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攝影:Anthony DELANOIX
別忘記跟自己在一起,你就是你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寶藏。
曾寶儀這個名字,對多數人來說幾乎與「主持人」畫上等號,而我總會在這個頭銜前加上一個形容詞:「很厲害」。因為在我心中,她就是一位「很厲害的主持人」。
尤其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她在 2022 年主持金鐘獎時的表現。開場影片堪稱經典,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而她流暢的口條與出色的控場能力,更讓人不禁讚嘆。
然而,這些只是她的一部分。就像我們對許多公眾人物的既定印象一樣,總認為他們光彩奪目,彷彿天生為舞台而生。很少有人會想到,其實他們和普通人一樣,時常面對自我懷疑。
即使在旁人眼中看似完美無瑕,他們依然會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 常常問自己:「你在這裡嗎?」
很多人或許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即使收到十則讚美,卻往往只會盯著那一則批評不放,甚至因此無法自拔。
這似乎是人類的天性——缺乏自信,容易焦慮。
而這種天性,也曾深深困擾過這位作者多年。她在書中坦承,自己也有過低潮期,那段時間她對自己充滿不滿:不滿意鏡頭前的模樣,不滿意節目中的表現,彷彿無論做什麼,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對。
後來,她學會了一件事——靜心。
不再像 20 幾歲時那樣硬碰硬地面對低潮,而是用更柔軟的方式調整心態。她說,經過多年累積的經驗,讓她能在面對挫折時慢下來,沉澱自己,重新找到方向。
當提到「靜心」,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冥想、禪修,甚至覺得它和宗教有關。但事實上,靜心遠比你想像中簡單得多。
你只需要每天給自己一些時間,放鬆心情,專注於自己的呼吸,排除雜念,將自己完全置於當下。
那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專注於當下?只需要問自己:「你在這裡嗎?」
■ 當你參加一場熱鬧的派對時,問自己:「你在這裡嗎?」
■ 當你假日出遊度假時,問自己:「你在這裡嗎?」
■ 當你感到迷茫無措時,問自己:「你在這裡嗎?」
這個簡單的問題,會引導你重新找回自己。因為很多時候,雖然人身處此地,心卻早已飄向遠方。雖然身在當下,卻深陷過去的悔恨或對未來的擔憂。
「你在這裡嗎?」——這就是靜心的起點。
當你學會靜心,就會更接近真實的自己。那些外界的噪音和雜念,將不再能輕易干擾你。因為此刻的你,已經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 學會掌握更多選擇
除了學會靜心,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時,還可以試著給自己更多選擇。
什麼樣的選擇呢?那些能讓你變得更有自信、更有力量的選擇。
在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某些人,總是抱怨這個、埋怨那個——抱怨生活不如意,抱怨工作不順心,最後甚至歸咎於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夠好,認為這才是導致現狀的根源。
這種想法不僅是一種誤解,更容易讓人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彷彿一切的錯誤都來自外界,自己完全無辜。
但真的是這樣嗎?
比如,有人插隊,你因此氣了一整天。這是誰的錯?
插隊的人當然有錯,他不遵守規則。然而,他是否有能力左右你整天的情緒?其實,只有你自己能決定這件事要不要影響你的心情。
這就是其中的邏輯:錯是別人造成的,但你可以選擇自己的反應。你可以選擇不生氣、不被影響。
情緒,是可以選擇的。
當你總是感到自己不夠好或陷入焦慮時,試著問問自己:我還有其他選擇嗎?
事實上,拓展自己的選擇範圍,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選擇不生氣,選擇不焦慮,選擇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你擁有選擇權,千萬別輕易將它交給別人。
「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才是真正的掌控力所在。」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把力量用來改變自己。你會發現,人生的可能性也因此變得更多、更精彩。
▌ 與其向外尋找,不如學會自己接住自己
我特別喜歡她在自序中寫的這句話:「在你希望有人接住你時,你能成為你心心念念不斷尋找的那個人。」
我們的一生,難免會遇到低潮。每當被負能量籠罩時,總渴望身邊有人能理解、包容,並接住那樣脆弱的自己。
然而,現實往往不如期待——當我們試圖將這些負面的情緒交付他人時,收到的回應可能並不如人意,有時甚至讓我們感到更加孤單。
那麼,與其向外尋找,不如學會自己接住自己。
無論是光芒四射的你,還是情緒低落的你;是充滿正能量的你,還是偶爾陷入低谷的你——都值得被自己全然接受。因為真正的力量,來自於你願意與自己的各種狀態和平共處。
學著接納自己,擁抱那些不完美的部分。讓自己知道,即使在跌倒的時候,也有一雙手可以扶起你——那雙手就屬於你自己。
這份自我接納,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種需要練習的能力。它意味著在面對挫折時,溫柔地對自己說:「沒關係,這樣的我也很好。」它也意味著在成就中,對自己說:「這是我努力的成果,我值得擁有。」
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
當你學會接住自己的那一刻,你會發現,內心不再那麼匱乏,也不再過分依賴外界的回應。你會擁有一種從容和自在的力量,去面對生活的起伏,並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平靜與幸福。
記住,你始終都是自己最可靠的依靠,也是你自己最珍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