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中央社
面臨衰退的日本棒球,如何一掃連年國際賽失利的陰霾,重返世界巔峰的榮耀?經典賽奪冠的熱潮,創造驚人經濟效益之餘,又留給新生代武士隊怎樣的挑戰?
《站上顛峰的武士》算是一本以日本武士隊的角度為主的棒球近代史,作者周思齊和朱宥任在書中鉅細靡遺地記錄了日本隊從 2017 年到 2024 年的事蹟,並傳神地講述了日本隊遇到挫折後如何否極泰來的故事。
▌日本棒球,也曾經歷難以想像的「低谷」
2013 和 2017 年的世界棒球經典賽,日本武士隊連兩次都無緣晉級決賽,這讓球迷非常失望,許多人因此不再關注棒球,日本棒球界迎來了最黑暗的低谷期。
除了連續輸球的原因之外,「少子化」、「差便利性」和「軍事化訓練」也是導致低谷期的因素。
少子化很好理解,就是人口基數變少了,關注棒球的年輕人自然就少差便利性,指的是棒球這項運動很麻煩,你要準備球棒、手套、頭盔和不小的場地才有辦法打,然而籃球、足球就便利多了,有球就能打。
軍事化訓練,指的是當時許多棒球教練都以當兵的形式訓練球員,也就是說一做一,不能違抗。這大概是勸退最多人的因素,時代在進步,大家過得愈來愈優渥,哪還有人願意進去棒球隊忍受如此對待?
再說,過度的軍事化訓練會導致組織崩潰、解體,從歷史故事看就能看出來。中國秦朝,秦始皇為了維持強大的軍事體系,推行嚴苛的兵役和法律,並對民眾進行高度控制(修築長城),最後民怨沸騰,發起大澤鄉起義,結局就是秦朝滅亡。
▌東山再起的困境
時間來到 2021 年,此時日本武士隊的總教練由栗山英樹接管。為了再次喚起人民對棒球的熱情、為了東山再起,栗山表示,日本隊勢必要拿下 2023 年經典賽的冠軍。
栗山很清楚,要拿下經典賽冠軍就必須做到一件事——隊伍裡必須要有多名大聯盟選手。
所以他當時邀請了大谷翔平、達比修有和努特巴爾等大聯盟球員回來打經典賽。
但是,要知道,待在美國大聯盟打球的商業利益,比代表日本打經典賽大的多,那麼那些在大聯盟裡的球員還會想回來嗎?這就好像你拿月薪十萬的條件,去挖角月薪百萬的人,被挖的人才懶得理你。
但栗山就是這麼厲害,他成功說服許多大聯盟球員回來打球,而且他挖角達比修有的方法讓我非常佩服。達比修有當時在美國已經有家庭了,是四個孩子的爸,所以是最難挖回來打經典賽的球員。栗山挖他時,並不是表示「日本隊需要你的戰力」,而是表示「希望你能把在大聯盟見識到的技術傳承給年輕選手」。然後達比修有就答應了。
「日本隊需要你的戰力」和「希望你能把技術傳承給年輕選手」,兩者差在哪?我覺得前者的意思比較像是「幫日本隊贏球後,你就可以回大聯盟了」;
但後者的理想更偉大,它表達的是「輸贏沒差,但本土的年輕選手需要你來栽培」。換做我是達比修有,我肯定也會被說動。
最後,日本在 2023 年經典賽以 3 比 2 打贏美國,奪得冠軍。
▌2024年,日本隊的連勝被台灣終止
其實從 2019 年開始,日本隊就在各個賽事上連勝,例如 2019 年世界棒球 12 強賽,他們連勝三場奪冠;2021 年東京奧運,他們連贏七場奪冠,再來就是前文提到的 2023 年經典賽,他們也奪冠了。
日本隊的氣勢看似銳不可當,但最後還是被我們台灣隊給擋下來了,在 2024 年世界棒球 12 強賽冠軍戰中,台灣隊以 4 比 0 完封日本隊,終結了日本隊自 2019 年以來的連勝紀錄。
作者在這個篇幅中,並沒有大力檢討日本隊哪裡做的不好,而是說明各國都已經逐漸掌握了訓練球員的要領,所以冠軍換人當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也許下一場棒球賽事的冠軍也會爆冷門。
我覺得作者說的相當正確,《刻意練習》這本書也提到逐漸掌握訓練方法這回事。從 1908 年到現在,人類把馬拉松世界記錄大幅縮短了 50 幾分鐘,原因就是人們掌握了訓練要領,教練已經知道要以更科學的方式訓練運動員,而不是盲目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