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學與人生,我在《村上春樹的餐桌》!
讀《挪威的森林》時非常想吃壽喜燒,讀《發條鳥年代記》時忍不住試著邊聽交響樂邊煮義大利麵;至於《聽風的歌》,當然少不了啤酒和下酒菜。村上春樹把自己關於料理的經驗和對美食的感受寫進作品裡,喚起了讀者對虛構故事的現實性共鳴。
讀《挪威的森林》時非常想吃壽喜燒,讀《發條鳥年代記》時忍不住試著邊聽交響樂邊煮義大利麵;至於《聽風的歌》,當然少不了啤酒和下酒菜。村上春樹把自己關於料理的經驗和對美食的感受寫進作品裡,喚起了讀者對虛構故事的現實性共鳴。
朱宥勳第一本抒情散文集,討論他在三十歲以前從來不會考慮的身體——身體不就是用來實踐頭腦思考的工具嗎?重點應該放在頭腦吧!——直到身體基本機能出了狀況,才讓以前從來沒考慮過的減重、健身、格鬥進入生活,全面改變了生活型態,也才誕生了這本思索身體的作品。
我們總以為催眠是一種控制,但其實催眠是一種邀請──催眠師陪伴被催眠者放鬆身心,擺脫情緒與壓力的控制,釐清自己真心想要的,進而透過催眠,轉化信念,重新建立大腦的連結,從潛意識深層改變固有的行為模式。
迪化街食家的朝朝日日,無法復刻的人生況味。 「好吃」其實是我的舌頭所保留的記憶。 記憶不斷帶我回到生長的地方,因為這裡的味道才是那個「對」的滋味。 大稻埕的繁華始於飲食,是我的美食起點,也是見山又是山的終點。
無氧、無雪巴,全然未知的高峰雪坡與岩壁── 台灣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 與隨行紀錄雪羊在世界第七高峰的踏勘冒險紀實。 ▍台灣登山運動在「八千米高峰」的歷史性突破。
我們來到這座城市,為了各自的原因在此停留,求學、追夢、戀愛、工作、成家…… 而在當下的過程,或許只是想著:「暫時,先這樣。」每個人都是過客,每個人也都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