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感殺人事件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孤寂感殺人事件

孤寂感殺人事件

Photo by Simon Berger on Unsplash

「寂寞可以殺死一隻貓」,以前我們常用這句話來形容一個人非常地孤單寂寞,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孤單寂寞不只可以殺死一隻貓,還真的可以殺死一個人!

孤寂感是自殺的三大成因之一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近年來接受訪問時表示,繼精神疾患和重大壓力者之後,孤寂感症候群已經變成近年來自殺的三大成因之一。

剛剛過去的二○二○年,除了新冠肺炎疫情佔據大部分的新聞版面外,有幾起自殺事件的新聞也特別引起大家的注目。七月十八日日本男星三浦春馬在自家衣櫥內自縊身亡。時隔不過兩個多月,在九月二十七日凌晨,素有「笑顏女王」美名的日本女星竹內結子也被老公發現在家中的更衣室自縊。
根據日本官方資料統計顯示,二○二○年十月份日本國內的自殺率較二○一九年提高39.9%,自殺人數來到2,153人,並已連續四個月自殺率都高於二○一九年同期。

回頭看看台灣的情況,第一學府臺灣大學在五天之內連續有三位學生發生疑似輕生的事件,先是九月九日一名女大生墜樓送醫不治,接著九月十一日一名大陸籍學生在宿舍上吊輕生,九月十三日又有一名男大生選擇在社科院墜樓。
根據教育部學特司統計資料,二○一七年大專校園自殺致死人數47人,是近年來最低點,但是從二○一八年之後又開始往上攀升,二○一九年升高到59人。在二○二○年九月台大三起自殺事件爆發後,當時距離年底還有三個多月,但大專校園自殺致死人數已經來到76人!

不管是日本的明星自殺,或是台大學生自殺,這些自殺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表面上他們在人生經歷或學歷上都佔有比較多的優勢。三浦春馬和竹內結子都是日本當紅的明星,去年他們參與演出的電影《信用詐欺師JP:公主篇》票房相當亮眼,相信這兩位明星的身價在電影上映後也跟著水漲船高,他們在自殺前幾天都還曾經上過媒體通告,而且還在媒體上有說有笑,完全看不出來有自殺傾向。至於台灣大學,這所學校是台灣第一學府,雖然不曉得這三位選擇輕生的學生是否就讀熱門科系,但能考上這所大學表示他們過去的學習成績應該優於大部分同年級的學生。
總之,從這幾位自殺者的經歷或學歷來看,他們似乎都一片前程似錦,為什麼他們擁有這麼美好的人生竟然還選擇輕生?這樣的結果不得不讓我們聯想到他們很可能是孤寂感症候群患者!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調查發現,「常常有寂寞或孤單的感覺」的民眾中,高達7.7%在近一年內想過要自殺,對照不會感到寂寞或孤單的民眾,危險性高出九倍;有8.3%民眾有「未來要自殺」的想法,與不會感到寂寞或孤單的民眾相比,危險性高出五倍。
孤寂感所導致的自殺傾向比精神疾患、重大壓力者更難預防,因為孤寂感不會發作,患有孤寂感的人表面上可以表現得態若自如,但實際上內心已經感到無比空虛寂寞,就像三浦春馬和竹內結子一樣,他們自殺前幾天都還在螢幕前談笑風生,實在很難想像他們就這樣輕易地離開了我們。

孤寂感的成因和影響

到底什麼是孤寂感呢?諮商心理師蘇絢慧在她的最新作品《療癒孤寂》裡提到,「孤寂,來自一種人際上的孤單和寂寞感,意思是指人際孤立和疏離,有一種與人分離、疏遠的感覺。」書裡也提到,「 孤寂」包含了人類的四種原始情緒:有不安無助的「恐懼」,有不被理解或不被在乎的「生氣」,有不受關注或失去連結的「悲傷」,也有對於人際或人類的排斥或厭煩的「厭惡」。至於這四種原始情緒的含量或強度的比例差異,就因人而異了,由此我們也可以分解出孤寂是一種複雜的混合性情緒。

另外,即將回鍋擔任美國公衛署署長的維偉克.莫西( Vivek H. Murthy)在他的新書《當我們一起》也指出,孤獨本身就會增加死亡風險,其對生命的危害不亞於菸害。一份關於孤寂的研究調查說,孤寂單身者的死亡風險會提高百分之二十五,等同於每天吸十五支香菸,孤寂對於健康和壽命的傷害由此明顯易見。

孤寂感症候群的發生可能源自於天生基因,但後天長期獨處、缺乏社會資源、社交疏離等,也是關鍵成因。文章中還提到,長期沒被處理的孤寂,就像經年累月的病根,衍生交互作用,會併發憂鬱症、心臟病、失智、焦慮、自律神經失調,嚴重的話,將導致免疫力下降,甚至致癌、自殺。

用十五分鐘拯救你關心的人

蘇絢慧在《療癒孤寂》裡提供了孤寂感的自我檢測量表,這些檢測的訊號包括:你最近是否時常失控地大吃大喝?你最近是否時常盲目地購物、逛街和瀏覽購物網頁?你是否強烈地渴望有一個伴侶陪在身邊?你是否時常不斷地想要找人聊天,不斷地瀏覽通訊錄或交友軟體上的好友名單?
如果你符合的項目越多,代表你的孤寂感越高,這時候你可能要開始採取一些相關的行動,試著為自己的孤寂狀態進行一些調節和關照。

此外,蘇絢慧也在書裡提供了六個步驟的自我修復練習。她希望透過這樣的練習,讓我們能和自己連結,也能鍛鍊好內在的承接力,好好地接住自己,和自己建立具有承諾及信任的關係。
孤寂感在二十一世紀已經不只是個人的問題,他像是無形的心理傳染病一樣會不斷地感染周遭的人。
二○一八年英國首相梅甚至還任命了史上首位「孤獨大臣」,由此可知孤寂所造成的傷害已經提升到國安等級。許多國家的政府和民間組織都試圖要防堵孤寂感的擴散。維偉克.莫西和他的工作夥伴就是長期致力於透過愛與連結來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使人們不容易陷入孤寂的狀態,這些方法包括有效重建各種人際關係網絡,他們稱之為「連結的圓圈」,像是朋友圈、家庭圈、職場圈等等。

而身為個體的我們,也許我們可以作的事情不多,除了防止自己陷入孤寂的狀態外,我們還是可以適時地伸出援手,關心一下周遭的人。維偉克.莫西在提供孤寂的解方時說到,「每天花一點時間陪伴你愛的人。這不僅限於和你住在一起的人。透過視訊連線與你生命中重要的人聯絡,聽聽對方的聲音,並看見對方的表情。請你每天至少花十五分鐘的時間,與你最關心的人產生連結。」
十五分鐘不算長,但是,很可能你的一句溫暖話語,或一個簡單的安撫手勢,就能化解對方的孤寂危機,甚至拯救一條寶貴的生命。

►相關書籍:天下雜誌《療癒孤寂》,蘇絢慧 著
►相關書籍:天下雜誌《當我們一起》,維偉克.莫西(Vivek H. Murthy)著
►延伸閱讀:【老根嚴選】一月特別推薦···「一起(TOGETHER)」
開根好_療癒孤寂_蘇絢慧_天下雜誌  開根好_當我們一起_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