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魔術」變成「詛咒」···,人將走向何方?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當「魔術」變成「詛咒」···,人將走向何方?

當「魔術」變成「詛咒」···,人將走向何方?

攝影師:Kaique Rocha,連結:Pexels

魔術,對你來說是個什麼東西?有的人會說就是一種表演項目,有的人會說,不就是用撲克牌變把戲嗎?或是那些老套地從帽子裡變出鴿子的戲法?

這樣說好像都對,但卻又都不全面。

魔術是唬人的嗎?魔術是有科學根據的嗎?魔術是一種障眼法嗎?太多太多關於魔術的謎團層層交疊,讓我們始終難以看清魔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東西。說到底,我們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了解過魔術,而今天為你介紹的這本小說《最後的魔術家族》則是試圖開啟另一種認識魔術的可能。

要人們重視它,首先就得先破壞它

故事是從一個魔術師左伯失蹤開始,身為左家的大長子左伯在一場魔術表演後離奇失蹤,留下奇特的飄浮招式作為最終呈現給觀眾的樣子。當眾人對此議論紛紛的同時,長年不管事的左家小兒子被迫回歸家門肩負起找尋真相的重責,就在他一步步揭曉真相時,隱藏在背後的歷史淵源與恩怨也同時一一顯現。

魔術是什麼呢?
在書中,作者一開始就為魔術世界下了一個新的定義。根據書中描繪,
「魔術是曾被宗教迫害的巫術,是童話的魔法,是古代修行者苦練的神通,又和佛家禪學、道家方術,以及元素煉金、陰陽五行源自一派。」

這樣的形容是否與你腦子裡所想的有點差別?作者融合了東方的寺廟文化和西方的巫術傳說,將魔術的範圍擴大、可能性拉到最高,讓讀者用全新視角看到所謂的「魔術」意味著什麼,

魔術既可以是娛樂觀眾的表演項目,也可以是迷惑大眾的神奇巫術,同時也能是一種宗教信仰,簡單而論,魔術就是那些凡人不得而知的奇幻能力。它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曾讓人景仰,但與此同時卻又招人懷疑、嫉妒。

人類都是這樣的,面對未知或是自己難以掌控的事物,總是習慣先忽略後排除。自從魔術被各方輿論妖魔化之後,這些天生具有魔術能力的人只能隱蔽於世,以求自保。

直到魔術師左伯離奇的失蹤後,魔術世界才終於開始有了轉機,這是巧合還是有心人刻意為之?不管是哪一種,可以確認的是,這起事件都已經成功開啟了大眾對魔術世界的關心。而與此同時,危機也正悄然上演。

祝福也好詛咒也罷,都不要侷限做自己想做的事

最大的危機除了表面顯而易見的敵人之外,還有隱藏在真相背後不為人知的暗流。就好比一名爆紅的明星,在聲名大噪的同時,等著他的可能是自身隱私的被揭露、或是惡意批評與揣測。

故事中描述的「魔術」曾是一種偉大的信仰,最後卻被輿論塑造成可怕的詛咒,直接帶出輿論害人的問題。讓人聯想到在這個只重點擊率和曝光率的時代,鍵盤殺人的事件層出不窮,可怕的是,這些殺人者卻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上半點責任。這何嘗不是比任何巫術更可怕的事情呢?

而回到故事中,魔術被妖魔化的結果自然不會是魔術家族或是擁有魔術能力的人想見到的,每個人都會有想發聲的渴望,一般人會有,魔術家族當然也不例外,整部故事是以查出失蹤真相為主軸,但讀者卻能通過小兒子左季的視角看到了魔術世界的百態,說到底,其實和我們真實人生並無二致。為了權、為了名、為了財,這些遠比真相更為重要的人性,或許才是我們應該更加關注的焦點。

就好比左季最終在與大魔王對抗時所說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表述自己想法的權力,不是嗎?就算同為魔術師,有安於現狀的、也有激進求變的,自然也有完全脫離魔術師這個角色框架的人存在。因為我們人類就是這樣,不會因為與生俱來的天賦或限制,而侷限了想做的事。」

魔術師如此,我們每個人也都應該是如此。

接納異己,從學會尊重彼此的不同開始

我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悟在於,即便這世界並不是常常能夠接納異己,但也應該從自身開始學會尊重彼此的不同。

魔術世界也好,凡人世界也好。裡面一定都會有各式各樣不同性格的人,他們有著自己的特殊與脆弱,實在沒有必要將一個個標準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更沒有必要製造誤導言論讓少數族群受到歧視。相互接納才能讓獨特成為一種禮物而非詛咒。

不得不說這本書所塑造出來的世界觀非常強大,通過魔術可以融合古今、貫穿中西方世界,作者運用小說才有的虛實交錯手法構建出這樣的魔術世界更是讓人一看就上癮。期待日後作品能有被影視化的機會,到時勢必會吹起一股魔術風潮也說不定。

►延伸閱讀:異色綺夢與殘酷異境——謝曉虹《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
►相關書籍:鏡文學《最後的魔術家族》.吳威邑 著

開根好_最後的魔術家族_鏡文學

https://www.facebook.com/hi.square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