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半夜媽媽號!家長歐都K?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寶寶半夜媽媽號!家長歐都K?

寶寶半夜媽媽號!家長歐都K?

攝影:Tim Bish;來源:Unsplash

寶寶不開心,都是因為我

許多父母覺得,寶寶的喜怒哀樂,是自己該負責的,以至於當寶寶出現難以安撫下來的哭泣,會認為是因為媽媽做錯了什麼事,或認為自己根本不是當母親的料。

但每個人終究是獨立的個體,當我們的成就感與情緒,取決於另一個人的表現時(即便那個人是我們的孩子),等於是交出了情緒的掌控權。當我們的開心與成就感,是因為寶寶很好帶、長大了成績優異、個性人見人愛……,即使是身為母親的特權,卻也就此喪失了讓自己開心的能力。

隨著孩子長大,我們會有更多餘裕,把焦點轉回自己身上。當生活的主人,也是需要練習的。許多母親在孩子長大之後頓時失去人生重心,或不願放掉孩子的掌控權,不就是因為忘了怎麼把重心轉回自己身上、失去把生活過好的可能嗎?

寶寶的睡眠,碰上四個月倒退期了嗎?

但回到寶寶睡眠的問題上:「不是說寶寶愈大,睡眠會愈好嗎?」

到底要怎麼改善三至五個月齡的寶寶睡眠問題呢?

四個月睡眠倒退期(正確來說是三至五個月,不一定是在四個月齡時發生),以矯正月齡來計算會比較準確。有些父母會發現原本好哄睡、夜晚連續睡眠拉長的寶寶,突然翻盤走樣。常見的情況是夜醒更頻繁(尤其是下半夜)、小睡過不了三十分鐘魔咒等。

最主要的原因,是寶寶在這個階段睡眠模式有所轉變,原本睡眠週期只有兩段,開始像成年人一樣有了四階段的睡眠週期。但寶寶的週期長度又還沒拉長,所以乍看之下,睡得反而比前一兩個月更糟。

這是睡眠發展中的重要分水嶺,原本寶寶的一段睡眠週期,只有淺睡深睡兩階段,現在「成人化」變成四階段。就像一條凹凸不平的馬路,原本有兩個坑洞,現在變成四個坑洞,增加寶寶被晃醒的機率。

此時最常見的問題,是哄睡寶寶在第一階段還沒熟睡的情況下,放上床鋪就醒了;還有小睡時脫離熟睡期,卻無法順利進入下一階段睡眠的「三十分鐘魔咒」。

四個月的睡眠倒退,並非全然只有壞消息。一般來說,這個月齡的嬰兒褪黑激素已經分泌足夠,所以很多寶寶在三至五個月間睡眠拉長,建立穩固的日夜規律。排除夜醒夜奶等問題,爸媽會發現寶寶的夜晚睡眠拉長到十一至十四小時。而褪黑激素除了有助於夜晚睡眠,也能幫助腸子的平滑肌放鬆,寶寶之前的腸胃不舒服、腸絞痛等狀況都能得到改善。

夜晚睡眠拉長的同時,白天的小睡也跟著開始發展。通常是從早上小睡開始規律,接著午睡、下午小睡,一天大約三至四次小睡。

寶寶學翻身,震盪終將過去

另一個造成睡眠倒退的常見原因,是寶寶在此時學會了翻身。有時候寶寶半夜爬起來「練習」,翻不回來時可能就會哇哇大哭,請爸媽去救他。

事實上,睡眠倒退期並非真的「倒退」,而是寶寶發展的正常現象。由於這樣的用字容易引起誤解,我覺得或許把倒退改為「震盪」會更精確。父母不應該用「倒退」的角度來看待,而要看見寶寶在發展過程的「進步」。用不同的心態去面對就知道,震盪終究會過去,也能帶領孩子穩定下來。

讓寶寶開始練習自行入睡

寶寶此時「成人化」的睡眠模式,代表他已經有能力像大人一樣「自行入睡」。所以我們對寶寶的期待不該停留在新生兒時期,用哄睡的方式就能睡飽睡滿。很多寶寶的睡眠在四個月之後不進反退,是因為爸媽以為遇到猛長期,所以在夜醒時拚命餵奶,結果反而養成多次夜奶的習慣,造成之後的睡眠問題。

我們應該要尊重寶寶自行入睡的潛能,在此時給予更多空間,也不過度干預孩子睡眠。事實上,能夠「自行入睡、自行接覺」的寶寶,通常能更順利度過震盪期。因為即便睡眠被拆解成很多段,寶寶都有辦法自己睡回去。就像大人一樣,發出點聲音、翻個身,就能「一覺到天亮」。

四個月睡眠震盪期不可怕,如果爸媽對於睡眠有正確的了解,就能在震盪期穩住陣腳。就像已經看好氣象預報的登山者,我們知道可能會下雨,就事先在背包準備好雨具。在其他人手忙腳亂之際,從容的撐起雨傘,順利度過。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每個爸媽都能養出好眠寶寶: 建立育兒信心, 讓你和0-6歲孩子睡飽睡好》,姜珮(Peggy)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