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因為挫折而改變計畫,代表真心沒那麼愛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如果因為挫折而改變計畫,代表真心沒那麼愛

如果因為挫折而改變計畫,代表真心沒那麼愛

封面照片​攝影師:Startup Stock Photos,連結:Pexels

「藝術能當飯吃嗎?」

曾有藝術夢的你,是否也對這句話感到熟悉?

小時候,父母親也許會送你去才藝班,學跳舞、學畫畫,但他們希望你只把這當興趣、當才藝,好讓你「看起來」不光是個成績好的小朋友,而是「武藝雙全」的孩子,但在月考前一週,爸媽極可能會幫你暫停所有才藝課程,就像提倡「五育並重」的學校,會在各種考前挪用你的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一樣。

這就是台灣過去在藝術教育上推行緩慢的原因—因為大人們總認為藝術不能當飯吃。

不過隨著近幾十年來,「行行出狀元」這句話陸續得到驗證,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放手讓孩子朝自身興趣適性發展,為藝術領域奉獻了許多新血,也讓現代藝術與傳統藝術有了火花碰撞的可能。
正因為如此,有人開始從這股氣氛中獲得勇氣,他可能剛從大學裡不喜歡的科系畢業,或是工作已經十年,就在那麼一個瞬間,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夢想、正視自己的興趣,於是往夢想奔去。

是吧?在你的身邊是否就有這種例子?又或者你正好就是?

當你在面試一份新工作時,對面的主管也許就會問你:
「你大學念XXXX系,為什麼要來這裡工作?」
「你上一份工作是做XXXX,為什麼要換來這裡?」

又或者,當你終於有了勇氣,想要轉換跑道,身邊的人也許也會這樣問你:
「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換工作?」
而且,這句話特別容易從爸媽口中聽到。

這些可預知的對話,你準備好怎麼回答了嗎?走向每個領域都很不容易,任何的轉職、改變都不簡單,很多人都是出了社會才知道,原來學校裡的社會課,其實都是沒出社會的人寫的,你懂得!那些理論有時太過理想化,但沒關係,過去艱困的環境都會在未來成為自己重要的養分。

比昨天的自己活得更好

《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作者郭彥甫,與雙胞胎哥哥郭彥均合組團體2moro出道,一路從唱片歌手發展到通告藝人,最後在六年前專心往畫家發展。他說, 藝術創作對許多人說,其實是一場面對自己並誠實以待的盛宴,而這場盛宴就是一段生命;他的轉職初衷,其實說簡單的,就是想要比昨天的自己活得更好。

那些行李箱告訴你的事

在他的畫作中有一系列很特別,他畫下了他新人期間,經常陪著他穿梭在中國各城市間的行李箱。很神奇,在那些看似沒什麼特別,只有複雜線條構成的畫中,卻都讓人情不自禁多看了一眼。

這些以行李箱為主題的畫作,有些行李箱裡塞得亂七八糟、有些則放置的井然有序,這或多或少反映了主人當下的情緒狀況以及畫者解讀的結果,你可以試著模擬一下那個情境「劇組轉移拍攝場地,演員們趕著收拾行李、退房」,是不是有種身歷其境的既視感呢!

比昨天的自己更好-行李箱1  比昨天的自己更好-行李箱2
照片翻攝自《比昨天的自己更好》

除了畫者的自我詮釋外,也讓賞畫的人產生了不同的心境;同樣是行李箱,有些讓人看了內心不由得漫起一股煩躁,有的卻讓人看了心情愉悅。
對不是走在藝術路上我來說,也許這就是藝術的神奇力量吧!

當然,這是我看到的,你看的也許又是另一道風景。

從眾星拱月的螢光幕前退到孤單的畫室中

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與自己內心對話的轉職筆記,與多數人比較不同的是,他轉向一條藝術的道路,所以話語中可能多了些浪漫。但從小在經濟不是太好環境下成長的他也知道,我們很難只為自己夢想而活,要學著與現實妥協,只盼在生命運行的當下,有那麼一點點的空間,可以讓我們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掙扎,然後做出最後決定。

不知道你有沒有玩過線上遊戲的經驗,當你考慮從血厚的戰士轉職成為皮薄的法師時,是不是擔心各種好不容易得到的裝備(職稱)、武器(人際關係)、寶石(薪資)……等,通通都要針對法師這個職業的特性重新來過。
對!在現實社會中轉職前就是這種徬徨和焦慮啊!

書裡面有些話也許會直擊內心還在徬徨的你,我最喜歡的是這句,「如果因為挫折而改變計畫,代表真心沒那麼愛。」哇!真是一針見血的評論,夠直接,不愧是體會過社會現實才轉職的人類。

對於作者來說,他從掙扎到接受,然後勇往直前,這些轉變的過程其實花費了4、5年的時間,但若是將生命的時間軸攤平來看,這也只是他80年人生中的一小區段,卻可能是內在最衝擊、最飽滿、最渴望認識自己的一個關鍵時刻。

看看別人的故事,也許能得到一些勇氣,也祝福內心還在徬徨的你能盡快找到解方。

►延伸閱讀:我做了什麼產生職業倦怠?
►延伸閱讀:《破框能力》像心靈雞湯一樣的職場工具書,推你一把踏出舒適圈
相關書籍:凱特文化《比昨天的自己更好》,郭彥甫 著

凱特文化-比昨天更好的自己-郭彥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