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沒讀懂的巨人世界?《進擊的巨人:殘酷世界中的生存語錄》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那些你沒讀懂的巨人世界?《進擊的巨人:殘酷世界中的生存語錄》

那些你沒讀懂的巨人世界?《進擊的巨人:殘酷世界中的生存語錄》

圖片來源:木棉花國際

一提到熱門動漫《進擊的巨人》,每個人心裡浮現的畫面都不太一樣。

有些人想到熱血戰鬥、劇情反轉,有些人則立刻被那股沉重絕望的氛圍拉進去,久久不能自拔。

不過,也有人從沒想過,一部動漫,竟然能這麼貼近現實人生——甚至,給出一些關於「怎麼活下去」的提醒。

《進擊的巨人:殘酷世界中的生存語錄》就是一本這樣的書。它不是設定解說,也不是粉絲回憶錄,而是由日本最受歡迎的社會學講師伊藤賀一寫給現代人的一本「生存指南」。

如果你也曾經感到迷惘、壓力山大,甚至不確定下一步該往哪裡走,這本書,或許能陪你一起找到答案。在巨人步步逼近的世界裡活下來,本就不容易;但正因為如此,那些話才更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從社會學角度,打開《進擊的巨人》的另一扇門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它的作者——伊藤賀一。

他是日本公認的「學生人數最多」的社會學講師,講課範圍橫跨高中日本史、倫理、政治經濟、現代社會、地理、公民等多個領域,說是「社會科全能王」也不為過。也因此,當他來解讀《進擊的巨人》時,切入的角度特別多元又深刻。這不只是粉絲向的角色分析,而是從歷史、哲學、社會結構到人性觀察的全方位拆解。

像是他分析角色們在發現「巨人」存在時的反應——幾乎每個人都陷入恐懼。

而這樣的恐懼,其實跟我們現實生活中面對未知的感受如出一轍。

以世界史的視角來看,人類面對未知時,總容易恐慌,甚至做出不理性的決策。像是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全球都陷入混亂,這其實和歷史上多次瘟疫時期的反應非常相似。作者舉例:八世紀日本面對天花流行時選擇建造大佛祈福;十四世紀歐洲則在黑死病蔓延期間,選擇鎮壓猶太人,把病毒當成某群人的錯。這些荒謬決策,最終只帶來更多傷害。

作者提醒我們,當面對未知與恐懼時,真正可怕的往往不是災難本身,而是人們因應災難時的不理性。別讓錯誤的決策,變成我們自己的「巨人」。

▌動畫台詞 X 現實人生──你也能找到共鳴的金句

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它把《進擊的巨人》裡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台詞,拉回到我們現實生活來對照與思考。

一般我們看動漫,可能覺得那只是虛構世界,跟現實生活沒什麼關係。但透過伊藤賀一的解讀,你會發現,這些話不只是角色的心聲,也可能是我們面對人生時的寫照。

像是書中提到的一句話:「如果有人能夠改變某些事物,那個人肯定是⋯⋯能夠捨棄重要事物的人。假如他們不得不超越怪物,那麼他們便連人性也能夠捨棄。」

這句話乍聽之下很極端,書中甚至舉例史達林與希特勒,讓我有些保留。但它所傳達的核心觀念卻值得思考:人生很多時候就是不可能「什麼都要」,有選擇就得有取捨。

你想進步、想實現目標,那就勢必得放棄某些舒適或慣性。就像你無法同時享受耍廢的自由、又期待自己變成高度自律的高手一樣。還有那句讓許多人心頭一震的經典台詞:「這世界是如此殘酷,但同時,也如此美好。」

作者藉此引入了哲學家尼采的思想。他提到的「超人」概念,不是有超能力的人,而是能夠在混亂、無意義的世界中,自我肯定、活出價值的人。

不是否認世界的殘酷,而是在承認殘酷之後,仍然選擇相信人能創造美好。這其實也是《進擊的巨人》的精神:即便希望渺茫,也不能停止前進。

▌不只是動漫迷必讀,更是思考人生的另一種方式

這本書我看得很快,有些動畫情節的細節我沒有特別深讀(畢竟想留點驚喜給動畫本身),但對於作者如何把《進擊的巨人》的世界觀拉回現實,我特別有感。舉例來說,書中提到許多與戰爭相關的對比。

平常我們看歷史課本,大多只能簡單地分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但透過故事視角重新看待,你會發現事情往往沒那麼簡單。很多事件的好壞,不是當下就能判斷的,有些看似殘酷的決定,可能正是推動社會變革的關鍵。就像「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雖然現實,但也反映了某種生存邏輯。這些現實世界裡的殘酷與抉擇,其實都能透過這本書重新去思考、理解。

如果你是《進擊的巨人》粉絲,那這本書會帶你走得更深更遠;如果你只是對人生、社會有些疑問與好奇,那它也能給你一些意外的啟發。一句話總結:這不只是一本動漫延伸書,而是一部用動漫說人性、談現實的思考讀本,值得一看再看。


本文作者為 文薇【微讀空間】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博客來

►延伸閱讀:《進擊的巨人》教我的事──「什麼都無法捨棄的人,什麼事物也改變不了」
►延伸閱讀:什麼樣的人生最值得過?活出最像自己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