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呼吸才能放鬆身心?專家傳授你 3 招呼吸訓練,緩解壓力與焦慮!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會呼吸才能放鬆身心?專家傳授你 3 招呼吸訓練,緩解壓力與焦慮!

會呼吸才能放鬆身心?專家傳授你 3 招呼吸訓練,緩解壓力與焦慮!

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呼吸這件事說來簡單,誰不會?」高齡訓練專家應充明用三招呼吸訓練,維持心血管健康、降低血壓、增強免疫系統!

近幾年,呼吸訓練慢慢受到重視,開始意識到正確的呼吸模式對於健康和日常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更不要說也是所有運動訓練的基礎。有別於過去進入健身房就直接拿起啞鈴狂舉,現在健身專業人員會先觀察會員的呼吸狀態,如果出現障礙就需要優先排除,希望會員在開始運動前知道正確的呼吸方式。所以我們首先就要來關注一下自己呼吸的方式。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呼吸這件事說來簡單,誰不會?」

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隨著年齡增長、壓力增大或某些健康問題,我們的呼吸模式漸漸會變得淺而快,同時呼吸部位會從原本的胸腹慢慢轉移到肩頸,這種結果不僅會減少氧氣的攝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同時導致腰痠背痛。呼吸訓練可以幫助我們恢復深層且有意識的呼吸方式,增強肺活量、改善呼吸效率並促進全身細胞獲得更多的氧氣供應。同時良好的呼吸模式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降低血壓、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更好地管理體內的酸鹼平衡,這對於維持健康的身體環境非常重要。

▌深層呼吸可以減少壓力、緩解焦慮

此外,我們在現今的生活與環境中,每天多多少少都會面臨一些挑戰,這些壓力和焦慮常常會引起呼吸速率上升和心率加快,屬於「戰鬥或逃跑」的壓力反應。透過呼吸訓練,特別是深層呼吸,可以幫助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促進身體放鬆、降低心跳和血壓,進一步有效減少壓力和焦慮,大大幫助我們提升心理健康,這也是為什麼瑜伽與冥想一直很受現代人歡迎的原因。

呼吸訓練除了改善呼吸功能,還可以增強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穩定性。我們軀幹深淺層所有與呼吸相關的肌肉群都透過筋膜相互連接,如果可以建立正確的呼吸模式(如腹式呼吸)有助於誘發橫膈膜、腹橫肌和其他核心肌群,增強身體的平衡和姿勢控制。

在一些案例中,僅靠誘發正確的呼吸模式就可以顯著減少下背部疼痛。另一方面,如果要做任何的核心訓練,先決條件都是要先學會有效率的呼吸,一旦當我們能夠有效控制呼吸時,就可以更好地掌握身體,管理運動過程中的體能消耗和氧氣供應,並增強耐力和肌力。

對於某些慢性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心臟病等)來說,呼吸訓練也是必要的,因為這些患者通常有呼吸困難或效率低下的問題。透過專門的呼吸訓練,可以改善他們的呼吸模式,減少症狀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而有發生生理上的不適時,有技巧的呼吸也可以紓緩症狀、減低痛苦。

另外,呼吸訓練能幫助放鬆身體和大腦,對於有睡眠障礙患者來說,透過呼吸可以平穩腦波,促進更深層的放鬆,同時改善睡眠品質,讓人更快入睡並保持更深的睡眠狀態。

呼吸訓練不僅對於提升呼吸功能和促進身體健康有著重要作用,還能顯著改善心理健康和情緒穩定性,無論是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還是針對特定健康問題的管理,都是一種簡單、有效且必須的手段。

不過很多人活了一輩子,都沒有真正觀察過自己是怎麼呼吸,也許只有在激烈運動後會感覺到自己很喘,但是重點在於整體的呼吸模式。而對於高齡族而言,相對於舉起重量或是長距離行走,練呼吸不但更為溫和,也容易讓他們接受,「就像是練氣功」。對,沒錯!其實呼吸訓練與氣功的原理都是一樣的,在於誘發深層的呼吸、放鬆表層的肌肉,只不過氣功會有更多意念的導引,所以每次的訓練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相對來說呼吸只要掌握著正確的方式,每次簡短兩三分鐘即可,不論早晚都可以找機會練習,便利性較高。

▌正確的呼吸模式

橫隔膜是呼吸過程中的主要呼吸肌,對於呼吸至關重要,位於胸腔和腹腔之間,是一塊很薄但強而有力的肌肉。在呼吸過程中,橫隔膜的作用如下:

  1.    吸氣:當我們吸氣時,橫隔膜會收縮並向下移動,使胸腔變大、肺部擴張,藉此降低肺內的氣壓,讓空氣從外界進入肺部。

  2.    呼氣:在呼氣過程中,橫隔膜放鬆並恢復到原來的拱形位置,胸腔的空間變小,肺部受到擠壓,肺內氣壓升高,空氣被排出體外。

  3.    維持腹壓:橫隔膜還有助於維持腹內壓力,這對於保持內臟器官的位置和維持脊椎穩定非常重要。它還在某些情況下,如咳嗽、打噴嚏或用力排便時幫助增加腹壓,協助這些動作的完成。

  4.    改善血液循環:橫隔膜的運動也有助於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當橫隔膜上下運動時,會推動下肢的靜脈血液回流到心臟,並促進淋巴液的流動,協助維持體內液體的平衡。

▌檢測呼吸

由於現代人的生活步調緊張且壓力大,使得交感神經更加活躍,心率與血壓都維持在一個高點,同時呼吸速率也會提高。這種狀態會讓肩頸的肌肉取代橫隔膜,不斷上提肋骨來加速呼吸,結果導致人們在這種又短又急的呼吸狀態下會更加疲勞,一疲勞又會讓人更加緊張,緊張了之後又加倍疲勞,無限循環下去。同時橫隔膜無法下降,就會產生一連串下背痠痛的困擾。因此第一步,我們需要自我檢測一下目前的呼吸模式是否理想?

  ❶  採仰臥姿勢,躺在地上或是床上都可以,以舒適為原則,但是不要選在材質太硬或是太軟的介面上,這樣不但會影響呼吸的呈現,還會帶來不適。雙腿屈膝 90 度,腳掌自然平放。

  ❷  雙手虎口交叉,放在小腹上大約肚臍的位置。

  ❸  自然地進行深呼吸,吸氣4~6秒,吐氣也維持4~6秒。

  ❹  感覺自己在吸氣的時候,腹部是否有往上擴張,把手掌推起來?同時是否有聳肩(或是肩頸緊張)的動作出現?

  ❺  如果無法自然將手掌往上推,或是肩頸起伏明顯大於腹部的話,就代表呼吸肌的功能不彰,需要花一些時間來練習。

必須注意的是,對於部分剛接觸運動的人而言,躺到地面再爬起身的挑戰比較大,特別是有下半身關節傷害(下背、髖關節或是膝關節)以及疼痛的族群,就不一定要仰臥在地面,躺在床上也可以,但是請注意床墊不能太軟,需要可以支撐軀幹處在自然排列的狀態之下。

同時,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的老年人也應該特別留意姿勢性低血壓,假如從仰臥的姿勢要起身,速度一定要放慢,使用階段性起身的方式(仰臥→坐姿→跪姿→站姿),以免出現血液回流不足的症狀。

▌呼吸訓練(一)

仰臥腹式呼吸這個動作與檢測呼吸模式的姿勢一模一樣,因為人類在仰臥時最容易採取腹式呼吸(大家可以觀察人們在睡覺的時候,腹部都會有明顯的起伏),而且也是身體最放鬆舒適的狀態。

  ❶  仰臥後雙手交疊放在小腹之上,目的是給身體一個觸覺的回饋,當我們感覺到身體上有一個外來向下沉的重量,吸氣時自然就可以反向往上頂。

  ❷  深呼吸,維持吸吐各 4~6 秒的節奏,每一次吸氣只要吸到大約 70% 的量就足夠,不用完全吸到飽,不然沒幾次呼吸就會覺得很喘,吐氣也是一樣。

  ❸  每組 5~10 下的呼吸即可,重點是矯正肩頸呼吸的錯誤模式,讓橫隔膜能夠有效運作。

  ❹  剛開始的時候一次做 2~3 組就可以休息。等到掌握技巧之後,1 組的長短就可以利用時間來計算,例如:先從 1 組呼吸 1 分鐘開始,慢慢遞增,但重點都在於要觀察呼吸過程中腹腔擴張的效率。

  ❺  更進階的話,可以在腹部加上一些重量,像是小罐裝著水的寶特瓶來增加一些阻力,藉此提升橫隔膜的肌力。沒錯,這麼做已經是肌力訓練了!下次聽到有人跟你說肌力訓練需要舉槓鈴、啞鈴或大重量,請推薦這本書給他。

  ❻  過程中需要注意是否過度強調腹部往上頂的動作,如此一來反而會導致骨盆不穩定。

▌呼吸訓練(二)

在腹式呼吸的基礎上掌握了腹腔往上頂的訣竅之後,接下來要確認腹腔是否可以往左右兩側擴張,因為功能完整的腹腔應該要可以 360 度向外擴張。

  ❶  採取與呼吸訓練(一)相同的仰臥姿勢,改成雙手虎口叉腰,放在身體兩側髖骨上方一點位置,並施加一點力量讓雙手往身體內側擠壓。

  ❷  深呼吸,試著將氣吸到側腹部,將身體兩側的手掌向外推出。吸吐的節奏和組數與呼吸訓練(一)相同,每組 5~10 下,每次重複 2~3 組。

  ❸  通常腹腔在吸氣時向上頂比較容易,往左右兩邊擴張相對不容易抓到感覺,所以每次練習的目的是讓引導身體吸氣進入深層的腹部,慢慢地建立過往不熟悉(或說身體已經忘記)的呼吸模式。

▌呼吸訓練(三)

當仰臥腹式呼吸抓到要領了以後,下一步就需要坐起來訓練。

畢竟人類是雙足直立行走的動物,我們仰臥訓練的所有結果,都是為了直立生活而服務。雖然在前面呼吸訓練(一)(二)的基礎練習時,焦點放在腹式呼吸,但是真正完整的呼吸是胸腔與腹腔 1:1 的延展,因此讓橫隔膜可以正常收縮之後,下一步就是啟動肋骨周圍的呼吸肌肉。

  ❶  坐在椅子之上,上半身保持中立的位置。椅子的高度不能太高,否則容易造成骨盆往後轉動而造成駝背,最理想的高度是讓膝蓋的位置等於或是略低於髖關節;也不建議盤腿坐,因為高齡族多少都會有關節退化與活動度受限的問題,如果盤腿反而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或是疼痛。

  ❷  接著一隻手放在胸前,一隻手放在腹部,開始深呼吸,感受胸腔與腹腔是否同時擴張?有沒有時間差異?有沒有程度的區別?試著調節呼吸讓兩者的節律可以維持一致。

  ❸  等到可以控制正面擴展以後,再往側面擴張訓練。此時改將雙手叉腰,與呼吸練習(二)一樣,在吸氣時讓腹腔可以將兩邊手掌虎口向外推。

  ❹  吸吐的節奏與組數都與呼吸訓練(一)相同,每組 5~10 下,每次重複 2~3 組。


本文摘自 畢方《超高齡社會居家鍛鍊全書》 應充明.著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博客來

►延伸閱讀:當心「肌少症」!高齡訓練專家:5 招預防骨質疏鬆,減緩肌肉流失!
►延伸閱讀:長壽醫學權威:掌握一個重要關鍵,比同齡人年輕
30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