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屬於你的學習起點──《執行長學習手記》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找到屬於你的學習起點──《執行長學習手記》

找到屬於你的學習起點──《執行長學習手記》

圖片來源:canva 圖庫
進入職場,少有人手把手教,但你能學的更多!沒有固定的學習路徑,主動探索收效最大。聰明吸收一流前輩的經驗,每次卡關就是你變強的機會!

這本書是由百勝餐飲集團(KFC、必勝客母公司)共同創辦人暨前董事長兼執行長大衛.諾瓦克(David Novak)與拉里.畢夏普(Lari Bishop)所合著,這是作者訪談超過 105 位領導者後的萃取與整合,每一章節都以人生故事與生活經驗為核心,拆解出領導者們是如何從挫折、好奇心、危機或尋常經歷中學習,並形塑出現在的自己。

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管理書,更像是一本讓你重新思考「你是誰,你為何而學」的生命紀錄。

▌從成長經歷中學習

書中舉出了在各種情境下學習的經驗分享,但讓我特別有感的,是「從成長經驗中學習」這個章節,因為多數成長類書籍談的都是技巧面,比如時間管理、學習策略等等,但這個章節促使我開始思考更根本的問題:「你記得人生中的哪個事件曾深深影響你?那代表了你是誰?又如何讓你成為現在的你?」

作者引用心理學家 Dan McAdams 的研究,提出「引導性自傳」的概念:一個人要認識自己,必須回頭觀看自己的人生事件,不只是記得,而是要能夠述說,並從中辨識出自己的價值觀、行為傾向與學習模式。

這樣的觀點讓我感到有點陌生,因為我們不習慣在職場或學習類書籍中看到這麼多「面對自我」的語言,書中有一段話我很喜歡:「自覺的人會對自己的關鍵事件產生更複雜的敘述」,他們不只描述事件,還會納入矛盾、情緒與視角的轉變,這讓我反思: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與能力,把自己的過去攤開來看,尤其是在我的成長背景裡有著許多悲傷與痛苦的回憶時,我是否還能夠以正向的角度去重新理解它們,並賦予它們正面的意義?這是我看了這本書後,給我自己的練習與挑戰。

▌透過快樂學習;透過教學深化

書中談到快樂與學習之間的關係:「當我們擁有正向情緒時,我們會學得更好」。

這讓我想到,若一個人長期處在讓自己不快樂的環境裡,就很難持續學習與成長。主動學習者會意識到這點,進而試圖脫困或改變,這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選擇。

我認為「找到真正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是作者向每位讀者發出的一個邀請,提醒我們去面對那些我們平常不敢問自己的問題:我快樂嗎?我喜歡目前的工作嗎?我喜歡現在的生活嗎?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很值得深思。

畢竟,這世上有太多人,困在不快樂的工作裡、婚姻裡、角色裡掙扎,找不到出口,卻只能用各種理由說服自己繼續撐下去。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或許在人生中,「堅持下去」並不是唯一且正確的選擇,有時候誠實面對自己的不快樂、尋找改變的勇氣,才是學習真正的開始。

此外,書中也談到「將所學教導他人」是加深理解的方式。這點非常實用且有共鳴,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在學生時期教導同學做習題時,自己也更加熟悉這道題目;或是在做簡報分享時,反而會在整理重點的過程中挖掘出更多的知識與樂趣,並且會促使自己花時間思考如何用更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讓他人理解自己的想法,在整個整理、轉譯的過程中,自己往往能學得更多。這也是一種非常實際的學習方式。

▌在各種情境中學習

書中列舉了各式各樣能從中學習的環境,例如:從危機中學習、從勝利中學習、從失敗中學習、從挑戰與困難中學習‧‧‧‧‧‧等等。並透過許多相對應的人生經歷與故事來佐證,雖然多數例子是來自於企業領導者,但我們每個人,其實也都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斷經歷著類似的學習契機,差別只是,我們是否願意停下來、回頭去整理那些經歷,並從中提取意義。

這本書最值得讚賞的一點,是每一章節的結尾都設計了反思問題,這些問題不只是為了帶出內容重點,更是幫助讀者回到自己身上思考,也很適合在讀書會或團體討論中使用。

▌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起點」

整體來說,《執行長學習手記》不像書名看起來那麼「職場導向」,實際上它更像是一種邀請,邀請讀者用學習者的姿態,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故事,書中的內容一步步引導你去理解,你是怎麼變成現在的自己?又還可能成為怎樣的自己?

它也提醒我,學習從來不只是為了效率或成功,而是一種對自我誠實、對生活保持好奇的態度。

你可以從快樂中學習,也可以從痛苦中學習;你可以從他人的經驗中得到啟發,也可以從自己過去的故事中找到答案。當我們願意用開放的心、探索的眼,去理解自己一路走來的軌跡,那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深刻的成長。

推薦這本書給正在思考人生方向、想更認識自己,或渴望在混亂中找回「學習感」與「前進動力」的人。不論你是不是領導者,我相信你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起點。


本文作者為 波麗與書的小天地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誠品線上

►延伸閱讀:我們所見的一切,是否真如想像般地可靠?──《黃蜂》
►延伸閱讀:一位不符合父母期望的孩子:比爾.蓋茲的人生起點《原始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