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想要的嗎?還是只是怕別人失望?──讀《冒牌獨立》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這是我想要的嗎?還是只是怕別人失望?──讀《冒牌獨立》

這是我想要的嗎?還是只是怕別人失望?──讀《冒牌獨立》

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當我們常深陷自責、內疚與羞愧,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事」的煎熬,但其實,這並不是我們能力不好,而是無法心理獨立。

我們常說,要成為獨立的大人,但讀完《冒牌獨立》這本書後讓我重新思考:「我們所謂的獨立,真的足夠嗎?」

這本書由臨床心理師黃惠萱所著,點出一個在某些家庭文化中常見卻難以覺察的問題,許多看似獨立的大人,其實只是「外表獨立,心理依賴」。作者用溫柔卻直指核心的筆觸,剖析我們與原生家庭、伴侶、職場甚至自己之間的糾結關係。這不僅是一本心理書,更像是一場誠實面對自己的練習。

書中收錄了許多貼近生活的真實諮商案例,涵蓋職場、婚姻、育兒、親子等不同情境,呈現人們面對心理獨立課題時的各種掙扎與困惑。相信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或許也會在某段故事裡,看見熟悉的影子,或重新理解某段關係中的自己。

▌分離不等於獨立

書中最打動我的概念之一,是對「心理獨立」的重新定義,以原生家庭為例,大多數人都認為搬離家、經濟自立後就是獨立,卻沒發現,原生家庭的模式還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例如和人起衝突時的反應、戀愛時的角色扮演、職場中的應對進退,甚至內心深處的價值觀,都像幽靈般延續自我們童年的經驗。

壓力情境是最容易讓原生家庭模式在我們身上復甦的時刻。

舉例來說,有人為了避免重蹈母親的軌跡,結果反而讓在親密關係中走向極端,讓關係變得緊張;有人因童年時無力保護委屈的母親,長大後便習慣介入他人的糾紛,試圖「保護弱者」、捲入各種爭端,最後成為職場砲灰,與同事的關係也因此變得尷尬。

這些案例都讓我有所反思,我與同事溝通的方式、與伴侶或朋友互動的模式,是否也不自覺地乘載了我原生家庭的影子?

我們總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了,但其實走得再遠,有時還是困在原地。我們總習慣用原生家庭的痛苦經驗來定義自己,卻忘了告訴自己:我的過去造就我,但,我不只是我的過去。

▌當「付出」成為補償

書中提到一位母親,透過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補償自己失落的童年。這個案例讓我意識到一件我從未真正想過的事:補償式的付出,其實也是一種心理不獨立的表現。

很多人會說「我以前什麼都沒有,所以現在一定要給你很多。」或者是「我小時候沒機會學這些才藝,所以給你機會你就一定要學」這樣的付出和心理期望看起來是一種深愛與責任,但其實背後卻可能源於匱乏、罪惡感或內在焦慮。

當我們未覺察地將自己的期待投射到他人身上,關係便容易失衡,最後讓彼此都感到壓力與疲憊,也讓自己看不清對方真正的需要是什麼。這本書帶給我一個反思:「我所做的,是出於愛?還是出於過往的匱乏?」

▌溝通是為了靠近,而不是對抗

另一個讓我深有感觸的主題是關於「溝通」。書中提醒我們:真正的溝通,不是為了改變對方,而是為了改變自己。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準備好要「好好談一談」,但其實我們根本沒打算要聽對方想說什麼,並且內心也是準備好要對抗、控訴和報復的。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因為過去的負面經驗被觸動而感到憤怒,於是說出那些不是真正想溝通,而是為了反駁的話語。

我也曾經歷過類似的情境,當他人提起某些我深有意見的溝通觀點時,我的情緒會突然被點燃,那些想要反駁的話語在心中滾燙翻騰。但當我靜下來回想,才發現那份情緒並不全然來自當下的對話,而是過往某段關係的傷口尚未癒合,原來,我只是把自己過去說不出口的委屈,轉嫁到了眼前這個其實無關的人身上。

這本書讓我看見了自己內在尚未處理的情緒,也提醒了我,溝通真正的意義,不在於贏得勝利,不是對抗、不是報復、更不是情緒的出口,而是在關係中更誠實地表達自己,也更溫柔地聽見對方的聲音。

▌在關係中,保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書中有個比喻我很喜歡:「一段關係就像兩個交集的圓,有『共有的部分』與『各自獨立』的部分。」

心理獨立的人,能更坦然地面對他人的不認同;能與他人共建連結,也能劃出界線;能傾聽他人,也能忠於自己;能在親密關係中找到平衡,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尊重自己。

心理獨立就像植物長出根與莖,能為自己生產能量,不再寄生於誰的認同或情緒裡。

▌結語

讀完《冒牌獨立》,我最大的體悟是,我們都曾在過去受過傷,也因此學會了某些應對方式。但那不是全部的我。那些曾經讓我受傷的經歷,是我的一部份,但不再是我的全部。

心理獨立,不是為了逃離關係,而是為了在關係中,依然能做自己。果你也曾懷疑過:「為什麼我總是在關係中感到壓力?」「為什麼我一發脾氣就像極了我爸/我媽?」「為什麼我總是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那麼,這本書或許會給你一個全新的角度,讓你在一次次與內心的對話中,幫你找到那條回到自己、並勇敢做自己的路。


本文作者為 波麗與書的小天地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誠品線上

►延伸閱讀:一位不符合父母期望的孩子:比爾.蓋茲的人生起點《原始碼》
►延伸閱讀:來自街頭的真實故事,一字一句寫下存在陰影處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