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什麼產生職業倦怠?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我做了什麼產生職業倦怠?

我做了什麼產生職業倦怠?

攝影師:Tara Winstead,連結:Pexels

守護自己的界線,堅持自我主張

所謂的職業倦怠,就是當持續性的社會義務和非得不停工作的壓迫感同時滲透自己,這種時候就必須要停止義務與壓迫,建立屬於自己的界線,並堅守這條界線。在職業倦怠的巨浪來襲前,要先堆造可以避免被巨浪吞噬的防波堤,與周圍人的對話、協商,也要盡可能守護心理上的安全感。

為了守護自己建立的界線,我們需要的是「直率地表達」(assertiveness),也可以說是「自我主張」,我是在當住院醫生時接觸到這個概念的。當時我們將前來就診的人聚集在一起,進行自我主張訓練,在這訓練中,要練習拒絕、說出自我意見、自己的心情、接受道歉、也練習道歉等,像是「這個工作我沒辦法做」、「我不這麼認為」、「聽到這樣的話心情會不好」等。

*編註:「自我主張」也可以譯為「有自信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指能清楚且不帶羞怯、自責感地說明自己的想法、需求、界線等。具有assertiveness特質者,能夠堅定自己的觀點,並且積極說服他人,同時也能自然而然地接受建設性的批評與讚美。

當友人交付強人所難的工作給我、引發我的自責感,或是要求過度勞動時,在某種程度上必須要畫出界線,才能防止職業倦怠。如果處於累積過多疲勞感的狀態,更應該要堅守這條底線,此時最需要的就是堅決果決的態度,這是一種在人際關係中於不侵害他人權利的情況下,尊重對方的意見,坦率表達自己的情緒、權力、需求、想法或意見的正確姿態。

開根好_我做了什麼職業倦怠_大塊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我們對人的態度大致可分為攻擊性姿態被動姿態堅決姿態三大類。攻擊性姿態指的是與對方爭吵、批評或威脅對方,不認同他人的情感或是態度。大家常掛在嘴邊的「蠻橫」、「耍大牌」也是其中一種,在只愛自己的人身上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態度。

被動姿態主要是弱者不得不採取的態度,往往發生在將決定推給他人、不想對決定負責時、或是沒有做決定的精力,疲倦無力時也會出現。如果不守護自己的權益,他人就可能會侵害我們的權利,從中獲取利益。

接著就是堅決的姿態。堅決的姿態是不讓他人調整或是控制自己,在要畫下界線時、或是守護自我主張、表現自己真正感受時會出現。堅決是基於所有人都是生而平等、應該受到平等對待的信念,我們不應侵害他人的權利,同時也守護自己的權利。

在韓國,要採取堅定的態度是很困難的,為什麼會這樣呢?研究自我主張訓練的心理學博士金仁子曾做出分析,這是因為我們成長於非自我主張性的環境中。孩子在成長時,很少能公開自己的想法或情緒,所以幾乎沒有機會可以學習建立自我主張的方法。只要稍微說出意見,就會聽到父母長輩「還頂嘴」的責備,對不合理的情況表現不滿的話,就會被指責不能對大人「沒大沒小」。這是一個很難讓人坦率地表達自己情緒與想法的環境,大家都是在無法表達自我主張的環境中成長。

問題在於這種非主張性的行為會被持續強化。當善於表達主張而受到稱讚時,人們會持續堅持自己的主張,強化正面積極的行動;相反的,在我們的教育制度與儒家文化的影響下,反而強化的非自我主張的行為,「要聽話才是乖孩子,」必須要遵守規則,當個模範生,學習順從,遵守長幼有序,這樣的機會太多了,很少有機會可以學習到自我主張,因此我們很容易不斷強化非自我主張的行為。

最終,在這樣的環境下,不斷被強化非自我主張行為的社會成員,習慣接受了不合理的信念,陷入「反正沒人要接受我的意見」、「不管我說什麼也沒用」、「人際關係本來就有輩分」、「我的話一點效力都沒有」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只會阻擋堅決果斷的行動。

職業倦怠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工作或社會環境的問題。越是想適應病態的社會,身體和心靈就會消耗殆盡,開始對工作感到厭煩、乏味,開始覺得一切人事物都毫無意義,甚至變得憤世嫉俗。每個人都有資格好好照料自己疲憊的身心。

本文摘自大塊文化《我做了什麼會產生職業倦怠》

►延伸閱讀:一本讓人感嘆相見恨晚的職場工作術
►延伸閱讀:社畜一生一起走,《我最喜歡上班了》你必須要有
►相關書籍:大塊文化《我做了什麼會產生職業倦怠》.安珠延 著

開根好_我做了什麼會產生職業倦怠_大塊

https://www.facebook.com/hi.square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