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anva + AI 協作
這些錯把欲望當成愛的男人,身為女人,她看他們是徹頭徹尾的渣男!身為心理師,她卻聽懂他們壓抑的不安:「我真的能夠愛嗎?」
「所有的慾望表現,無論多扭曲,都有跡可循。」
「男人為何透過性尋找愛?男人認為表達感情不好,但發洩性慾沒問題,因此透過性行為表達需求,滿足期待。」
「沒有男人能做我們的拯救者、我們的依靠。讀懂男性在親密關係中的想法和行為,讓我們真正為自己所愛,自信的做出選擇」— 布蘭蒂.恩格勒
▲ 作者照片.圖片來源:Silver Lake Psychology
這本書太好看了,透過作者布蘭蒂.恩格勒生動地描寫,我彷彿是在看一本精彩的自傳體小說,就很像《穿著 Prada 的惡魔》、《享受吧!一個人旅行》那樣,藉由作者自身出發展開一段心理諮商師的歷程,從她執業前開始,宣傳,一開始設定的客群是女性,因為她博士論文是探討女性的性欲低落,專長是女性的性諮商。
她渴望幫助女性在性關係的困境,卻沒預料到上門的都是男性顧客居多。本以為是出乎預料的狀況,卻又更進一步發現,透過更加理解男性在性觀念上的問題,還有更深層親密關係中的心理狀態,其實也能為女性們帶來更大的幫助,畢竟在兩性關係中,彼此是密不可分的。最終作者因著這些案例,從本來也很抗拒所謂的渣男,但也因著更多探究了案主們的內心世界有了更廣闊的理解,最終反思起自我的情感關係,蛻變成長。這完全是一本很適合拿來翻拍成電視電影的精彩作品。
▌「我還能夠愛嗎?」
在談論性的時候,男性其實更想知道的是自己有沒有愛的能力。
書中分享的實際案例,那些諮詢過程跟互動,還有作者身為專業心理諮商師的叩問,一步步幫助案主釐清內在真正渴望的事物,以及恐懼根源。很多時候揭露出許多表層無法察覺的事物,正如作者提到的:「在這段過程中,我不斷推翻自己過往如同其他女性對於男性的觀念和看法。我發現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比如『如果他愛我,他就不會騙我』、『要是我瘦了(變漂亮、變性感或是夠聽話),他就會對我死心塌地』等等。」
透過這一本書,我們也能從過去媒體還有社會大眾對男性的偏見、既定印象真正的跳脫出來。進而發現很多兩性關係中的問題、甚至是性偏差、性成癮、不停地出軌搭訕、甚至是已經有伴侶卻寧可去花錢購買性服務。很多觀念上或行為上的狀況,其實也都源自於心理上,如愛的缺失或經歷過創傷。
邊閱讀時,我總是忍不住很想推薦給身邊一些在親密關係中對男性也有錯誤想像的客人,我發現許多女性的想像裡,會將男性都塑造成一種冷血、性愛分離,只是把女性當作玩物般的存在,甚至連周遭的女性朋友在安慰一個剛分手難過的女性朋友時,也會用:他可能只是玩玩,他就是個渣男,來去人性化地描述男性,使其彷彿成為冷血、無情感的他者。
這些刻板印象與情緒投射,不只限制了我們對關係的理解,也讓男性的內在世界被簡化成一種扁平的單一敘事。
彷彿男性和自己不是一個物種,不是人類,毫無情感般,也彷彿男性在愛情裡永遠都是傷人或得利的一方。而我總渴望突破這種人類既定給予我們男女有別的框架,去純粹的思考。
我們其實都是有血有淚、有著豐富感官的人類罷了。
而男性與女性的巨大差異,除了生理上天生的侷限,其實很多時候也關乎我們從小被怎麼看待,許多男性並非冷漠無情,而是從小就被塑造成需要剛強、勇敢,表達情緒或情感就彷彿是脆弱,會被嘲笑看不起,喜歡粉嫩的顏色、個性溫和、細膩,會被笑說:「你不夠男人。」
▌錯誤的偏見,因而扭曲情感表達
這些加諸在男性身上的框架,讓我在閱讀這一本書中有著相似的共鳴,以往我和許多男性作朋友的時候,總覺得男性就都偏向直爽、簡單,所以也都會誤以為男性的內心世界真如他們外表呈現的那樣,也因此,當我實際接觸許多男性客戶、陪伴他們走入內在世界時,才深刻發現他們其實比女性更難以敞開自己。
並非因為他們缺乏感受力,而是因為這份與自己情緒連結的能力,早已在成長過程中被社會所抹除與壓抑。
他們早就習慣將那種會被視為軟弱的情緒(悲傷、無助),轉而去更多的展現憤怒、反擊。然而,那些受傷的情緒並沒有消失,只是轉成另外一種表達。(這當然也會出現在一些過度壓抑悲傷的女性身上。)
也正如這本書提到的一個案例,因為過去他的母親沒能很好的盡責,而將照顧小孩的責任都丟給了他(長子)身上,他一邊期望母親認可,期望讓母親開心,卻又同時擔任母親沒能很好背負的照顧者、養育者的角色來照顧弟妹,最終那些創傷跟壓抑,讓他長大在面對兩性關係中形成扭曲。
書中也多次提到,男性在與女性的親密互動中,往往無意識地重演他們與原生母親的情感腳本。因為對多數男性而言,母親便是他們人生中第一位重要的女性,也是愛的原型來源。若這份關係中充滿混亂、失落或過度責任,便會成為成年後兩性關係中難以解開的情感結。
▌不是沒有愛,只是不懂如何去愛
我感謝這一本書的存在,透過一個女性心理諮商師的視角,寫出這些男性們的真實心聲,他們不是沒有愛,不是真的可以毫無情感的「玩玩就好」,而是在錯誤規訓下建構出扭曲的性表達。透過表達性、暴力來抒發那些過去從來沒有被接納的創傷。
這是一本極度富有故事性、精采絕倫的一本書,我也渴望帶給人們全新的理解—不要再壓抑扭曲自己的真實感受了。也期望我們都能夠以更包容的視角去看見每一個人。並且經由其中幾對伴侶各自的表達中,我們也能看見一點:許多擔心都是我們自己一廂情願。正如其中也有案主因對方的某些行為而認定自己不被愛了,然而情況卻恰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