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心理糾結!許瑞云醫師:不吃藥而依然健康,才是真正的「痊癒」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放下心理糾結!許瑞云醫師:不吃藥而依然健康,才是真正的「痊癒」

放下心理糾結!許瑞云醫師:不吃藥而依然健康,才是真正的「痊癒」

圖片來源:canva圖庫
面對生病的恐懼與未知,除了交給醫生,我們還能做什麼?

許瑞云醫師在台灣醫界是很特殊的存在。她在哈佛大學及波士頓大學接受正統的西醫教育,得到人人稱羨的哈佛大學醫院主治醫師和講師的職位,但是她很叛逆,聆聽內心的聲音之後,居然跑去涉獵跟西醫完全不同的各種醫療範疇,包括能量醫學、自然療法、中醫和心理諮商等等,回到台灣後變成了一位「不開藥」的醫生。

▌ 與主流醫學背道而馳,卻是起源於一股失望的「挫敗感」

跟主流醫學反向而行,我覺得需要很大的勇氣。許瑞云笑著反駁說,她不是叛逆,只是對醫療有自己的想法。而這一路走來的追尋,其實是起源於對現代醫療感到失望的挫敗感。

「我年輕時擔任住院醫師,每次看到病人沒有治好,總覺得是我自己學藝不精,所以來到哈佛醫學院進修,然後在頂尖的教學醫院執業,身邊全是首屈一指的名醫。直到這時我才發現,有好多疾病西醫根本就束手無策。」

她還記得,當時遇到了幾個醫學界的新興病例,像是慢性疲勞症候群,還有俗稱公主病的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患者全身都很容易痛,經常感到疲累無力,但送到西醫各專科做檢查,都找不出確切病因。

就連一般人常見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或是胃酸逆流、便祕、腸躁症等,西醫都只是用藥物控制和治療症狀,無法真正斷根,病人必須長期依賴藥物過日子。

「我對這樣的醫療方式覺得很遺憾,心想應該還有其他辦法吧,所以就到處去拜師學醫。」她說,在探索的路上,很幸運地遇到過很多奇人異士,他們神奇的療法讓她大開眼界,原來我們對身體的所知如此狹隘和有限,也刺激她開始思考醫療的多重面向。

我對她口中的奇人異士很好奇,但她不願意多說,擔心有怪力亂神的嫌疑。她覺得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專長和特色,而她從這些老師們身上學會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相信自己的身體,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蘊藏著強大的自癒能力。

▌ 藥物其實只是緩解症狀?

許瑞云強調,我們常以為生病要吃藥才會好,其實不是。

病人會好不是因為藥物,而是自身的免疫系統被啟動。

譬如感冒,多休息就會好,藥物只是緩解症狀,讓你比較舒服;又譬如割傷燙傷,醫生只是幫你消毒預防感染,真正修復傷口的還是要靠你身體的自癒能力。

所以她看病從不開藥,而是去找出疾病的根源。

「我們身體有四十兆到七十兆細胞,是一套非常精密、非常聰明的系統,基本上不會出錯的。那它為什麼會生病?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健康的反應?一定有它的道理。我很尊重身體的智慧,而且對能量很敏感,所以我會去找這個病來自哪裡,只要知道致病的源頭,就可以對症下藥,從根本的地方解決。」

「齁!出現『藥』這個字。」我很得意抓到這個關鍵字。

▌ 只開「心藥」,卻治癒了各種疑難雜症

「我的藥是心藥,或情緒藥,不是物質性的西藥或中藥。」許瑞云用溫柔語氣緩緩地說,很多疾病的根源都跟「心」有關,也就是情緒和壓力。

「譬如你對某人很生氣,你的身體一定有反應,對不對?可能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眼冒金星、握緊拳頭想揍人。當你氣消,憤怒反應也會消失。譬如你看恐怖片,身體有很多害怕反應,看完電影後就好了。這些都是正常反應。但是,如果這些負面情緒反應長期存在身體裡面,久而久之就會出問題。」

所以面對病人時,許瑞云會去檢查他的能量場,看看情緒上卡住的點是什麼、為何會一直卡住不放,然後幫他調整和釋放負面能量,並教他如何改變和轉念,走出這個卡點。

當一個人想通了,放下心裡糾結,就能踏上痊癒的道路。這就是她說的心藥。

不開藥的治療,聽起來不可思議,但許瑞云卻成功治癒了許多慢性病和疑難雜症。「像糖尿病和高血壓,西醫都說要吃藥一輩子,但這只是治標,不是治本。對我來說,不吃藥而依然健康,才叫真正的治癒。」

我忍不住好奇問道:「如果生病是純物理性的,好比說食物中毒,還是得用藥物治療吧?」

「當然。但即使是物理性的病痛,我也常發現背後有心念的作用。」許瑞云舉例說,譬如有人手麻、腰痛,醫生照了 MRI(磁振造影),診斷病名是椎間盤突出、長骨刺壓迫到神經,或骨頭異位等等,看起來都是很單純的生理疾病。當這位病人來到診間,許瑞云立刻觀察到他的全身很僵硬緊繃,可能長期處在生氣或焦慮的情緒,身體緊繃久了,就會拉扯到整個肌肉骨骼結構,導致各種變形。

「所以我還是一樣,先找到他情緒繃緊的問題點,然後幫助他從身體到心理都鬆脫掉,不再壓迫拉扯,這些症狀就可以改善消失。」

▌ 心念可以創造疾病,也可以讓疾病消失

許瑞云說,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能量和物質是可以互換的。而心念是一股很強大的能量,可以創造出疾病,也可以讓疾病消失。所以她常告訴病人,要治病不是靠醫生,而是靠你自己。

「我可以跟他說,這個病的根源來自哪裡,可以怎麼改變、怎麼走出來,但真正去做的人還是他自己。」許瑞云強調,她不是神醫,不是每個人來看她都有用,如果當事人不願意相信,不願意面對問題,不肯做出改變,一切還是無解,疾病的功課會一直存在。

我把訪談拉回到我最關心的癌症主題:「請問癌症也可以靠心念治癒嗎?」

「當然可以。」她很篤定地說。但隨即補充:「只不過癌症的情緒根源更深層、更複雜,尤其惡化很快的癌症,通常都跟不快樂的怨念有關,這一定要解套,細胞才會開始修復。」

「在你看來,癌症到底是什麼?」

「以西醫的角度看,癌症是不規則的細胞病變。而在我看來,癌症腫瘤是一團堵塞不通、很扭曲的能量,能量頻率很混亂,非常暗沉,雜亂無章。台大病理學教授李豐也罹患過癌症,她用顯微鏡去看癌細胞,真的是很扭曲、很難看,和一般的健康細胞完全不一樣。所以不論就物質體或能量場,我們所見還滿雷同的。」

我希望她舉一個例子,說明她是用什麼方法治療癌症。她分享一個早期的案例:

「那個病人來看我的時候已經胰臟癌末期,癌細胞蔓延全身。胰臟癌在西醫是很難治的,北部各大醫院他都跑遍,該做的化療、電療、各種療法都嘗試過,身體變得很瘦弱,皮膚泛黑,整個人能量很暗沉,典型癌末病人的樣子,好像生命之火即將要熄滅。」

「我幫他診斷之後,發現他胰臟癌的能量是出於個性。他是一個大主管,脾氣火爆,很愛生氣,任何人事物只要不順他的意,就大爆炸。我跟他講,第一要改變個性,要深切懺悔,特別是對他過去曾經傷害過的人。第二要改變看事情的方法,要學習看別人順眼。然後搭配健康的生活作息和飲食,他也很努力練氣功。」

「原本醫生預估他只剩三到六個月,每一家醫院都這麼說,他看過的醫生都說沒救了,沒辦法了。但過了七、八年,他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真是振奮人心的例子。「所以最重要的解方就是改變心念?」

「對,改變心念,改變為人處事的態度,改變看自己和看世界的方式,就這麼簡單。」但是對當事人來說,要把過往的習性徹底翻轉,真的要有堅強決心才行,所以許瑞云再次重申,會治好不是因為她,而是病人自己願意徹底改變,這是病人自身創造的因緣。


本文摘自 天下生活《關於癌症,我們是否治療太多,知道太少》 曾寶儀/莊慧秋/林明謙.著

 

►延伸閱讀:劉博仁醫師:「能被治癒的,是願意好起來的人」
►延伸閱讀:《人間值得》淬鍊百歲人生的六大健康秘訣,讓這一生活出愛與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