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幸福」最簡單的方式—重視自我的感受與需求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獲得幸福」最簡單的方式—重視自我的感受與需求

「獲得幸福」最簡單的方式—重視自我的感受與需求

我希望妳可以對自己說:「一路走來,我一直都很努力。我做得很好,我辛苦了。接下來,我想要學會好好照顧自己,相信自己。我想要對自己好一些。因為,我真的值得。」———《他們都說妳「應該」》

像小尾巴似的跟在表哥身後到處跑、又怕又愛的炮竹玩得震天響、餐桌上各種客家好滋味……小的時候每到過年最喜歡回鄉下外婆家,「初二」對我而言是個痛快玩耍的好日子。

過去從不覺得對於這樣的快意生活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因為「初二」是媽媽回娘家的日子,年紀稍長後才發現「初二」舅媽們居然都在!?帶著心裡的疑惑直到有天聽見小舅媽和小舅舅的對話才發現,小舅媽都是初三一大早才回娘家,原來餐桌上的佳餚是舅媽們「犧牲自己」換來的!

「我初三再回娘家,因為小姑初二回來,我得幫忙。這就是媳婦『應該』做到的。」
所以我的舅媽長期都是初三才能回娘家……
「女孩要有女孩的樣子,『應該』端莊一點、淑女一點,講話不要太大聲」
所以早期甚至有所謂的「新娘學校」……
「女孩就『應該』要穿裙子、留長頭髮」
我永遠記得高一那年剪了顆很短的男生頭回家,之後幾天母親氣到不願和我說話;以及婚後隔天穿了及膝的短褲上教堂,父親特別打給我說「剛結婚的新娘應該要穿裙子」,我的「短褲」讓他感到很「沒面子」……

這種種的「應該」,就是作者所說的「文化纏足」

在號稱兩性平等的現在,特別令人感到玩味,當很多女生做不到上述例子裡的「應該」時,她們甚至責難自己,覺得是自己的錯,是自己太自私、不夠優秀、不夠努力,但這其實是一種文化纏足,是社會、文化、家庭與個人交織而成,是為了讓一個女生更符合社會期待所撒下的天羅地網。

 
 
 
 
 
 
 
 
 
 
 
 
 
 
 

南????????‍????(@_ah_nan)分享的貼文 張貼

不論是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亦或台劇「俗女養成記」,都紛紛呈現出這樣的現象。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主角一家返回釜山過節,身為媳婦的女主角必須幫忙準備各種料理、招待親友……,天剛亮,聽見廚房傳來的微微聲響時,立刻下床到廚房幫忙,即使婆婆問她「怎麼不多睡一下」,女主角也深怕耽誤了自己「應該」盡的責任,原本夫妻兩人說好要早點返家,卻因為小姑回來了,於是金智英只好在婆婆的交代下又忙著為小姑夫妻兩人張羅午餐,也許就是面對婆婆眼中這些「應該」的社會期待,終於女主角以娘家母親的口吻說出了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話……

「哎呀,親家母,其實我們家的智英每次只要過完這種大節日,都會全身痠痛呢。」
「小鄭啊!我還沒說你呢。每年過節你都在釜山待上好幾天,但到我家裡的時候呢,屁股都還沒坐熱就急著走,這次可得待久一點再走啊。」
「親家公,恕我冒昧,有句話我還是不吐不快,只有你們家人團聚很重要嗎?我們也是除了過節以外,沒有其他時間可以聚在一起好好看看三個孩子。最近年輕人不都是這樣嗎?既然你們的女兒可以回娘家,那也應該讓我們的女兒回來才對吧。」

是的,女主角開始在壓力到達臨界點的情況下,甚至是單獨與丈夫相處時,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精神異常的表現。

當男主角告訴母親金智英生病了,起初婆婆還稍稍表現出心疼的樣子,寄來中藥給媳婦調理身體,但當婆婆發現兒子打算請育嬰假讓金智英重返職場時,卻又在電話內嚴肅的對媳婦進行一連串「教育」—在婆婆的「期待」下,媳婦在家相夫教子是「應該」的,金智英亟欲重返職場的行為無疑是在摧毀兒子的前程,哪怕請育嬰假是兒子發自內心疼愛妻子的展現,在婆婆眼中都是不可饒恕的。

覺得自己的人生一事無成

台劇「俗女養成記」中在台北打拼的女主角陳嘉玲,轉眼間即將40歲,沒車沒房沒老公沒小孩,覺得自己的人生一事無成。雖然有份看似穩定的祕書工作、有個論及婚嫁卻是生活巨嬰的同居男友,但隨著前男友結婚,大學同學的孩子已經都會打醬油,她仍不免暗自惆悵,最終在婚宴場合鬧出笑話。在未來婆婆的期待下,她必須接受自己不喜歡的婚紗,必須揹著房貸就為了婆婆希望兒子媳婦婚後可以住得近一些……,縱使最後在男友求婚的時候斷然拒絕了他,也因為背負著奶奶和父母的期待,完全不敢向家中坦白婚事已告吹,遮遮掩掩的直到家中收到「新娘不是我女兒」的喜帖。

兒時陳嘉玲交好的鄰居姐姐寫了封情書給暗戀的對象,卻因為陳嘉玲一時不小心將情書弄丟了,導致街頭巷尾都知道這封「傷風敗俗」的情書,而鄰居姐姐因「不知羞恥」被爸媽在大庭廣眾之下狠狠揍了一頓……,當陳嘉玲偷偷背著母親竄改大學志願被發現後,媽媽氣得幾天不和她說話,原來媽媽認為台北天高皇帝遠,陳嘉玲一定會偷交男朋友......。難道女生面對感情就應該被動嗎?應該留一點名聲讓人探聽嗎?

「你真會記恨,看你以後要怎麼當人家媳婦!」
陳嘉玲從小聽到大的金玉良言之一,是否當媳婦的都應該無條件原諒、容忍?
「想越多越難嫁,越晚嫁就嫁越差。」
我想隨便嫁才是悲劇……女生愈大愈掉價,男生愈大愈有身價?

 
 
 
 
 
 
 
 
 
 
 
 
 
 
 

河河(@riverwriting)分享的貼文 張貼

這些所謂的「應該」和「文化纏足」,並非僅來自於父母,而是來自於整個社會、文化的壓力;甚至,父母也被這些主流社會文化價值給「綁架」、「洗腦」,無力也不敢掙脫。即便我們的母親一輩在遵循這些「應該」的過程中,覺得壓抑甚至痛苦,卻也自然而然的將這些所謂的美德灌輸到孩子的想法中,就像陳嘉玲的媽媽調侃女主角「記恨」,但在自己面對婆婆的無理取鬧終究也是發出了怒吼。

但你發現,當你想要做出和以前不一樣的決定時,你會出現「自我責備」、「自我懷疑」的聲音,於是,你內心「習慣性的罪惡感」,可能會把你困住,讓你最後還是做出與之前一樣的決定。你可能因而對自己失望,覺得自己無能為力。」———《他們都說妳「應該」》

要如何擺脫這些「自我責備」、「自我懷疑」?

《他們都說妳「應該」》一書中,指出必須檢視屬於自己的「罪惡感」,是如何成為你的「隱形裹腳布」,隨時控制你的行動。透過「檢視你的罪惡感」練習、「列出你的負面信條」練習,面對「我應該」與「我不應該」時,才有可能進一步思考是否有其他選擇。學會「建立安全感語言」來安撫「習慣性的罪惡感」的語言,書中列舉幾個有力量的語言:

★ 我一直是很替別人著想的人,不會提出過分的要求。因此我想滿足自己的期待,並不是自私,而是自重。
★ 我重視我的感受與需求,我想要成為保護自己、尊重自己的人。
★ 滿足自己的需求並非自私,而是自愛、自我照顧。強迫別人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做,這才叫做自私。
★ 我要練習了解、保護與尊重自己的感受,因為除了我之外,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件事。

或許會擔心,如果給自己太多選擇,是否會變得很自以為是、自我感覺良好,甚至變得自私自利

事實上,比起「過度犧牲」的委屈,更應該學會「照顧自我需求」的技能,能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就是「獲得幸福」最簡單的方式。

►相關書籍:寶瓶文化《他們都說妳「應該」: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周慕姿 
►延伸閱讀:有毒姻親(上)婚後就會好? 破解你的七大姻親迷思
►延伸閱讀:有毒姻親(下)殘酷真相之五種典型「有毒」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