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另一半是「恐情」?出現這 3 種狀況,盡快遠離這段有毒關係!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我的另一半是「恐情」?出現這 3 種狀況,盡快遠離這段有毒關係!

我的另一半是「恐情」?出現這 3 種狀況,盡快遠離這段有毒關係!

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你不可以不愛我,你不可以不理我,你不可以拋棄我,否則我就不活了,或者一起同歸於盡。」這種自我毀滅或想毀滅他人的意圖,在他的成長過程當中,從來沒有被好好地發現,也從來沒有做過心理治療。長大之後,他是如此地相信他會被拋棄,內在有一種負面和絕望:「你最後一定會像我父母一樣拋棄我,所以我絕對不能讓這件事情發生,死活都要把你牢牢地拽在我的手裡。」

這樣的恐怖情人有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

剛開始認識這樣的恐怖情人,會覺得非常感動和溫馨,因為他會非常貼心,以你的需求為需求,把你捧在手掌心,二十四小時都以你為主,對於一個從來沒有被如此捧在手掌心的人,是不是會超級開心?所以這種情人,會讓你覺得好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他怎麼會為了我,可以守在我家門口一整夜,淋一整夜雨也沒有關係?」然後剛好你從小也沒有得到過很多關心和注意,兩人一拍即合,你覺得好甜蜜、好感動啊。他完全以你為中心,為了你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每一天就圍繞著你。

  ■  第二階段

你就會發現不對勁了,他開始偷看你的手機,可能不讓你跟異性說話,不能單獨出去,甚至你的同性朋友,若他看不順眼也會介入,他想知道你跟朋友說的每一句話。這時你會覺得他很煩,不對勁。

  ■  第三階段

當你試圖讓他感覺到你想離開他的時候,他就一哭二鬧三上吊,用傷害自己或自殺的方式來威脅你,甚至更離譜的,他威脅會殺了你,再殺你全家,最後自殺。然後你才發現,原來你並不是撿到一塊寶,而是一坨屎。

這樣的孩子,說實話很可惡,但是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他的內心是如此的缺愛,以至於在遇到一個他認為愛他的人時,就再也不願意放手了。這背後其實是代表了人格的不成熟,從心理學上來講,叫做 PD(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

這種人格接近我們平時診斷的邊緣型人格(BPD),比如他要挽留你的時候,可以向你下跪認錯,讓你再原諒他一次,可是當你觸怒他的時候,他又會非常暴怒。

邊緣型人格的特點是,好的時候什麼都聽你的,順從得像小綿羊一樣;當你違逆他、覺得你要拋棄他的時候,他立馬又變成一頭大野狼,開始攻擊你、傷害你、侮辱你,貶低你的尊嚴,任意踐踏你,讓你覺得自己很爛,只有他願意跟你在一起,甚至會把你和父母及親朋好友統統隔離開來。

▌讓你的世界只剩下他

隔離的目的,就是要讓你的世界只剩下他,他會分化你和所有人,因為任何人都有可能把你從他身邊搶走,所以他要切斷你所有的友誼,最後讓你落入他的掌控,但這些在剛開始一定包裹著甜蜜的糖衣。

如果他懂得珍惜你,當你由他掌控的時候,他可能會對你很好;可是有些人因為人格不成熟和內在人格的矛盾,等你真正落入他的掌控時,他要麼對你置之不理、把你晾在家裡,要麼虐待你,因為你無路可走了。

這樣的人,有可能從小在家庭暴力中長大,也可能擁有一對人格不健全的父母。在控制暴力下長大的孩子,長大之後便學會也習慣這個模式。我提倡親子身心靈教育,希望父母讓孩子從小就覺得他是被愛的,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要時刻關注孩子有沒有「不斷地壓抑對愛的需求,以致由愛轉成恨」。通常「恨」是怎麼來的?恨來自「我很愛你,同時我又覺得你會拋棄我,所以我也恨你」。

▌源自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創傷」

為人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要關注他對愛的渴望,要問自己,「我的家庭是否為孩子提供了足夠的安全感和愛的氛圍,我的孩子是否覺得他在這個家不會被輕易拋棄。」

許多孩子是在一個覺得自己隨時會被拋棄的生活中長大,比如父母一吵架,媽媽就離家出走;或者媽媽發現爸爸有外遇,尋死覓活的,甚至孩子曾經看到媽媽想要自殺或跳海等一些衝突場面。這些都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造成心理創傷。他認為這個家庭會隨時破滅,以至於自己隨時會被拋棄,心裡產生很大的恐懼。

當孩子長大,終於能憑自己力量找到一個人來愛他、關心他的時候,他其實很高興,但是因為他的內在實在太破碎、太恐懼,就會認為:「既然我得到了,就不能再失去,如果失去了,我寧願死掉。既然我都不想活了,為什麼不毀滅你呢?」這就是形成恐怖情人的過程。


本文摘自 賽斯文化《孩子沒說但父母該懂》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博客來

►延伸閱讀:關係的深處是一場自我療癒的旅程:讀《在關係變成傷害之前》
►延伸閱讀:愛我,就不能瞞著我!對另一半的焦慮與不安,或許源自於童年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