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月份、新的開始:「新起點效應」幫你達成目標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新的月份、新的開始:「新起點效應」幫你達成目標

新的月份、新的開始:「新起點效應」幫你達成目標

Photo by Steven Lelham on Unsplash

我們在像是新起點的日子更傾向於尋求改變,因為這些時刻能幫助我們克服邁向目標時常見的一大阻礙:既然以前曾經失敗,以後仍會失敗的那種感受。

「時機」對改變來說可能極其重要。我們知道,一般人會在某些感覺像是新起點的時刻,特別想要做出某些改變,想想新年新希望就知道了。但是,經濟理論一向假定人的偏好會長期維持穩定,除非面臨環境的變化,例如新的壓力、新資訊,或是物價漲跌迫使人調整觀念或預算。我們懷疑這個推論並不正確,也許實際上存在著某些有跡可循、可預測的時刻,即使環境沒有變化,我們在這些時刻依然會想要改變自己。我們激動地分享起曾經有過哪些時刻,新起點促使我們做出不同以往的行為,也討論每個例子之間的共同點,以及推動我們想改變的動力是什麼。

我最喜歡的新年願望例子,可能要屬超級馬拉松跑者雷伊·薩哈布(Ray Zahab)的故事。我主持了一個決策主題的Podcast節目,薩哈布曾當過來賓。他以千禧年的來臨作為契機,終結他一九九○年代的人生篇章,並展開新的一篇,翻轉自己的人生。

開根好_零阻力改變_天下雜誌
(By Bill Holsinger-Robinson - IMG_2288, CC BY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613563)

成功改變人生之前,雷伊·薩哈布是酗酒的老菸槍,有時一天三餐都吃麥當勞果腹。但年過三十以後,他渴望改變,不想再過窮酸又不健康的日子了。薩哈布好奇自己能不能更像他哥哥一樣,他哥哥是一位出色的長跑者,但他知道對有菸癮的人來說,長跑簡直連想都不用想。他的第一步顯然是戒菸,但他就是做不到。他試過好幾次,但那股癮頭總是又將他拉了回去。他需要某種更大的動力,推動他翻越極限。

就在這時,薩哈布靈機一動。他何不利用世紀之交,把一九九九年的跨年夜當成分水嶺,從此戒除菸癮。「我選在這一天,是因為這一天似乎讓每個人心中升起一股強烈的終結感,」他解釋,「我的意思是,那是一個世紀的句點,不是嗎?人類文明在那一天重新開機。」

十二月三十一日,午夜前不久,薩哈布抽完他的最後一根菸。「我如果現在做不到,就永遠也做不到了。」他對自己說。第二天早上,他起床後菸癮強烈的不得了。「今天已經是二○○○年的一月一日了,」回憶道。隨著新世紀來臨,他也跨越了重要的門檻,已經不是過往那個甩不掉尼古丁癮頭的雷伊·薩哈布了。

「心裡有某個東西,某個小小的火花,對我說:『做得到。』」薩哈布也確實做到了,他再也沒碰過菸。

二○○三年,他在加拿大育空極地一百英里橫越賽(00-mile Yukon ArcticUltra),那是全世界最艱難的極地路跑賽。他毫不猶豫地指出,他的勝利要從二○○○年的第一天算起,是那個瞬間讓後來的一切得以成真。

人在新年伊始獲得啟發,做出改變一生的決定,薩哈布是一個戲劇化的例子。但每年一月一日,約有四成的美國人發誓要改變生活習慣:運動減重、為退休多存點錢、戒酒,或是學習外語。邁入新的一年,過去那些想遠離社群媒體、拿到好成績、當一位更棒的同事、飲食健康而未果的嘗試,彷彿都能當成是另一個人的過錯而拋在腦後。去年的你在工作上未能大放異彩,或是戒菸失敗,「那都是舊的我了,」你心想,「現在的這個我是全新的我。」

我、恆晨及瑞斯猜想,只要人們由衷覺得自己更新了、改進了,也許在某些例子裡,這就足以幫助他們克服改變這條路上的重大阻礙。但是,我們需要把想法付諸檢驗。

首先,我們針對人在何時會自然而然尋求改變,開始收集相關資訊。看過多組資料以後,我們發現了相同的模式。例如,在校園體育中心,大學生除了在一月更常使用健身房,在一星期的開始、放假日之後、新學期開始,以及自己生日過後,都比較會去運動。

另外,我們(利用熱門的目標設定網站stickK 進行追蹤)也記錄到,每年一月、每個星期一,以及連假過後,線上設定目標的人數皆會上升,網頁搜尋「減肥」的次數亦會增加。我們甚至發現,stickK 網站上用戶的生日,和設定更多目標數有關聯。分析結果呈現出驚人的一致趨勢,我、恆晨及瑞斯決定稱之為「新起點效應」(fresh start effect)

我們在像是新起點的日子更傾向於尋求改變,因為這些時刻能幫助我們克服邁向目標時常見的一大阻礙:既然以前曾經失敗,以後仍會失敗的那種感受。這說明了為什麼每逢星期一,我都深信接下來的一星期,我會比上星期更有效率。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有許多朋友除了新年願望,也會在生日那天下決心要定目標。這些新起點能提醒我們停下來想一想、反省過去,盤算長遠的全局,連帶也讓我們更有可能考慮改變。

所以,如果你希望在人生中做出正向改變,但是不看好自己的成功機率,可能是因為以前曾經失敗,你擔心再次嘗試也會落得同樣的結果。那麼我會建議你,先找個新起點作為改變的契機。有沒有哪一個即將來到的日子,能象徵你與過去一刀兩斷?那一天可以是生日、夏天的開始,或只是尋常的星期一。你是否能改變自己的實體環境(或協助員工改變工作環境)?搬新家或換一個辦公室可能有點不切實際,但換一間咖啡店工作,或改變某些固定行程,可能就足以造就不同。或者,還有什麼你做得到的事,可以重置你追逐成就的軌跡?

沒錯,你不是職業棒球隊教練,但你或許能將年度銷售目標拆分成每月目標,給自己(或你焦頭爛額的員工)更能頻繁重置的機會。只要小心,別在他們進展順利的時候中斷他們的工作。

待你找到或創造出適當的起步時機,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改變的過程上一路挺進。

新起點效應:

  1. 改變的一個理想時機,就是在新起點之後。
  2. 新起點能提升改變的動力,讓人重回白紙狀態,或給你歸零的印象;將以往的挫敗更清楚地留在過去,增加你對未來的樂觀希望。新起點也能中斷壞習慣,引導你以更宏觀的角度思考人生。
  3. 新起點可以是月曆上代表起始的特定日期(新的一年、新的一季、新的月分,或新的一星期),如生日或週年紀念日。意義重大的人生事件也能觸發新起點,例如一場健康危機,或搬到新的城市。最後,重置(你用以記錄自身表現的評量數字歸零重算的時候)也能當作新起點。
  4. 新起點雖然能刺激你做出正向改變,但在本來就進展順利的時候,新起點也可能打斷你,抵銷你的進步,所以務必要留意。
  5. 新起點過後也是鼓勵他人追求正向改變特別有效的時機,包括員工、朋友或家人。


本文摘錄自天下雜誌《零阻力改變》

►延伸閱讀:恆毅力—努力的科學,只有自己能幫自己找到人生的機運!
►相關書籍:天下雜誌《零阻力改變》.凱蒂·米爾克曼 著

開根好_零阻力改變_天下雜誌

https://www.facebook.com/hi.square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