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美的風景應是「沒有人」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臺灣最美的風景應是「沒有人」

臺灣最美的風景應是「沒有人」

(圖片來源:Karen)

小時候,我不喜歡去日月潭;當了導遊之後,我更加討厭。

小時候不喜歡去,是因為我容易暈車,每當家人駛過蜿蜒的環潭公路抵達伊達邵時,我往往已經頭昏眼花;而在我考取導遊執照時,正值陸客來臺旅遊人數達高峰的尾聲,不只遊艇布滿日月潭、碼頭人潮摩肩擦踵,嘈雜的吆喝聲亦是貫穿了街頭巷尾,每每帶團時不僅無法帶給外國遊客舒適的旅遊體驗,連自己都覺得透不過氣。

在疫情肆虐下,睽違一年的我有幸在2021年1月再度帶團來到日月潭,但不同以往的是,從無人的慈恩塔,到纜車站望向日月潭,冷冽的冬陽將湖面不尋常地照射出一片湛藍,彷彿歐洲小鎮裡的湖泊,美得讓我讚嘆。身旁是2020年7月才來臺工作的英國籍客人,自然無法理解日月潭從過去的萬頭鑽動,到現在的靜謐氛圍,這景象之反差所帶給我的震撼。


(圖片來源:尼可拉斯)

臺灣最美的風景應是「沒有人」

「臺灣最美的風景應是『沒有人』」——拜讀嚴長壽總裁新作《我所嚮往的生活文明》,裡頭出現的這句話不禁讓我拍案叫絕。

在過去幾年的從業經驗裡,凡遇到連假,無論是國道塞車、景點塞人,或是店家產品同質性過高等問題,都讓我一再感受到,在這樣型態的旅遊下,不少景點長年經營出的聲譽,以及旅人們對於「旅行」或是「休假放鬆」的熱情,都不斷在消耗中。

是的,臺灣有許多地方的地景是絕美的,但加上一些不適宜的主題活動或消費商品後,卻往往讓旅人的旅遊體驗打了折扣。不只造成第一次來臺的外籍旅客感到失望,本國籍的旅客更是常常萌生「臺灣景點好無聊」的想法,進而對於國內旅遊失去信心。而身為旅遊產業的資深大前輩,嚴總裁在書中精闢地從國民心態、市場經營模式、政策、教育等方向點出了癥結所在,除了提出了對於改善臺灣旅遊產業的願景之外,宏觀地來看,這些見解更是源於追求文明生活的一種態度。

建立生活的文明、留住集體的文化記憶

從領隊導遊的從業經驗到個人的生活體驗,都讓我對書中「建立生活的文明」產生很大的共鳴。究竟,在旅遊的過程中、甚至是生活裡的點滴體驗,能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什麼?

常常聽到朋友抱怨旅遊無趣乏味,回國後關於旅途的種種都想不起來;或是不少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感到無聊厭世,上班時一心想著要放假、但週休二日卻只願賴在家,更多的人是,不願花時間安排年假讓自己旅遊、充電。聽聞這些抱怨我時常自問,「我們對於生活的感動與記憶應該是什麼?」

近十年來,我時常感到現在的年節氛圍一年比一年還要淡,所以從某年開始,我與大學好友在年前會相約一起手寫春聯自娛,在提起國小畢業後就不再碰過的毛筆之後,我們越寫越起勁,「相聚」與「寫春聯」兩者帶給我們出乎預料的樂趣,使得「寫春聯」這件事成了我們之間的傳統。而我,也樂於將照片與成品分享給外國朋友們,讓外國朋友對我們的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面對消失的年味,我可以選擇什麼都不做地緬懷過去,但藉由寫春聯,我與朋友創造出一個共同的記憶,不只為年節的氣氛增色,更把童年記憶、文化脈絡與日常生活串連在一起,我們的生活因為這個主題而豐富起來。


(圖片來源:尼可拉斯)

旅遊也是一樣的道理。有許多人參加旅行團,感想就是走馬看花、了無新意。

如同嚴總裁所說:「消耗型態旅遊;對旅人本身是磨損;對資源來說是剝奪;對旅遊觀光業的提供者是消耗;對自然環境是傷害」,但若是加上了特定的主題,增加專屬的記憶,旅遊的體驗便會截然不同。

在疫情影響之下,旅遊產業面對的是危機也是轉機。好比現在在臺灣,有不少旅行社別出心裁,規劃出具有特色的主題式深度旅遊——試想,在一個你期待已久的假期間,你搭著四輪傳動的貨車前往南投山區,在手機收不到訊號的情況下,遠離塵囂,在森林裡來一場療癒之旅;你就坐在人煙罕至的瀑布旁,伴著水聲跟豐沛的負離子進行冥想,讓身心靈達到充分的休息與平衡。有別於單純參觀景點的行程,這樣的旅遊行程更符合嚴總裁所定義的第二代與第三代的旅遊,不僅能為旅程增添美好回憶,更讓旅人能夠在過程中探索旅行亦或是生活的本質。


(圖片來源:尼可拉斯)

文明,是唯一的解方

過去一年,同業之間戲稱我們是站在海嘯第一排,無助、失落的情緒在所難免,不過這也讓人體會到,從這之中受教的應是每一位生活受到疫情影響的人,而我們每一個受影響的人,都該有這樣的危機意識。旅遊業的種種只是大眾生活的縮影,解決產業的問題需要靠文明的深耕,而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果你的生活也因為疫情的衝擊而茫然失落,不妨閱讀嚴總裁《我所嚮往的生活文明》,重新審視文明在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相信也能幫助引領我們走出新的方向。

►相關書籍:天下文化《我所嚮往的生活文明》,嚴長壽 著
►延伸閱讀:「其實你沒有安排生活的能力」:讀《我所嚮往的生活文明》

開根好_我所嚮往的生活文明_天下文化_嚴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