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朋友是什麼?為什麼要交朋友?如何交朋友?怎麼分辨真假朋友?」看完這本書,讓每個人都想跟你當朋友:人氣爆棚一點都不難!
這幾天孩子跟我說了一件事,關於班上同學在孩子背後偷偷取她外號的事。
「媽媽,他們說我是女版的 XXX 因為我拍照的時候被提醒不要嘟嘴巴。」
「你還好嗎?這樣被說一定不開心吧。」我提著她的書包邊走邊問她。
「我還好,我不是故意要嘟嘴巴的,不像 XXX 每次老師念他他就故意把嘴巴嘟起來;不過朋友在背後這樣做我覺得很不恰當。」我想了一下,「妳確定這樣的人可以稱為『朋友』嗎?」
▌一次讀書會的啟示:世上沒有壞朋友
關於朋友的定義我也被他人提醒過。某一次的讀書會中,主講人提到:「世界上根本沒有壞朋友這件事,因為壞的人根本就不會是你朋友。」有如醍醐灌頂,讓我真正思索:朋友究竟是什麼?
未來出版最近推出了一套叢書,針對中高年級的孩子設定了三個主題,其中《好好交朋友,找到真正的好麻吉》就是在討論朋友的真義。同儕相處對中高年級孩子的重要性日漸增益,孩子在對自我認知尚未完全的狀態下受同儕影響很深,看同學們討論什麼、怎麼打扮說話、怎麼思考辯證都可能成為互相模仿的對象。有時候只是好玩,有時候會成為模仿標準左右孩子們的思維和價值觀。
而《好好交朋友》一書讓人感到非常振奮之處莫過於「從根本討論起友誼」一事開始,是的,就是從這麼細微的地方開始。究竟什麼是朋友?友誼是如何開始的?它的模樣為何,或說它該是什麼模樣?這些小小的提問才是讓我們深深理解友情的根基。
友誼是從慢慢靠近、慢慢茁壯開始的,孩子曾在剛上小學的時候對我說她不確定一大群成群結隊打打鬧鬧的群體彼此之間是不是朋友,她也不想加入他們(當時我問「那你會覺得寂寞嗎?」「我不知道。」)就在收到這本書的那天(已經距離剛上小學好幾年),她興沖沖地跑來跟我說「妳看,書上說友誼像小小種子在彼此之間萌芽,我們看不見卻感受得到,這才是我覺得和好朋友認識時的感覺。」
接著書上提到好朋友的友誼小種子必須由許多不同的營養澆灌成長,包括:親切、自信、關懷、溝通、大方、好奇心等等。
這些特質不僅是彼此交流的關鍵,更重要的是自我本身所擁有的構成要素。
▌建立孩子的自我認同與界線
朋友之間可能會發展出共同的興趣和話題,但在這之前,建立自我價值和界線感是核心概念。
我常常覺得父母的道德勸說有時候真的效果不大,但是孩子自己本身的價值觀和思維卻可以在同儕眾說紛紜之際,發揮判斷與取捨的絕佳功能,扮演重要關頭的主要角色。舉個例來說,孩子曾經在中年級的時候班上有一位不怕昆蟲的同學,看起來膽子大又富含好奇心,常常主動抓校園裡的昆蟲和小動物來觀察,但結果也常常是昆蟲在被抓之後就一命嗚呼。
原本這位同學看似人緣很好,手邊時常有不同的新奇動物可以和同班同學分享(炫耀),但我家孩子有一次因為她又爬上高處抓壁虎和其他同學起了爭執。
一方面孩子覺得爬這麼高敲打教室裡的電線盒很危險,二方面覺得壁虎很可憐。其他同學或許同意、或許不同意孩子的看法,但孩子對於誰和自己的同理心和觀念相近因為這一次的辯論後心知肚明,成為她判斷誰是朋友的標準。
往往同儕力量發揮的時候要判斷是非對錯就是一瞬間,孩子的自我認同和界線就是他/她的最後一道防線。
孤獨和人際關係都是人生途中的課題,《好好交朋友—找到真正的好麻吉》說了友情的不可或缺,但也沒忘記告訴我們每個個體的獨特性,就算是好朋友也可以完全不一樣,可以天天黏在一起也可以久久碰一次面。保有自己和擁有朋友一樣重要,不過千萬要記得「好朋友」是個很嚴格的標準,除了在一起開心自在以外,還有很多看不見的正面影響力要判斷和篩選。
如同《好好交朋友,找到真正的好麻吉》說的:拜託!一定要好好選擇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