,這股不滿也朝向了不明就裡的老師,小明直覺下不經意地回嘴:「我哪有?我又沒有······」

這沒大沒小的語氣讓老師覺得莫名其妙,於是瞪大了眼睛看著小明微微大聲的說:「你說什麼?上課不專心你還不敢承認?」

小明被這麼一說,腦袋內開始冒出一股白煙,覺得老師什麼都不知道,就亂批評自己,害自己在大家面前丟臉,小花跟阿珠從頭到尾都還在講她們的,現在自己被老師噹,又會被她們看笑話了,想到這,小明一陣委屈加上不爽,脫口而出:「白癡唷!」(挑釁期)

當小明一在課堂上當眾大聲說出「白癡」兩個字時,別說老師了,今天任何一位讀者如果在現場,大概也會直覺的認為小明根本是在罵我們。前面小明已經不專心在先,糾正他不聽,竟然現在還反罵自己白癡,管他平時吃齋唸佛還是神愛世人,修養再好的老師,此刻大概也按不住了。於是我們正常的反應就會是瞪大眼睛、加大音量對小明說:「你說什麼?你再說一次,我提醒你上課請專心,結果你現在說什麼?這個字(白癡)是可以這樣說的嗎?」老師也忍不住動了氣。

於是前有小花跟阿珠竊竊私語,後有老師當眾批評,雙重火力夾擊下,小明終於氣急攻心,忍不住大聲狂吼長嘯後就往教室外跑······(高峰/爆炸期)。直到全班都停下手邊的事情,老師到處去找小明,發現他躲在旁邊樓梯口,接著請學務處的老師來協助處理,邊安撫邊開導,好不容易過去了四十分鐘的時間,小明才悻悻然的回到教室,低著頭坐在椅子上默默不語(消弭期),直到放學鐘聲一響,小明臉上頓時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回復期)

其實類似的事件在學校並不少見,在家中也幾乎可以說是天天上演,於是不只是老師心累,孩子心煩,家長更是夾在中間,舉步維艱。

從剛剛小明的例子當中,我們同時也可以更具體的發現,原來一個人從平靜到爆炸再到回復,中間是有層次的、是有階段的,並不是從平靜就一下子馬上跳到爆炸,而是在這極短的時間當中,整整經歷了這七個階段。

看到這裡,相信讀者心中應該都對這些階段有了比較具體的概念,如果我們把場景從學校換回到家中,相信家長們應該也能想到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而在這些理解之後,更重要的是這個情緒行為曲線的意義讓我們更清楚了一件事:

既然每一個人的情緒行為都會經歷七個階段,
那就意味著,在每一個階段,
我們都有介入的機會。
也就是說,在面對一個情緒爆炸或對立行為時,
我們整整有七個選擇的機會。

本文摘錄自禾禾文化《暫停情緒風暴:大人不心累,孩子不受傷,第一時間化解情緒衝突與對立》

►延伸閱讀:沒有誰生來就懂數學,用成長型思維開啟孩子的無限潛力
►相關書籍:禾禾《暫停情緒風暴》.陳品皓 著

開根好_暫停情緒風暴_禾禾_陳品皓

開根好_網站BN_夏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