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保戶注意!「保險」可不是繳了錢就一定「保險」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眾保戶注意!「保險」可不是繳了錢就一定「保險」

眾保戶注意!「保險」可不是繳了錢就一定「保險」

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連結:Pexels
7月1日全台有多項新制上路,其中,你注意到了嗎?「保險」類別也迎來了4大新制!未來,保費將有一波不小的漲幅,而向來是保守型保戶首選的儲蓄保單也不再是存錢工具,聰明的你,是該花點時間研究你的保單了。

「我又不一定用得到,幹嘛買保險。」
「我身體很健康,不需要保險。」
「呸呸呸烏鴉嘴,倒楣的人才要保險。」

如果你曾經有過上述的念頭,恭喜你得了保險拖延症。因為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談到保險的時候,很多人覺得買保險浪費錢,認為自己不會那麼倒楣。在路上雖然常看到車禍,但駕駛的人不會是自己;在醫院看到許多住院的病人,但生病的人也不會是自己;在報紙看到現今每五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那個數據更加不會是自己。

千萬要小心你的大腦,它會告訴你事情沒那麼嚴重,好讓你不要陷入慌張的情緒;但事情的發生往往在我們意料之外,面對可能發生的未知災難多做一點準備,總是好的。如果你已經買有保險,那你可以藉由《淺談保險》再次確認你有沒有買錯﹔如果你還沒買過保險、準備買,那你更該看看,因為購買保險的迷思總是藏在你我的腦袋之中。

#買保險的三大迷思
迷思1:有保險,一定有理賠
錯!買錯保險,是不會理賠的。
有保險,不代表你買到合適的保險。保險有範圍、有種類,因為每個險種可以應付的危機都不一樣。

舉個例子,有人買的是「意外險」,結果心臟病發要求理賠,對保戶來說,心臟病發讓人很意外啊,怎麼不是意外呢但對保險來說,那是疾病,不是意外。也有許多人以為自己買了醫療險就萬事OK,結果住院需要高額自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醫療險是理賠住院日額跟手術,並沒有可以理賠醫療自費的實支實付。

迷思2:有保險,就有足夠的保障
認為自己「有保險」,所以不需要關心保險,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必須真正瞭解自己的保險是保障什麼,缺少了什麼­—因為「有保障」跟「有足夠的保障」是兩回事。

再舉個例子,有個家庭經濟支柱者,說自己有保壽險,所以不用擔心。結果等到某天不幸身故,家人發現他所說的壽險只有十萬元。請問十萬元能解決什麼問題?如果你也只知道自己「有保險」,卻不清楚「保障內容是否足夠」,請趕快去瞭解自己的保單,不要犯了「以為有保險,就一定保障足夠」的錯誤。

迷思3:高保費,等於高保障
「保費的高低」並不代表「保障的高低」。
保障高或低,端看你買的保險內容是否合適而定,付出可以接受的保費,得到可以接受的保障。而這點,正是大多數人都有的錯誤迷思!

你應該清楚的是,自己繳交的保費到底買了什麼保險,又擁有多少保障?更重要的是,保費必須在自己可以承擔的能力範圍;如果繳交保費的壓力已經超過負擔,這種保險也不合適。看完了三大迷思,你中了幾項呢?

#資訊不對等就該用知識來消弭
資訊不對等這件事在你我生活中其實非常常見,大家習慣找尋專家,然後聽專家的意見,但你真的確定他是專家嗎?保險世界裡存在著太多不對等:保戶與保險公司之間是資訊不對等、保險員也與公司之間存在著滿滿的資訊落差。一般保戶不了解保險法規和合約,只能聽信業務員單方面的說法,但所言是真是假?

有一些業務員只為了業績而銷售,所以聽從保險公司的「教戰手冊」販售保險,並非以保戶權益思考;又絕大多保戶永遠不曉得保險公司賣的是什麼保險?自己又買了甚麼保險?往往只能等到理賠時才知道保障內容是什麼。說來說去,資訊不對等就該由正確的保險知識來消弭。

未來保費將有一波漲幅,將買保險的你,得好好先做功課,多想多問多聽後,再多想多問多聽,同時也要切記,沒有完美的保險規劃,只有勉強可以接受的,而且,就算買了保險,人還是無法避免風險的發生,因為保險保的就是「大的風險、無法承受的風險」,如果損害的是我們自己可以承擔的,好比感冒掛號費,那為什麼要特地花錢去買呢?保險的基本思考在於,要問自己:「對我而言,最壞的情況是什麼?」一旦你有了正確的觀念,在購買保險時也就不容易被保險員的話術給吸引,到最後才發現買了一些不適合自己的保險!

《淺談保險》是一本保戶,或是初入行的保險員都可以看的工具書,它從入門觀念開始,教導你如何看懂保單、寫對要保書,進一步為自己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保險規劃;也讓你對於保後的疑難雜症能有所了解,無論是理賠還是繳款,讓保戶拿回保險的主動權!

►相關書籍:一心文化《淺談保險觀念》,林政華(大仁) 著
►延伸閱讀:
最敢說真話的保險專家告訴你汽車保險怎麼保?

開根好_淺談保險觀念_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