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的,其實不是鬼,而是「不了解」:謝東霖《誰怕誰》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你害怕的,其實不是鬼,而是「不了解」:謝東霖《誰怕誰》

你害怕的,其實不是鬼,而是「不了解」:謝東霖《誰怕誰》

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身為導演,周知鳴的獨門嚇鬼招數竟然是——戲劇原理?!善與惡、真實與謊言的張力交錯,誰是編劇?誰才是演員?拆解意圖、預判行為!誰怕誰?誰嚇誰?人鬼諜對諜劇本殺就此開始!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害怕,並不是因為眼前真的有什麼可怕的東西,而是因為那個「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的未知感。

那種懸而未決的想像,往往比現實更令人不安。台灣漫畫家 謝東霖的作品《誰怕誰》,正是以這樣的恐懼為出發點,用一種荒謬又深刻的方式,提醒我們:真正讓人感到害怕的,從來不是鬼,而是我們對恐懼一無所知的那份無力感。

▌「誰怕誰」──當勇氣以荒謬的形式出現

在這部作品中,主角經營著一間「除鬼公司」,專門幫助那些經常被鬼嚇到、因此生活失序的人,協助他們重新回到平靜、正常的日常。

有趣的是,這位主角的「除鬼方式」並不是使用符咒或驅魔術,而是教人學會「想不被鬼嚇,就要先學會嚇回去」。這個設定乍聽之下有些滑稽,卻充滿深意——當我們敢於回望恐懼,它反而會退縮;當我們選擇直視它、與它對話,它就不再能掌控我們的情緒與行動。

謝東霖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讓「勇氣」這件事不以莊重嚴肅的方式出現,而是透過誇張的構圖與幽默的對白呈現。


▲ 圖片來源:CCC 追漫台

漫畫中的人物經常帶著一種「雖然不知道會怎樣,但先幹再說」的倔強,那份義無反顧的能量,在看似荒唐的劇情中反而顯得真誠而可愛。

這種態度讓人想到現實生活——有時候理性分析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是一股近乎本能的衝勁,讓我們得以繼續向前。

▌「懂了,就不怕了」──理解是最溫柔的解方

全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句貫穿全篇的主旨:「只要你懂了,就不用怕了。」

這不僅是故事裡主角的工作信條,更像是一種面對人生的隱喻。漫畫中的鬼魂,其實並不完全邪惡,它們多半源於人們的恐懼與執念;而所謂「除鬼」,其實就是讓人重新理解自己的害怕。

謝東霖在畫面處理上特別擅長用光影對比來強調這層意涵。當角色終於「理解」恐懼時,畫面中的陰影也會隨之變淡,彷彿理解本身就是一種照明的力量。這種細節的轉換雖然輕微,卻極富感染力。它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隱約體驗到那種「從黑暗走向清明」的心理轉折。

我特別喜歡他筆下那種帶點漫畫誇張卻仍保留真實感的人物神情。那雙仍帶著害怕卻努力維持鎮定的眼睛,比任何超能力都更打動人。因為那正是我們每個人在面對未知時的樣子。事實上,這種「懂了就不怕」的精神,不只屬於漫畫裡的角色,也屬於每一個正在學習與自己恐懼相處的人。

我們都曾害怕失敗、害怕被拒絕、害怕面對自己不完美的部分。但當你開始理解那些害怕的來源——它或許來自過去的經驗、他人的眼光、或是對未來的不確定——你就能用一種更溫柔的方式看待自己。

理解,從來不是軟弱,而是一種安靜而強大的力量。

▌笑著對自己說聲:「誰怕誰」

乍看之下,《誰怕誰》似乎只是一部輕鬆的除鬼漫畫,劇情裡充滿笑點、節奏緊湊,甚至還帶點中二式的幽默感。

然而當你仔細閱讀,就會發現謝東霖的故事從不僅止於表層的娛樂。他用黑白強烈對比的畫風與細緻的線條,構築出一個兼具詭譎與理性的世界。

那些畫面雖然誇張、戲劇化,但在每一格分鏡之間,你都能感受到他對「恐懼本質」的深刻凝視。或許我們都在不同的階段遇過屬於自己的「鬼」——它可能是焦慮、失落、自我懷疑,或那份始終無法放下的擔憂。

而《誰怕誰》要告訴我們的,並不是如何把它們消滅,而是學會與它們共存,直到有一天,你能笑著對自己說:「誰怕誰。」


本文作者為 文薇【微讀空間】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博客來

►延伸閱讀:每個人都有命中註定的一本書:《命定之書》
►延伸閱讀:那些你沒讀懂的巨人世界?《進擊的巨人:殘酷世界中的生存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