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玻璃心,是你真的受傷了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不是你玻璃心,是你真的受傷了

不是你玻璃心,是你真的受傷了

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COVID-19病毒肆虐全球,今年台灣疫情爆發時,不得不居家上班的各位,大家都還好嗎?

很多人減去繁瑣的通勤過程,多補充了一些睡眠能量;很多人工作效率大增不再加班,找回了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很多人遠離了病毒的侵襲,也遠離了自己,身陷家庭與言語暴力的環境。

自疫情發生以來,待在家成為多數人的防疫首要原則,家卻不是每個人最安全的港灣。包含巴西、西班牙、希臘等國,家暴數都隨著病毒擴散而有20%的增長。就連台灣2021年1至3月的家庭暴力通報,也比前年同期增加了5%。(進入三級警戒的5月,其數據更難以想像……)

看得見傷口的「家庭暴力」如此猖狂,看不見傷痕的「言語暴力」可能已經多到無法計算。因為他們的傷口迸裂,卻不自知;因為他們無處可躲,更不知道自己需要被拯救。

如果你曾經害怕犯錯,讓別人不開心;
如果你曾經拒絕發表自己的想法與經驗;
如果你曾經希望沒有情緒,才能好好工作。
那麼,你可能已經失去了健康的自我狀態,成為言語暴力的受害者。

如果曾有人對你說:「我過得不好,都是因為你。」
如果曾有人否定你:「天底下哪有這種事,你這樣做不行啦!」
如果曾有人質疑你:「你這麼情緒化,能不能好好工作/照顧小孩啊?」
那麼,你與他人的對話關係恐怕早已失衡,成為言語暴力的受害者。

當我們已經有了疫苗抑制病毒傳播,又該如何阻止言語暴力的蔓延?

加上3步驟,說出更緊密的關係

你我的痛,她都懂。

諮商心理師陳亭亘過去也是言語暴力的受害者。有鑑於曾經的傷痕累累,更放眼於未來的共存共好。因此,她透過新作《你說的是愛還是傷害》,希望讓社會大眾更關心「說話與傾聽」這些既簡單也不簡單的動作,一起試著在日常中實踐非暴力溝通。

不需揭開過去的傷疤記憶,不需面對個人的心理問題,更不需挖掘家庭歷史與童年經驗。這本書只著眼於使用的「語言」,透過3個步驟與20個練習,讓你我能好好說話,靜心傾聽,溫柔地擁抱彼此的不同、和平地共處。

Step1:透過3大症狀、9種常見感受,認知自己是言語暴力的受害者。
Step2:瞭解3層次狀態、9類威脅與限制話語,開始認識及分辨言語暴力。
Step3:踏上非暴力溝通的4進程,改變使用的語言。


於是,期望孩子能選擇更有發展的道路,能以請求代替要求。不再違背心意,使用「我都是為你好」這樣滿是情緒勒索的字眼。

於是,擔憂另一半的安全時,能以觀察代替評價。不必心口不一,說出「如果你不接電話,我們就分手」這樣意氣用事的話語。

於是,希望下屬自主完成任務,能以需求代替策略。不需深埋期待,透過「連這點事都不會做,我請你要幹嘛」充滿批判和抱怨的句子傳達心意。

遠離濫用「都是我的錯」來維持權力不對等的失衡關係,擺脫使用「我不是這個意思」來彌補言不由衷造成的惡循環。你我說出去的話可以更貼近真心,聽進來的話可以不經過度詮釋。

從今天起,讓你我的一句話說出愛,而非傷害。

本文作者為今周刊編輯 蔡緯蓉

►延伸閱讀:不是你玻璃心,是你真的受傷了
►延伸閱讀:最怕空氣突然安靜:怎麼讓對話不乾掉

►延伸閱讀:要能好好生活之前,必須先練習如何好好說話
►相關書籍:今周刊《你說的是愛還是傷害:坦率擁抱真心的20個非暴力溝通練習》,陳亭亘 著

開根好_你說的是愛還是傷害_今周刊

https://www.facebook.com/hi.square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