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改命,一字成魔:走進《降魔詩社》的陰陽筆墨世界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一筆改命,一字成魔:走進《降魔詩社》的陰陽筆墨世界

一筆改命,一字成魔:走進《降魔詩社》的陰陽筆墨世界

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日治時期臺灣最強詩社──「櫟社」詩人化身異能降魔者,文字能否放出啟蒙的光,照亮歷史黎明前最深的黑夜?《降魔詩社》──文字可成靈破障,亦能點墨成魔,筆落之處,生死皆可重寫。

作者波西米鴨的《降魔詩社》,是一本以日治初期台灣為時空背景的奇幻小說,對歷史一知半解的我,在翻開本書時其實有些卻步,畢竟我不了解當時的台灣、不了解當年的台中應該是什麼樣貌,不過,擔憂隨著閱讀本書的過程中獲得舒緩,它更像一本穿梭至古代的超級英雄故事,奇幻的皮,卻有著懸疑小說的骨,作者透過「筆墨如何成魔」這個有趣的概念,帶我們走進他一手打造的奇幻世界‧‧‧‧‧‧

▌筆落之處,生死皆可重寫

《降魔詩社》是一個充滿魔法跟魔獸的故事,但不像是西方巫師使用的法杖,櫟社社員(書中的詩社)使用的是「魔筆」,透過文字、筆墨的力量,操弄魔筆的人可以寫出保護人的屏障,也可變化出穿透邪惡的利劍。

不過,這不僅是魔法的世界,也是死人會變成屍鬼的世界,以同樣的概念,當魔筆落入有心人士手中,它也能「改寫生死」,讓死去的人復生,卻不知自己已死,變成活生生的「活鬼」,而活鬼則會招來「墨蟲」,這些看不見的黑色怪獸,則會為凡人帶來災害‧‧‧‧‧‧

閱讀本書,絕對會折服作者驚人的想像力,一枝筆,就可以穿梭陰陽兩界、撼動活人與死人;一枝筆,就可以保護同胞抵禦外敵,若搭配上故事的時空背景,就算遲鈍不了解歷史的讀者如我,也不難發現這背後的隱喻。

《降魔詩社》裡拯救災厄的之所以是文人,是因為文字的力量有時大過槍炮,寫下的字也會影響深遠,故事裡,主角目仔看見的「墨蟲」,它所代表的不僅是活鬼的存在痕跡,還是「文字被篡改」後的產物,至於篡改的原因為何?

各有所緣,讀者隨著目仔在一場接著一場的爭戰中看見每個人篡改文字的原因,也逐步揭露最終的挑戰。

▌不願面對過去,死人成了活鬼

彷彿奈.沙馬蘭的經典電影《靈異第六感》,當死者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去,生前的執著驅動著祂們變成活鬼,轉化他們的人,為了否定死去的事實,用魔筆更動了歷史。

最有意思的是,當筆墨被改寫,往往是一字之差,例如書中一段:渡邊未能保護孩童。

當「未」被改成「本」,一段悔恨的過去就變成英勇的事蹟。

然而,當記憶被抹去,死者就會一廂情願地活著。

記得以前聽過一個傳聞,非自願死去的人常常會不知道自己已死,作者的筆墨之力,正好讓這項傳聞變得更加真實,而《降魔詩社》的功力不僅是為了寫下鄉野奇談或民間鬼故事,它的目標更遠大,那就是如果執筆的人不是出於個人私利,而是一個更遠大危險的目標呢?

為了不影響其他讀者的閱讀樂趣,對於《降魔詩社》的評論僅止步於概念層面,書中不僅是活鬼的設定:閱讀以過去歷史為背景的小說,雖然多數的內容會讓當代的讀者感到陌生,但作者巧思的安排一位我們耳熟能詳的傳說人物,可以讓故事更加生動,也更能讓人一頭栽進「執筆者」設計的陷阱,也就是作者真正想傳達的故事核心。

▌比活鬼更危險的,又是什麼?

我想,這是故事丟出的一個終極問題,需要讀者在閱讀時抽絲剝繭找到答案,但答案並不困難。

它就在文字的虛與實之間,既能寫生、也能寫死,筆墨的魔力,可以針對個人也可以是一個群體記憶,文字,可以是盾牌亦是利器。


本文作者為 艾瑞克的廢話亂畫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博客來

►延伸閱讀:拾起被遺忘的聲音,追尋阿美族史詩:《Ina,太陽的城市》
►延伸閱讀:當歷史化為傷痕,聆聽百年前的歸鄉呼喚:《蕉葉與樹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