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靈魂之旅鋪路,從《可可夜總會》看人生的愛與理解!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為靈魂之旅鋪路,從《可可夜總會》看人生的愛與理解!

為靈魂之旅鋪路,從《可可夜總會》看人生的愛與理解!

圖片來源:IMDB
生活不僅僅是為了現在,更是為了終將到達的靈魂世界。想要在那個世界安定自在,就得在這個世界豐富深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失去親友的經歷?在大學畢業那年我同時失去了親人以及我的朋友。

在參加他們的告別式時,我總會想著他們到另一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真的有天堂跟地獄嗎?他們聽得到我們說的話嗎?過了幾年了,他們會投胎轉世嗎?對於這類的事,總是抱著許多疑問但看了《我看到的世界跟你不一樣》,解答了我一些事,覺得死後的世界好像也沒有這麼可怕。

而且更覺得,我應該要趁還活著的時候多體驗這世界。

我一開始看到作者的職業是護理人員的時候,第一個想法是有陰陽眼的人去做這職業心臟也太大顆了。原來是因為她理解到,她與靈魂世界的感應並非僅是一場單方面的感知。

相反,這是一種雙向的交流,不僅僅是作者從靈魂那裡接收訊息,還能夠將這些訊息傳遞給需要他們的人的過程。

這成為了她的一部分,一種隱藏但卻強大的能力為作者帶來了內心的平靜,也為那些接收到訊息的人帶來了安慰和力量。

後來,當作者在身心科實習時,在那裡學到了護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對自身的特殊能力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 靈魂的狀態與生活方式?

在往生的瞬間,作者觀察到靈魂的轉變過程僅僅是一瞬間出現在身體旁,並不像是傳說中所描述的,從特定的身體部位離開,在過程中也沒有所謂的接引者。

對於即將離開的靈魂並不是在忙著想著自己需要交代的遺言或說一些重要的訊息給家人;相反他們好似處於恍惚狀態,無法立刻清晰的理解家人想要傳達的話,也沒有機會去細想自己還想說的話。

所以,當家人在這個時候跟他們說話時,重複和簡單的話也變得重要。因為靈魂處於一種似懂非懂的狀態,可能無法馬上聽進家人說的話。

當靈魂準備離開肉體時,作者觀察到他們的能量心態發生變化。這些能量不再局限於肉體的型態,而是變得更加流動和光亮。

有時,這些能量呈現為柔和的光芒,周圍環繞著平靜和安詳的氛圍。在靈魂離開身體的那一刻,反而受到超越言語的情感傳達,他們似乎在與這個世界告別,同時也在迎接新的旅程。

通常,這些光芒會從明亮、生動,轉變為黯淡、渺茫。這些光芒似乎代表者生命能量的消散,一種由內向外逐漸衰退的過程。

▌ 生命的每一刻都無比珍貴

生命離開的過程不帶有戲劇化的色彩,而是平靜和自然的轉變。

儘管作者見證了這些時刻,作者卻從未觀察到有人在過世後與這些來訪的親人靈魂手牽手一同步入另一個世界。

或許死亡的那一刻以及之後的旅程,是更加個人化的,而非我們看到電影裡演的那樣,看到與其他已過世的家人相互識別。

這並不是說靈魂完全與過去的聯繫斷裂,而是他們與過去的聯絡是建立在記憶和意識上,而不是物理存在的互動,這表示靈魂在懷念合照或是親人時,正依賴於自己內心的記憶和想像,而不是實際的「見面」。

這種發現並不是要讓我們感到失望或悲觀,反而應該讓我們更加珍惜和重視我們在世時與親人共度的時光。

提醒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刻都無比的珍貴,我們與家人間的每一次交流和共享,都是建構我們內在記憶和連結的重要部分。

▌ 靈魂如何生活?如何「看見」這個世界?

大家會好奇靈魂在另一個的生活以及他們是如何「看見」這個世界的嗎?

靈魂的「看見」常是基於對過去記憶的提取和在世之人的感受上的讀取。

代表靈魂如果在生前沒有經歷過某些事,他們對於這些事物的感知會非常的有限。靈魂對於現實世界的認識和感知,大部分是建立在與在世之人情感連結和記憶共鳴的基礎上。

當我們活著的時候生活充滿了目的和任務,但對於靈魂來說這一切突然間都不再適用。

作者經常觀察到靈魂可能會在某個地方靜靜的坐著,看著周圍的世界,但他們的思緒可能正飄到遙遠的地方。

其中有一段描述靈魂狀態的話我很喜歡:「沒有時間的壓迫感,他們不必擔心錯過任何事情;沒有生理的束縛,他們不再受到飢餓或疲勞的困擾;沒有社會的壓力,他們不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這種狀態可能看起來像是發呆,但對於靈魂來說,這是一種新的狀態—純粹的存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

作者也有聊到關於人們對於紀念另一個世界的親人的節日,像是東方有中元節、西方有亡靈節。所謂的「鬼門開」,實際上是一種文化儀式和集體回憶的象徵,而非實際的門戶被打開。

靈魂與人間的聯繫,是建立在情感和意識的層面上。他們能夠感受到人類的情緒波動,尤其是在特定的節日或儀式中,人們集體的思念和祈禱創造出強大的能量場,這使得靈魂更容易「感應」到我們的存在。

這不是因為某個門被打開,而是因為我們的集體意識與愛,透過集體祭祀創造的橋樑。

這也讓我想到一部電影叫「可可夜總會」,裡面有一段是在描述當亡靈在現實世界中再也沒有被任何人記住時,亡靈就會消失。這跟作者書中敘述的某些部分也很相似。

個那些與愛重逢的故事

書中也有紀錄一些作者在靈魂溝通時遇到的小故事,分享其中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

那位父親靈魂知道自己的女兒正處於人生低谷,痛苦和絕望讓她幾乎失去前行的動力。那位父親告訴作者他女兒最依賴他,他卻突然過世了。

希望能藉由訊息傳遞來幫幫自己的女兒,而這次的靈魂溝通也給予他女兒勇氣和希望。

  第二個故事

個案來找作者是因為他想知道他阿嬤好不好?他很小的時候阿嬤就過世了。

透過個案的語氣,作者感受到他對於靈魂溝通的半信半疑,以及對於阿嬤的深深思念。在過程中,阿嬤的靈魂顯現出來,她是一位強健又強勢的女性,言語間雖有些粗魯,但透露出深沉的愛。

即使阿嬤性格暴躁,但她對孫子的愛卻是溫柔而純粹,這也是他認出阿嬤的方式。而作者也轉達了阿嬤對於他媽媽的道歉,個案說雖然媽媽沒說出口,但能感覺某些事情釋懷了。

而他也意識到愛和記憶超越了生命的界限,阿嬤的存在和關懷從未離開過他。

  第三個故事

這位個案是一位姊姊,她眼中流露出無盡的思念和悲傷。

妹妹的生命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下戛然而止,留給家人無盡的悲痛和不甘。

在這次的靈魂溝通中,姊姊渴望找到一種釋放,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家人。特別是爸爸,他對妹妹的去世感到深深的自責和悲痛,然而妹妹的靈魂向家人傳達了深深的愛與理解,她讓家人知道她並不責怪任何人。透過這次靈魂溝通,家庭中每個人的心結都得以解開。

為你的靈魂之旅鋪路

作者說,在生活裡,我們每天都在與他人進行情緒和能量的交換,這些交互作用在我們的靈魂織光上留下痕跡,影響我們的感知與反應。

靈魂織光這個由細微能量絲線交織而成的複雜網絡,承載著我們的情緒和經歷,也對周圍的情緒反應敏感。

靈魂織光,雖然我們眼睛看不見,但它就像是我們靈魂的能量圖騰,展示了我們內心的世界,還反映出我們怎麼對待自己,怎麼活出自我。

除了作者說的我們的體驗與感受都能讓我們的靈魂變得更加美麗,看完這本書後我更覺得,人們活在世上就是要來體驗生活的,因為當我們成為靈魂之後只能依靠記憶來活動,這讓我認為生命的豐富度很重要。

我們要多去體驗我們沒體驗過的,感受我們沒感受過的事物。過程中任何感覺都是值得我們收藏的。


全文經 Jessie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那些從生命中缺席的人,該如何與他們和好
►延伸閱讀:你是高敏感人嗎?從《腦筋急轉彎》看情緒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