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焦慮世代》:網路、手機如何璀殘青少年?家長該怎麼做?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失控的焦慮世代》:網路、手機如何璀殘青少年?家長該怎麼做?

《失控的焦慮世代》:網路、手機如何璀殘青少年?家長該怎麼做?

圖片來源:canva圖庫

《失控的焦慮世代》主要在談網路興起、智慧型手機普及後,對兒童及青少年們有何具體負面影響;書中也談到老師和家長們該怎麼應對。

所以,《失控的焦慮世代》特別適合在第一線教育現場的老師,以及家有 18 歲以下孩童的爸爸媽媽們閱讀。

不過,明明大家都在滑手機,大人在滑、小孩也在滑,為什麼這本書只特別針對小孩?難道大人就不值得討論嗎?對,還真的不值得討論。

因為小孩大腦的可塑性,比大人的高很多。

也就是說,滑手機的負面影響,對小孩大腦有較多傷害,對成人大腦則沒什麼傷害。小孩的大腦就像是一塊海綿,容易捏擰變形;成人的大腦像一塊橡皮擦,不容易變形。

書裡更讓我感到驚奇的部分是,不同的性別會受到不同的傷害,比如女孩因大量使用社群媒體而患上憂鬱症,男孩則是因沉迷色情內容而失去社交能力。接下來,我會更具體地說明網路世界對女孩和男孩的負面影響,也會說明如何影響、又有什麼證據。

▌ 網路世界對女孩的影響

女性和男性有個根本上的差異,就是女性在乎共融性(渴望與他人連結並產生歸屬感),男性則在乎自主性(渴望突出自我並對世界發揮影響力)。這讓男女在網路世界受到不同的負面影響。

因為女性青少年在乎共融,想要與他人產生連結,所以她們會花大量時間滑社群媒體,社群比如 IGFBTiktok,其中又以 IG 為大宗。

IG 其實不是什麼壞事,但問題就出在青少年女性容易出現「比較心態」,也就是拿自己外貌和 IG 滑到的陌生女性做比較。

而你也知道,IG 上陌生女性的照片通常都經過「精修」,這讓她們的外貌無懈可擊。

於是青少年女性會覺得自己的外貌比不過別人,進而產生容貌焦慮。

2017 年,法國研究員讓年輕女性觀看媒體上非常瘦的女性圖片或一般體型的女性圖片,結果發現,接觸非常瘦的女性圖片後,年輕女性對自己的體型和外貌更加焦慮。焦慮久了,就確診憂鬱症了。

2013 年,有學者發現,美國的精神科病房開始不成比例地塞滿女孩。進一步研究這個現象後,學者發現大量使用社群媒體與精神疾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相關性。也就是說,如果一位青少年女性花愈多時間滑 IG,那麼她就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

▌ 網路世界對男孩的影響

網路世界其實也會增加青少年男性患上精神疾病的機率,但並沒有女性這麼明顯。對男性來說,最明顯的影響是「面對女性的社交功能受損」,你可以把它理解為社交障礙,也就是不懂的如何與女性談話、聊天,甚至不敢主動邀女性約會。這會導致男孩在長大成人之後,較難在現實世界中找到「性、愛、親密關係和婚姻」。

青少年男性如今會走到這步田地,最大的原因就在於色情內容太容易取得,他們可以隨時隨地透過手機螢幕觀看謎片。有一項瑞典研究發現,在 2004 年(智慧型手機尚未被發明出來的年代),有 11% 的男孩每天觀看色情內容,而這個比例在 2014 (這時蘋果發布了 iPhone 6增加到 24%這項數據的意義是,智慧型手機普及後,每天看謎片的男孩比例翻倍了!

看謎片其實沒什麼問題,有問題的是對謎片上癮,這會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前文提到的社交功能受損)。一樣是剛剛的瑞典研究,他們再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這些每天看謎片的男孩中,有超過 20% 對謎片上癮。讀完這些內容後,我很慶幸我爸媽在我青少年時期給電腦裝上了「色情守門員」,這讓我日後在面對女性時還有正常的社交能力。

▌ 身為家長,該如何應對?

網路興起、智慧型手機普及,這對青少年的影響巨大,如果你是家長的話,該怎麼做?

書裡提到很多方法,例如帶孩子外出活動、與孩子討論上網風險、自己以身作則不一直滑手機等等,這些都是很棒且可執行的方法。但我認為有件事不能做,就是禁用手機(不給孩子手機)。

禁用手機絕對是下下策,因為班上每個同學都有,就自己沒有,孩子絕對會悲從中來,可能衍生出更多負面影響。

青少年狂滑手機的原因是上癮,那麼為什麼不找出比滑手機更快樂、更有意義且更容易上癮的事?也許是教孩子怎麼理財、玩錢、賺錢,當他們體會到賺錢的快感後,也許會想學習更多,於是狂讀理財相關書籍,這樣他們就不會想滑手機了。

面對快速變遷的科技時代,這是一場沒有明確終點的學習旅程,但正因如此,它更值得我們投入心力。

畢竟,守護孩子健康的心智發展,不僅是為他們的未來鋪路,更是為我們共同的社會築起一道安全屏障。希望每位讀者都能從《失控的焦慮世代》這本書中汲取力量,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支持者。


本文作者為 進化村站長 施定男

►延伸閱讀:社恐、孤立感,智慧手機與社群媒體造就「失控的焦慮世代」!
►延伸閱讀:《筆記的魔力》:簡單三步驟,學會寫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