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我們生在最發達的時代,卻也是一個充滿危機、災難和轉捩點的時刻。在這不穩定甚至無常到極端的過渡期,我們該如何從變化與無常脫身、回到內心寧靜的源頭,把自己的路找回來?
對有些朋友,也許中道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們突然充分了解——這一生遇到的困難、受到的創傷、命運的不順和挑戰,完全是因果的組合,是業力的組合。
我們不是光從理論去理解,而是從各層面完全接受這一點——無論是跟夥伴、伴侶拆夥,遇到災難,諸事不順,遭受別 人根本想像不到、無法接受、難以理解的誤會,倒楣再倒楣⋯⋯ 都是老早安排好的,是從各層面業力組合而來,甚至是這一生前早就定案的。
如果我們可以接受,而且徹底接受,反而能明白——這正是一個用中道回轉到自己的機會,並透過這樣的機會,來表達自己的領悟。
▌用中道面對人生,解開心裡的結
就算心裡難以接受,感覺很不平衡,覺得自己這一生怎麼處處不如人。假如可以透過練習用中道來面對,我們早晚會發現自己可以想開,心裡的障礙和過不去,也可以過去了。
即使一開始沒有足夠的信心,用中道走到最後,我們早晚會發現沒什麼好計較——命不好、這一生到處碰壁、事業家庭人際關係樣樣不如意⋯⋯都可以接受了。
既然我們可以接受,也就發現比較容易做回轉的練習——不管順不順,在任何場合、任何瞬間都可以徹底接受、接納、肯定、歡迎、感恩,不斷向自己聲明宇宙絕對不會犯錯,我們完全落在中道的軌道,早晚也就輕輕鬆鬆走出來了。
我們沒有那麼在意,只是眼前來什麼就處理什麼,反而心裡的結就打開了。幾十年來,我發現人要得到心理的療癒,回轉到自己大概是最有效的方式。
講「回轉到自己」,好像有個動作、有個方向,好像是一種時空裡的觀念。但這只是一種比喻。認真講,它沒有一個方向,也並不是說有個動力在推,好像要回轉到哪裡。
回轉到自己,只是無條件的接受。
許多朋友有強烈的受害感,認為自己這一生受到不好的對待,無論命運、環境、身邊的人都虧待他。然而,痛苦中的朋友通常不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更別說意識到自己可能傷害過對方。他會覺得自己完全清白,完全體會不到身邊人的痛苦。
我時常提醒身邊的朋友,遇到不順,不要那麼篤定認為都是別人的錯,認定自己受虧欠,以為別人欠我們。
假如我們徹底領悟一切都是註定,一切早有安排,而且安排得剛剛好,沒有什麼差錯,全都符合業力的運作。是透過對稱的法則,我們自己選擇活出這一生的遭遇,只是自己不知道。
這時候不用再計較,也不用再把罪名加在別人身上,不用再批評伴侶,不用再隨時檢討這一生——總認為自己不幸,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和期待⋯⋯無條件接受,本身就是回轉到自己,也就是中道。
▌讓「小我」放下武器
我們一般人確實不容易做到,畢竟把注意回到自己,也就把痛苦、難受、不順的原因給收了回來——那麼,帶來不順的,難道就是我們自己嗎?這樣的推論,會為我們的自我感帶來很大的威脅,好像自己才是罪人一樣。
小我會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轉移我們的注意,不讓我們那麼簡單把注意收回到自己。
有這種自我防衛機制的門檻在,如果我們只是採用單純的中立性、單純的觀察,這條路很難成功。我也很少看到有人成功。是這樣,我才會一再強調中道不是單純的中立性,而是一種帶著正向的中立性。
用正向的接受,正向的接納,正向的歡迎,或是用各式各樣的肯定句,像是「宇宙不會犯錯」、「Yes!」、「一切都好」來表達這種正向。
我們這樣做,反而讓小我放下武器。它沒有準備,根本沒預料到等著它的不是反撲、不是處罰、不是責備,而是歡迎和接納。
這一來,面對眼前的不順,它反而完全可以接受了。
我們正向的態度,等於為它帶來快樂和多巴胺的期待。它高興都來不及了,也更願意配合我們,回到友善的中立性,回到中道,將注意回轉到自己。
中道,帶著一點正向的味道,完全符合我們心理的作用,而可以為現代人帶來一個徹底的解答。接下來會發現可以為一切畫上句點,安心往前走。
如果這一關可以過,對我們,修行、臣服和參也就成為新的正常,是生命再自然不過的部份。
【練習:快樂地接受 】
接受,可以從眼前的狀態開始。
體會一下自己:身體是疲勞還是有精神?內心是平靜還是煩惱?是舒暢還是恐懼憂鬱?有沒有其他萎縮或是激烈的反彈?
也許夜裡醒來,剛作了惡夢——心裡有沒有什麼地方不舒服?有沒有哪裡感覺萎縮?哪件事還沒有完成?或還有什麼任務可能要完成?
無論什麼狀況,我們都可以對自己的狀態做一個肯定,告訴自己——這些狀態,我都知道,我可以完全接受,完全容納,完全包容。沒有什麼大不了,也沒有什麼「好」的狀態是我非得立即成為不可。
接受,包括接受自己還沒辦法完全接受,甚至連我們無法接受的部份都可以接受,而且快樂地接受。光是透過這樣的肯定和接納,我們已經站到整體,可以友善接待自己,這本身就是臣服。
面對生命,我們隨時慶祝、不斷地感恩、不斷地接受,走到最後也只是臣服。快樂地臣服,友善地臣服。這本身又變成一個超連結,帶我們回到「這裡—現在」,回到神聖的空間。
就算我們沒辦法立刻臣服,也可以用各式各樣的工具幫助自己踩個剎車——可以做諧振式呼吸、到戶外走走、擺開眼前的難題去做點激烈的運動、問自己:「是真的嗎?是否是這樣子呢?」或是提醒自己:「一切都好,一切都是 OK。生命不會犯錯。」也可以想想關愛我們的人,想想他會怎麼陪我們一起面對這個瞬間,一同承擔我們沒辦法承受的孤獨、恐懼、不安全感、悲傷、眼淚⋯⋯。
臣服包括一切,包括主體、包括客體、包括受傷的人、包括傷人的人、包括正在受傷、受傷的動作、受傷的影響⋯⋯全部含在臣服裡面。
生命本來很單純,但人生樣樣都被我們變得複雜,複雜到最後就是痛苦。就是有一點短暫的快樂,我們還是隨時又回到腦海去找煩惱、窩囊、痛苦。我們快樂地接受、喜悅地臣服,也只是簡化腦海的制約,透過生命態度的轉變,把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完全推翻,顛倒過來。
接受,接受到底。最後我們會發現,好像就連特別去臣服、特別去接受的動機也可以省掉了。我們本身就是一切,何必再繞一大圈去尋找一個方法面對生命?還是可以輕輕鬆鬆讓生命來、讓生命走?這樣子,也全部都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