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根好 SquareGood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拋棄母親》── 血緣不是救贖,選擇離開才能遠離傷痛

《拋棄母親》是作者菅野久美子寫給所有渴望逃離父母之人的一封信,也是對當代社會拋出的提問:面對深愛但也恨之入骨的父母,「孝道」是否仍為必須遵循的唯一道路?

關係的深處是一場自我療癒的旅程:讀《在關係變成傷害之前》

原來,我們在關係裡尋找的,不只是親密感,更還有內在的匱乏。

理解過去的自己,就是擺脫困境的開始!

那些年少的創傷、壓抑的情緒與未被滿足的渴望,潛藏在心底,默默影響著我們的選擇與情感。

其實你討厭的是自己──看那些親密關係中的「投射現象」!

誰痛苦,誰改變;誰改變,誰受益。親密關係裡的衝突,是過往創傷的代罪羔羊。我們寧願爭吵,也不願意面對創傷,因為憤怒比承受心碎要簡單得多。

「為什麼發生在我身上?」我們需要一個答案減輕痛苦‧‧‧‧‧‧

人生是一條崎嶇的道路,這條路上你還有遇到很多摔跤的時刻,一次又一次,但沒關係。 重要的是,你再一次站起來。傷痕,讓你的內心更強大。

「我的寫作都與你有關……」卡夫卡的父愛創傷「反家書」

這封「陳情表」,是卡夫卡用盡畢生之力寫下來的父子關係。他的父親終其一生沒有讀到這封兒子給他的信,私密的家書今日由身為讀者的我們打開,躍然紙上的是卡夫卡的字字血淚。

焦慮,其實是過往未曾處理的生命創傷!

所有人都必須知道,絕大多數的焦慮或憂鬱都不是用一個病名就能說完······,那是由家庭、友誼、愛情、自我價值等等的否定匯聚而成。

難道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在接受宿命之前,看看自己有無「認同創傷」

如果你有一些難以擺脫的身心症狀或重複的棘手關卡,百般努力卻深感無奈,有種「難道我這輩子就這樣了?」的無望宿命感,那麼這本書或許可以帶來一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