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罹癌怎麼辦?我可以吃什麼?《對症下飯》破除網路上常見的謠言迷思,詳細說明正確的飲食觀念,為癌友補充滿滿的抗癌能量!
癌症治療期間,除了足夠的熱量以及更多的蛋白質之外,也需注重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才能全面補足身體所需營養,維持體力及免疫力。以下是六大類食物的攝取重點:
➊ 全穀雜糧類
全穀雜糧類是人體主要的熱量來源,包括白飯、糙米飯、五穀米、地瓜、南瓜、馬鈴薯等,這些食物能提供主要的熱量。
➋ 豆魚蛋肉類
蛋白質的主要攝取來源,是修復組織與維持免疫功能的關鍵食物,建議攝取瘦肉、魚、家禽、蛋和黃豆製品及豆漿等。素食者亦可藉由豆類與蛋奶製品補充蛋白質。
➌ 蔬菜類
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植化素,而其中的膳食纖維可幫助縮短糞便通過腸道的時間,避免便祕的發生,減少有害物質被吸收,也可以降低血液膽固醇,對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有益處,建議每天攝取多樣深色蔬菜,提升抗氧化力。
➍ 水果類
提供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但要注意部分水果含糖量較高,也不能以水果取代蔬菜。每日可選擇 2~3 種不同種類的水果,幫助多元營養攝取。
➎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脂肪不僅提供熱量,還能保護器官、潤滑腸道,幫助脂溶性維生素 A、D、E、K 的吸收。建議選擇植物油(如橄欖油、芥花油)及堅果種子等天然脂肪來源。雖然油脂好處多,但 1 克的油脂可提供 9 大卡的熱量,應留意適量原則。而在購買食品時,也應查看食品成分及營養標示,確認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避免攝取含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如餅乾、蛋糕、麵包等,對健康才更有保障。
➏ 乳品類
提供優質蛋白質與鈣質。常見品項如鮮奶、優酪乳、起司、保久乳、奶粉等,正在治療的病友可以選擇保久乳或奶粉等完全滅菌的產品,來取代鮮奶或優酪乳。若有乳糖不耐症的病友,市面上也有無乳糖的乳製品可供選用。另外注意,豆漿雖然含有蛋白質,但鈣質大約只有牛奶的七分之一,不能取代乳製品。
六大類食物各有其營養角色,遵循「多樣的選擇、均衡的搭配、適量的攝取」這三大原則,才能真正幫助癌友在治療期間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態,走得更穩、復原更快。
食材類別 | 功能 | 食物範例 | 注意事項 |
全榖雜糧類 | 主要熱量來源 | 糙米、五穀米、地瓜、南瓜、馬鈴薯 | 避免過度加工食品 |
豆魚蛋肉類 | 提供蛋白質,修復組織與維持免疫功能 | 瘦肉、魚、家禽、蛋、黃豆類、豆漿 | 選擇中低脂肉類,避免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品 |
蔬菜類 | 提供豐富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膳食纖維 | 綠葉蔬菜、胡蘿蔔、花椰菜或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 煮熟或燙熟,注意食品安全 |
水果類 | 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 | 蘋果、香蕉、木瓜、鳳梨 | 含糖量較高,不可取代蔬菜 |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 保護器官、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 | 橄欖油及苦茶油等烹調油、堅果 | 避免回鍋油與反式脂肪 |
乳品類 | 鈣質與蛋白質來源 | 保久乳、奶粉 | 乳糖不耐症者可選無乳糖奶,但豆漿不能取代牛奶 |
▲ 六大類食物資訊表
以體重 60 公斤,熱量需求 1800~2100 大卡為例
類別 | 一份的份量 | 每日建議攝取份量 |
全穀雜糧類 | 1/4 碗飯= 1/4 個饅頭=1/2 片吐司=1/2 碗麵條=1/2 碗根莖類 | 約 3 碗飯 |
豆魚蛋肉類 | 蛋 1 顆=肉 1 兩(魚雞豬牛)=嫩豆腐半盒=豆漿 200 cc *1 份約提供 7 克蛋白質 |
6~8 份 |
蔬菜類 | 生重 100 克,煮熟約半碗 | 約 1.5~2 碗熟菜 |
水果類 | 1 個女生拳頭大或切塊水果 1/2 碗∼1 碗 | 2 份 |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 一份油脂:1 茶匙(5 克) 一份堅果:10 克 |
5 茶匙 |
乳品類 | 240cc | 1.5 杯 |
▲ 癌友每日均衡飲食份量參考
* 計算份量時,碗的基準為容量 240ml 的標準碗
* 以上膳食攝取可不限三餐,視食慾及體能狀況分配至六~八餐
▌避免生食
癌症治療期間,免疫力下降、感染風險增加,飲食衛生與安全尤其重要。生食容易殘留細菌、蟲卵或農藥,可能導致腸胃不適或腸胃感染,因此建議癌友在挑選食物時遵循以下原則。
■ 避免高風險食物
✖︎ 生魚片、溫泉蛋、半熟蛋、生菜沙拉等生食。
✖︎ 未煮沸的礦泉水、優酪乳、優格。
✖︎ 無法削皮的水果,如櫻桃、藍莓、小番茄。
✖︎ 醃製或生醃食品,如泡菜、生醃蜆仔、生蠔等。
■ 飲食處理與選擇建議:
✔ 肉類和蛋類一定要全熟,牛排和牛肉也要煮透。
✔ 蔬果則需徹底清洗,水果去皮、蔬菜汆燙後再吃。
✔ 處理食材時,生熟食的砧板和刀具要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 涼拌菜或醃製品可刺激食慾,但這些多屬生食,治療期間務必避免。
只要不符合「熟食」原則的食物,在治療期間皆應特別小心或避免攝取。養成良好飲食衛生習慣,才能有效預防感染,讓治療更順利、身體更安心。
▌吃得下才是王道
當治療期間因為藥物導致味覺與嗅覺改變,食慾不振,此時與其過度拘泥於健康飲食的標準,更重要的是「能吃得下、願意吃」!只要食物煮熟、衛生、安全,即使口味重一點,食物選擇稍微跳脫平日健康飲食的框架,也沒關係!讓吃變得輕鬆一點,讓營養跟得上腳步,才是對抗疾病最實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