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被需要了,你還愛我嗎?」───早熟的小大人們成人後,該如何找回自我?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如果我不被需要了,你還愛我嗎?」───早熟的小大人們成人後,該如何找回自我?

「如果我不被需要了,你還愛我嗎?」───早熟的小大人們成人後,該如何找回自我?

Photo by Max Goncharov on Unsplash

身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們能夠成熟點,早日獨當一面,少讓我們操心。不過,若是孩子有超齡的表現時,父母先不要急著開心,反而應該先去思考,是否在與孩子的互動時,曾不自覺地忽視他的情感,或是貶抑孩子的自尊心,又或者是疏忽他生理上的需求,以至於孩子為了得到照護者的關心,選擇假扮成「小大人」。

小大人症候群—指的是當家庭功能失衡時,孩子被迫承擔起父母的角色,在自己還年幼時,就須扛起照顧其他手足的生活起居,成為他們的大家長。

這類的小大人的童年幾乎都在忙碌中度過,他們犧牲與朋友玩樂的時光,收起那年紀該有的稚氣與任性,全心全意努力地維持家庭的運作,有些小大人甚至不只擔任起照顧者的角色,他們還必須扮演成照顧者的配偶,也就是「媽媽的小王子/爸爸的小公主」,家長將原先應屬於伴侶的責任,以及對伴侶的不滿都轉嫁於孩子身上,不停向孩子抱怨另一半的不是,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只有自己才是父母的依靠,不能違背父母的期待,不然自己的行為也會跟失能的大人一樣。

因此,小大人們變成了父母的情緒伴侶,無條件地接收父母拋來的負面情緒,他們一邊達成父母期望中的樣子,一邊壓抑著自己的喜怒哀樂,說服自己為了能維持家的模樣,總要有人必須付出多一點的心力,這不是犧牲,而是奉獻。

這樣聽起來,小大人們像是無怨無悔的阿信,而且被影響到的似乎只有少數孩子,然而,根據《親密無能:早熟童年的隱形代價》一書指出,「小大人症候群」不只影響我們童年的時期,其後遺症會延續到我們長大成人之後,甚至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創造相同的環境,讓後代也逐漸步入「小大人」的後塵。

其實,有小大人症候群的人比一般大眾想像的多,甚至可能你我就是。
回想一下,你是否有以下的感受:

  • -不擅長表露自己的內心情緒,一但不知所措時會先微笑以對
  • -相信如果自己表現得不好,就會被拋棄
  • -在玩樂時,偶爾會感到有罪惡感
  • -對某些事物上癮(飲食、酒、藥物、性)
  • -自認家庭沒有問題,卻總是與家人有一種疏離感
  • -與朋友相處時仍舊感到孤單,覺得沒有人懂我們的內心


如果你有以上的徵兆,那麼,你有可能也是小大人的一員。

許多小大人童年時期並沒有遭受到外顯的虐待,生活也衣食無缺,因此不容易發現到父母對手足之間的比較,以及時常訴說另一半的壞話,其實都正在將我們捏塑成小大人的模樣。也因為連我們本身都沒察覺自己的行為與心智正在偽裝成大人,成年後,我們有極大的可能會背著小大人的枷鎖繼續生活下去,在家庭中依舊擔任照顧者的角色。家人原本就該互相幫忙照顧沒錯,但是我們卻會看到一些手足明明已經成年許久,一遇到問題卻只想依賴某位家人,甚至連父母親一有事,最先求助的也是那位子女,導致他只能把心思全都花費在原生家庭身上,根本沒有心力關心自己的需求,與發展自己的社交生活。

而已經成家的小大人們,由於已經習慣當很久的「被求助者」,當他們在原生家庭與新建立的家庭中抓不到平衡時,他們時常傾向於選擇忍耐,而不是向外求助,因為他們擔心一但自己不再被視為能依靠的對象,便會得不到他人的愛與關懷。因此,就算已經長大成人,許多人仍然無法抽離小大人的角色。

現在,也許你已經察覺自己似乎有些小大人症候群的現象,該從這個角色下戲了。跟隨著以下四個步驟,讓我們一起療癒自我,找回健康的內心。

四步驟找回自我

  • 第一步:
    給自己獨處的時間,用旁觀者的角度檢視忙碌的生活,問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在我生命中出現的人真的是我想要的嗎?給自己提幾個大哉問,重新梳理一下自己喜不喜歡目前為止的人生。

  • 第二步:
    開始跟別人談論自己。心態健全的人會有能夠吐露心事的人陪伴,想一想你是否有朋友或是親人可以談心,而且你不必擔心要看他們的臉色,也不用害怕自己出真實的一面後會被排斥。

  • 第三步:
    主動查詢更多關於小大人症候群的資訊。例如找相關的書籍、參加座談會、尋求心理諮商的幫助等等,隨著你越了解小大人的成因,你也會越了解自己。

  • 第四步:
    在過去與現在的生活形態中做抉擇。現在,你已經認知到過去你花太多時間在照顧別人,你必須慢慢地停止這樣的舉動,而在這步驟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必須面對自己是小大人的事實,只有先對自己坦承,我們才有可能逐漸達成我們想要的生活,你不必急著否定過去的一切,只須對自己誠實。

​每個看似堅強早熟的小大人們,請放下盔甲,給自己的內在小孩一個溫柔的擁抱。

►延伸閱讀:被剝奪的童年,與被養成的「小大人」—《親密無能》
►相關書籍:心靈工坊《親密無能:早熟童年的隱形代價》 .約翰·弗瑞爾、琳達·弗瑞爾  著

開根好_親密無能_心靈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