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送給每一個心累每個你,送給你隔壁的同事、也一樣心累的每個朋友,送給每個不想 BLUE 的你和妳──《社畜有點 BLUE 》
當打開《社畜有點 BLUE》,它不是一本書,而是另一個自己,我懷疑作者應該是我朋友,默默把我的故事寫出來!
▌有「勞基法」還是會被榨乾的圖文控訴
本書作者以社畜的視角,描繪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經歷」的職場趣事。
像是〈薪水小偷〉,把社畜對於「一間間廁所的格間是短暫的自由」描繪得淋漓盡致——原來那不是馬桶,而是充電座。
書中褲子半拉坐在馬桶上的懶迪滑著手機說:「拉了 10 分鐘差不多該回去了」,沒想到隔壁間的雞米走出來「跟你說,我剛當了半小時的薪水小偷。」。
順間有「我懂!」的靈魂共振,之前還有同事跟我分享「每天偷 30 分鐘上側所,一個禮拜就偷了 2.5 小時,一年下來就有 5 天什麼事都不用做,這樣換算下來好像還可以堅持下去」!
在現代職場中,在早上打卡後,被會議、開會、KPI 追著跑,每一刻都被工作需求牽制著,即便有勞基法的存在,但真實劇本仍在群組的訊息裡。於是就有了微小快樂的「心理獎賞機制」,而上廁所的小確幸就是由自己創造出來的獎賞點。
廁所是一個不需要解釋、不會被打擾的自由角落(其實偶爾還是會被清潔人員打擾),而偷滑手機的行為,像是一個心理上的重啟鍵——不是在偷懶,而是在偷回自己的生活感。
▌離職,是社畜的副歌
大家應該都聽過身邊的同事說:「我要離職‧‧‧‧‧‧」,然後一年、兩年過去了,你都離職了,而他還留在那間辦公室。書中〈每年都要講一次〉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許多人的「離職」是一種情緒出口,在表達一種壓力過大、內心不平衡的情緒釋放,它並不是真正的行動計畫。
再加上離職代表著進入未知的領域,有些人的內心是即使現狀不理想,也比較願意忍受熟悉的痛苦,而不是冒險去面對風險,因此就算喊著要離職,但當打開求職網後,內心的恐懼也會開始運作,例如:「下一份工作老闆如何?」、「新公司會不會更血汗?」、「還是等年終、等績效獎金結束再作打算?」,這一連串的問號,就會讓人打退堂鼓,於是又再唱一次副歌、繼續唱主歌吧!

▲《社畜有點 BLUE》試閱圖 1(大溏文化提供)
▌你家在哪?我的貨知道!
作者繪出了大家的悲哀,在書中〈大家都是一家人〉那篇酷似章魚哥的人問:「你的住家地址和公司地址是不是填返了啊?」,雞米回答:「沒有啊!我每天在公司待的時間比較多,公司才是我家!」,就突然想到自己的收貨地址預設還沒更換成家裡地址,必須趕快換掉!
把公司當大本營,醒著的時間幾乎有三分之二都貢獻給公司,自然收貨也要順路才行。大家早已習慣把收貨地址填寫成辦公室,雖然有方便的理由在其中,但大多數都是基於無奈。
因為公司才是快遞真正能找得到我們的地方。

▲《社畜有點 BLUE》試閱圖 2(大溏文化提供)
本書相當幽默,筆下的角色不只是卡通人物,更是你我曾在茶水間擦肩而過的人,畫風簡約,但每個對話都異常到位,這些圖文並不是在傾倒情緒垃圾,而是一種文化評論。當你準備要對同事咆哮主管的荒唐時,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有人已經替你畫出所有心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