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anva 圖庫(AI 協力)
「我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這種近乎魔幻的奇妙反饋循環中:寫程式、跑程式、修改程式。每當我處於這種狀態,時間就彷彿靜止了一般。」── 比爾.蓋茲
你印象中的比爾.蓋茲是什麼模樣?我對比爾蓋茲的感覺是很有錢、很聰明、很愛閱讀,僅此而已。
不過在閱讀《原始碼》後對蓋茲有些不一樣的認識,他喜歡雲霄飛車、第一輛購買的車是二手保時捷 911,喜歡飆車。熱愛閱讀與寫程式,他可以 36 小時不睡覺,瘋狂複習課業與寫程式,然後體力不支的時候直接睡 12 小時以上。
其中我最佩服的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蓋茲已經算是聰明絕頂的人,但他努力起來更是令人無法想像。
以下跟你分享書中幾段有趣的故事,這本書還有寫到非常多關於蓋茲的父母親、學校生活、創業過程、還有初次見到賈伯斯對他的印象,閱讀起來像讀小說一般,非常有意思。
▌快樂的童年
蓋茲的父親是一名律師,母親是劃時代的女性,在很久遠的的年代,就一心想著回饋社區與社會。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他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一直告訴他:「任何你獲得的財富,你都只是代為管理者。擁有財富,就有責任回饋社會。」
好勝心強,為了突出成為諧星
比爾.蓋茲從小就有很強的好勝心,而且為了表現出自己很聰明,還刻意買兩套教科書,一套放在學校,另一套放在家裡。為的是塑造他重來不需要帶教科書回家複習的假象,其實回家卻拼命讀書,隔天上學再兩手空空一派悠閒的走進教室。
在湖濱中學時,他觀察假如要在班級內獲得注目,成為搞笑份子可以達成這個目標,於是比爾.蓋茲經常在課堂上打斷老師上課。
▌遇見第一台電腦
當年在湖濱學校,蓋茲第一次見到電腦,但那時的電腦非常巨大,是架設在另一個地方。而透過打字機與旋轉式撥號盤來連接遠處的電腦。也就是所謂的分時系統,一台電腦可以讓許多使用者同時連接。
一接觸到電腦,蓋茲就瘋狂愛上,並且不斷地研究如何寫出程式。
比爾.蓋茲在小時候跟祖母打牌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很喜歡數學,他說:「我愈來愈覺得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事物都是有邏輯的,數學也正好符合這樣的認知。我開始理解,大多數的複雜問題,包括橋梁、紙牌遊戲、人體等,都有答案,只要我用腦思考,就能找到答案。」
但在他上哈佛大學的時候,他發現自己雖然有數學的天賦,卻沒有頂尖數學家的天生洞察力。他的哈佛同學告訴他:「你很擅長電腦,為什麼不往這個方向發展呢?」
▌超強的專注力
比爾.蓋茲從小就有驚人的專注力,只要他想做一件事,他就會長時間瘋狂專注,直到完成或不小心睡著為止,他說:「我會不顧成本與時間,進入完全專注的狀態」。
印象很深刻的是在他為了到 C 立方公司用電腦寫程式,在晚上先假裝睡覺再偷爬窗溜出去,寫程式直到凌晨兩點,再爬窗回房間睡幾個小時,然後天亮又去學校上課,那時他只有 13 歲。
▌最好的朋友與創立微軟
比爾.蓋茲在湖濱中學認識了最要好的肯特,他在書中說到:「肯特幫助我找到了方向,引導我開始思考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可惜的是,肯特在一場登山意外過世,記得在《一如既往》書中提到,假如肯特沒有離開,現在的微軟創辦人就會是比爾.蓋茲與肯特了。原本比爾.蓋茲與保羅.艾倫後期變得不合,但因為肯特的離開,蓋茲想完成與肯特的專案,於是找了保羅一起幫忙,而保羅也願意與他徹夜寫程式,書中提到蓋茲藉由瘋狂地寫程式來哀悼肯特,正因為保羅了解並默默陪在他身旁,於是他們兩個逐漸建立起革命情感, 之後便一同創立微軟。
蓋茲會創立微軟主要奠基在英特爾的創辦人高登.摩爾在 1960 年提出的預測,也就是摩爾定律: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每兩年都會翻倍。意思就是微處理器可以越來越小,正是因為微處理器的誕生,電腦才可以從非常巨大變成個人電腦那麼小的尺寸,以及後來的智慧型手機。
因此蓋茲說:「沒有它,就沒有微軟。」
這也就是微軟(Micro soft)名字的由來,微(處理器)與軟(體)。
你可以在這本書看到比爾.蓋茲如何抓住機會,更如何瘋狂專注與努力,以及身旁的朋友充滿著偉大的夢想,還有比爾.蓋茲不怕困難,勇敢創新追逐成為「軟體工廠」的遠見,很激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