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球不可能只靠一個人!首席教練高志綱:「真心愛你的隊友」!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贏球不可能只靠一個人!首席教練高志綱:「真心愛你的隊友」!

贏球不可能只靠一個人!首席教練高志綱:「真心愛你的隊友」!

圖片來源:今周刊出版《綱綱好的堅持》
2003 年亞錦賽,他揮出再見安打成抗韓英雄;202412 強賽,他幕後操盤控局領台灣奪冠。一代鐵捕並非身懷絕技,有的只是「綱綱好的堅持」。因為他相信:奇蹟的發生,從來不是偶然!

我們的目標就在前方,將火球擊出飛越高牆;Flying High 追逐夢想,猛獅逆境不投降—

團結這力量勇敢飛翔,蛻變後重生統一最強;Flying High 實現夢想,登峰造極我為王!

這是統一獅隊二〇二一年啟用的應援曲《Flying High》,輕快的節奏搭配朗朗上口的歌詞,很快就成為球隊發動攻勢時,獅迷之間最愛唱的加油歌曲之一。

我猜這首歌的歌詞創作靈感,大概與前一年(也就是二〇二〇年)逆轉奪冠的歷程有關—全隊在新一代獅子軍隊長陳傑憲以「飛翔」手勢號召下,硬是在台灣大賽頂著一勝三負的頹勢逆轉掄元!

歌詞中的「團結」,是所有團隊嚮往的樣子。

但來到職棒賽場,因薪資級距、角色定位、競爭淘汰、出賽頻率等諸多原因,加上當前聯盟各隊都擴增二軍團隊,全體隊職員加總動輒超過百人,讓「團結」這件事逐漸變得更加複雜且難以維持。

如同演化心理學家鄧巴(Robin Dunbar)曾說的,隨著群體規模擴大,人與人之間就容易因各種內外因素而變得疏離。

這裡並不是暗指球隊內部存在什麼分歧,而是想凸顯在錯綜交織的人群心中,依然具備攜手團結的共識有多麼珍貴!

所以,二〇一八年底轉職成為教練後,我常常在想:既然團結不易,那麼有沒有比「呼籲」、「要求」或「佛系等待」更有效的凝聚方式呢?

▌高志綱:要真心愛你的隊友

因為對心理學相當有興趣,我曾讀到「鏡中自我」的觀點。

該論述提到:「人的自我形象,有一部分是來自社會互動或他人回饋。」

也就是說,我們會透過他人的意見、眼光或態度來理解自己,也會藉由社會比較、認同或否定來建構自我。

更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

「我們口中的個人優缺點、價值觀與信念,很常是透過別人的告知,或藉由生活經驗遇見的。」

於是,我很快聯想到,這不就是過往教練常說的道理──「要真心愛你的隊友,而不只是追求表面氣氛。有一天,你就能在相互扶持中,成為更好的自己,球隊也會變得更強。」

由於「人」是團體中構成社會環境的基本單位,這意味著每個人在團體裡既代表「自己」,也是別人眼中的「他人」。所以,想到對後進的教育,我想融合過去的經驗與後來的學習──

 

當你嚮往處於安全、舒適的團隊氣氛中,只要想著要表現出最好的自己,就是為團隊做出「利他」的實際貢獻。一旦人人都有這份共識時,就會擁有「利己」的環境。

 

也就是說,把自己練強、在比賽中保持積極並展現專業,就能成為大家心中的「超強隊友」;若他人也有這般心意且願意分享所學,那你也將擁有「最強依靠」。

三代獅過往就是憑藉這份共識,創造出球隊的正向循環,讓每個人來到球場之後都清楚自己的本分,也享受與大家一同訓練、作戰的時光(過去我們知道怎麼做,但不一定像現在如此清楚背後的「道理」)。

對於團隊有強烈抱負感,但又覺得難以統整全隊的人,可以先想著:「就從身邊幾個志同道合的友人開始,鞏固彼此成為團隊裡的『好基因』!」

由於我並不是那麼排斥「小團體」,即便有不少人光聽到這名詞就會有些負面經驗,坊間也不乏有些管理書籍將這樣的群聚視為組織威脅,但我還是想「從心」詮釋小團體。

它可以單純是一群同好的相聚,所以與其禁止、防範,不如選擇理解、尊重與善用這份人際連結。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嗜好、生活步調、談吐風格與作息安排。

聊得來的人自然就會彼此靠攏;個性迥異的人硬要互動,也顯得尷尬。加上回想二十多年的球員經驗,當球隊走向困境,由隊裡最有號召力的人或小團體來振作團隊精神,本來就是最真實、最有說服力的。

▌團隊的自信,可以靠著良好環境孕育

尤其是被視為球隊核心的對象,更要適時提供幫助,避免他們一頭熱想鼓舞球隊,卻因回應冷漠而灰心。

接著,趁團隊一起經歷正向的經驗後,再由教練端這邊協助推廣促進團體凝聚力的作為!整理這些想法,除了藉此傳承過往教練、學長教會我們的美德,不外乎就是為了讓所有人都心領神會──自信,可以靠良好環境孕育!


本文摘自 今周刊出版《綱綱好的堅持》 高志綱.著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博客來

►延伸閱讀:周思齊:瞭解脈絡,才能將臺灣棒球推向新的顛峰!
►延伸閱讀:大谷翔平:不要因為想「變成」某個人而努力,要為了「超越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