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中道」的觀念,強調一種不偏不倚、適中和諧的生活態度,幫助人們擺脫內在衝突,更清楚地認識自我,並達到心靈的自由與快樂。
《中道:未來的靈性道路》是一本探討內心平衡與靈性成長的書籍。
作者楊定一博士認為,現代人常在極端中掙扎,不斷追求物質或精神的完美,但卻失去了真正的內在平靜。他提出「中道」的觀念,強調一種不偏不倚、適中和諧的生活態度,幫助人們擺脫內在衝突,更清楚地認識自我,並達到心靈的自由與快樂。
▌何謂「中道」?
中道,可以說是一門面向未來的靈性科學。
簡單來說,它是一種能夠超越哲學、宗教和科學的共同智慧,是理解真相最純粹的方式,不偏向任何極端,也不會被任何特定的觀念所限制。
這種智慧有一個重要的特質,就是人人都能親自實驗、驗證,並且透過重複的實驗都能得到一致的結果。因此,作者表示,中道不再只是少數人主觀的體悟,而是人人可證、可用的普遍真理。
當越多人理解並應用這個原理,達到一定的規模,就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改變人類的未來。
作者進一步提到,中道不僅僅是一種靈性修行,更是非常科學的方法,能夠真正讓佛學、醫學、科學、甚至企業管理這些看似不同的領域融合為一體,成為一個共同的語言。它既能用來探索生命的深層奧妙,又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解決現實的問題。老實說,我讀完書中有關中道的解釋後,我仍覺得它有點像玄學。不過,就像大家常說的,「科學的盡頭就是玄學」,可能楊博士早已探盡了科學盡頭,現正走在大家口中的「玄學」之上。
▌生活中的必要修練:觀察呼吸
楊博士指出,為了達成中道的精神,觀察呼吸是一項必要的修練。
首先,安排至少 20-30 分鐘到的安靜時間,不用趕著做其他事情,讓自己能夠輕鬆自在地練習。坐姿可自由選擇,盤腿或椅坐皆可,但需注意腰部放鬆、舒適。準備好之後,將舌抵上顎,緩慢吸氣、吐氣,並輕聲計數。若過程中雜念出現也無妨,只需再次回到呼吸即可。
隨著練習,計數的動作會逐漸轉化為單純的觀息,注意力放在鼻孔、胸腔或丹田處,細膩覺察呼吸進出的每一刻。
吸氣時,體驗吸氣即將結束的瞬間;吐氣時,感受吐氣即將結束的感覺,不刻意延長或縮短,只需放鬆專注即可。過程中,始終保持中立的態度,不試圖控制呼吸,僅只是觀察它。隨著持續專注,心會逐漸平靜,甚至浮現友善、圓滿與喜悅之感。透過這樣的觀察,原本中立的狀態會不自覺地轉化為帶有善意的中立性,讓人感受到喜悅與放鬆。
這種觀察呼吸的方式,我覺得跟冥想挺相似的,但不同的地方在於,冥想時注意力跑掉的話要趕緊抓回來,而中道呼吸則不需要抓回來。
或許就是這樣的自由放任,中道呼吸才會使人轉變為帶有善意的中立性。
▌每天都要說謝謝,試著「練習感恩」
練習感恩,也是達成中道精神的必要的修練之一。
練習感恩其實很簡單,首先是培養每天說「謝謝」的習慣,不論生活中發生的是好事或壞事,都試著去感謝它們帶給你的成長與體會。
當生活順利時,我們自然容易感恩,但真正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也試著對這些不如意說聲謝謝,例如生病時感謝身體的提醒,或是面對內心負面想法時,對自己說:「謝謝你,讓我知道還有哪些部分需要學習與調整。」
接著,也要練習感謝自己,感謝自己有耐心、有努力、有成長,即使是不夠完美,也謝謝自己一路以來的堅持。
當我們學會了感恩,心胸會變得更寬廣,負面的情緒也會逐漸減少。透過這樣的練習,我們的內心會開始轉變,更懂得欣賞自己、他人以及生命中的各種美好,生活自然也就會更自在、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