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用說的,不如用玩的!與孩子玩出情緒超能力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與其用說的,不如用玩的!與孩子玩出情緒超能力

與其用說的,不如用玩的!與孩子玩出情緒超能力

Photo by Chris Hardy on Unsplash

在當父母前,如果有人跟我說「情緒」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情,我可能會愣住···,情緒不就是生氣、開心,這麼自然而然的事情,有什麼值得學的呢?事實上,情緒的認識或是調節,還真不是一種可以自然習得的技能。職能治療師童童老師在《撞牆教養學》中是這樣描述情緒的——「情緒的本質,是為了因應不同情境,身體預先準備好的狀態。」舉例來說,「害怕」這種情緒,是為了避免危險,提醒我們的身體需要提高注意力而產生的,所以我們可以將情緒視為一種生理反應,也因此,我們只能調節情緒,無法控制情緒。

若是生活中沒有良好的典範,也沒有被刻意教導如何分辨、調節情緒的孩子,可能會表現出許多讓父母頭痛的行為,畢竟他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既說不出口,也不知道該拿這種感受怎麼辦。但是,看起來這麼專業的主題,家長不免疑惑自己也能在家中進行情緒教育嗎?如果有這樣的疑惑,可以看看《玩出情緒超能力》,以書中各種狀況題來說明,如何在遊戲中培養小孩情緒調節的能力。

《玩出情緒超能力》以成長作為區隔,簡單討論了孩子0~6歲各階段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例如,孩子上幼稚園之前總是大哭怎麼辦?孩子是正義魔人怎麼辦?孩子有喜歡的對象怎麼辦?看看目錄,列出來的都是父母實際上可能遇到的狀況題。書中每章節以各種狀況題起頭,再由作者解釋可能的成因以及可以嘗試的作法,最後再提供各種遊戲玩法作為家長的靈感來源。

情緒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辨識情緒。本週我們台語共學團,也以「辨識情緒」作為主題,用繪本與本書中的小遊戲來引導孩子認識情緒。首先,我們發給大家畫有開心、生氣、緊張······等等情緒的貼紙,以貼紙作為媒介,向孩子們介紹常見的情緒有哪些,再搭配繪本故事,問問大家哪些情境下可能會有什麼情緒,請大家比出相對應的貼紙。

開根好_玩出情緒超能力_禾禾
Photo by Tengyart on Unsplash

在決定主題時我預定要講《菲力的17種情緒》這本繪本,但它的內容是各種情緒的短故事,我個人認為對孩子的吸引力比較低,加上今天有一組華語家庭,所以在正題之前,我先說故事情節與用字較為簡單的《鱷魚怕怕醫生怕怕》作為開場的鋪陳,以大家共同經歷過的經驗來引導孩子們先認識「害怕」,再接著讀《菲力的17種情緒》。

《菲力的17種情緒》除了情緒故事之外,還提到了菲力是如何渡過情緒、有什麼事情會讓菲力產生情緒,以及當菲力的情緒發生時,他的身體做出了什麼反應,這也是《撞牆教養學》中提及的建議——要向孩子描述情緒發生時的身體反應,孩子就能學會自行辨識情緒。

在故事說完之後,我結合了《玩出情緒超能力》中建議家長多鼓勵孩子表達的觀念以及遊戲「情緒臉孔,變變變」,請大家用色紙做人臉撕貼畫,並在孩子們完成作品後,問問孩子,作品上的這些人現在分別是什麼心情呢?接著,家長也主動依照孩子作品的心情貼上與心情相對應的貼紙。我覺得這做法很好,對不想對著觀眾開口的孩子來說,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表達。

兒童情緒教育是近期很熱門的教養話題,其重要性甚至讓芬蘭人民倡議應將情緒教育列入正式科目中。雖然我們小時候聽都沒聽過這種課,但最近台灣也開始出現了類似的親子課程。能夠上課是很方便又有效率的,但是在家庭中,家長應作為典範示範情緒調節。畢竟家長與孩子的互動,終究是幼兒是否能學會調節自己情緒最大的關鍵!若是不知道該如何檢視自己的作法,也不曉得該如何開始教導孩子分辨與調節情緒,不妨參考《玩出情緒超能力》喔!

​►延伸閱讀:我的孩子在想什麼?為什麼他要對我說謊?
►延伸閱讀: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做他們成長路上的神隊友!
►相關書籍:禾禾文化《玩出情緒超能力:0~6歲孩子的62個互動遊戲提案,為上學做好準備,建立孩子的安定、自信,好溝通!》,柯佩岑、林婉婷、廖珮岐 著

開根好_玩出情緒超能力_禾禾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hi.square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