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父熊彼得:4 個方法讓你的創意具體成形!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創新之父熊彼得:4 個方法讓你的創意具體成形!

創新之父熊彼得:4 個方法讓你的創意具體成形!

圖片來源:The Nassau Institute
當今迅速變化的社會和經濟環境中,「創新」是推動時代進步的關鍵字。現在,正是重新理解「創新之父」熊彼得的絕佳時機!

創新是什麼?熊彼得認為創新是「組合未曾組合的元素,創造新價值的過程」,那麼什麼樣的新組合是創新呢?書中列舉了五種模式的新組合:

  一、提供新產品

  二、導入新的生產方式

  三、開拓新的銷售管道

  四、獲得新的原料來源

  五、打造新的組織

那大家會思考創新如何切入市場的點?一般來說,大部分的人會想從市場需求開始切入,

但真正的創新是藏在挖掘顧客潛在需求的過程中。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APPLE,一開始賈伯斯推出iPhone 時只有一個按鍵,甚至沒有按鍵,只因為賈伯斯認為人們需要越簡單越好。它剛推出的時候,當時最受歡迎的手機是滑蓋手機。一開始很多人不看好iPhone ,但最後證明了這的確是人們潛在的需求,只是大眾尚未察覺。所以真正的困難點在於如何創造顧客尚未察覺的價值。


▲ 滑蓋手機與iPhone(左圖來源、右圖來源

▌ 創新要成功,掌握4個有效方法

那要如何才能提高成功的機率呢?熊彼得提出以下四個方式:

  1. 高舉自己的「志向」,並以志向為主軸。熊彼特將這件事稱為「擁有找出故事的眼光」。

因為「讓創意具體成形的人」會忍不住跟隨內心湧現的想法,進而創造前所未有的東西,這也是這類人的快樂泉源。像是馬斯克的志向是「為全人類做出貢獻」,所以他創辦了PayPalSpaceX及特斯拉等公司。

  2. 思考所有的可能性,熊彼得曾說「沒有潛力不構成不採取行動的理由」,呼籲我們不要被既定的框架限制住。

  3. 建立假設之後,就不要想太多,立刻採取行動。

  4. 將自己的想法完整傳達給顧客。就像賈伯斯會在蘋果發表會上用說故事的方式傳達自己的理念。

所謂的「原創」並非從零開始,而是「重新組合」,意思就是原創的事物源於重新編輯異物質的過程。其中,編輯力也是在創新的過程中很重要的能力之一,那何謂編輯力?

編輯力:「解讀目標資訊的結構,再以新設計讓該資訊得以重新應用。」

像網路上很多文章、懶人包或各種影片,把現在既有或已知的事物下加入新的元素,或是新觀點等等。這些創作者都是在展現他們的編輯力,我想這也是屬於創新的一種吧!

▌ 我們該如何培養編輯力?

  1. 評估:分析構造、俯瞰構造的能力。透過分析描繪問題的輪廓。

  2. 準備:建立接近事實的假說、建立流程的能力。

  3. 行動:提出遠景的能力。掌握人性,領導人才的能力。

透過以上三種練習,一般人也可以培養自己的編輯力。

而企業家是其中一類能實踐創新的人 ,企業家就是讓夢想具體成形的人。這句話中第一個關鍵字是「夢想」,第二個關鍵字是「具體成形」。

人類的行動主要分成兩大類:

第一類是奉行享樂主義的人—甘於接受現有的環境,覺得這樣可以得到內心平安的人。缺乏決策力與執行力也是這類人的特徵。熊彼得將這類人稱為「靜態的人」。

第二類是精力充沛的人—能夠毅然決然地挑戰信仰的環境與束縛,為了成為心目中那個理想的自己而付出行動的人。只有這種採取行動的人才是企業家才是熊彼得口中的動態經濟的主角。

大家覺得自己是屬於哪種類型的人呢?像我本身像是在這兩者之間搖擺不定的人,而現階段我感覺自己更貼近「精力充沛的人」。

▌ 採取行動的你,可能具備「這些」特質

懂得採取行動的人又有哪些特質呢?

  第一種特徵是反抗,採取行動的人就是反抗常識的人。

  第二種特徵就是想要採取行動的衝動,渴望實現理想的熱情。

  第三個特徵是做出決定,必須具備從各種可能性之中做出選擇的能力,然後將所有熱情傾注在這個選項之上。也就是所謂「選擇的勇氣」。

該怎麼做才能迅速做出正確的決定呢?尤其很多事物難以精準的評估,要做出適當的判斷並不容易。

 ■ 首先就是要先掌握事物的全貌,再建立假設。

 ■ 企業家必須具備能擺脫經驗、觀察未來的能力。

 ■ 為自己的選擇付出行動。

書中提到一些關於企業家精神(Try & Learn)的金句,讓我覺得印象深刻。

松下幸之助:「與其害怕失敗,更要害怕不夠認真。」、「所謂的成功就是要不斷努力,直到達成為止;所謂的失敗就是沒有一直努力知道達成為止。」

▌ 創新的絕對關鍵:資本家

創新的關鍵人物之一就是「資本家」,企業家的任務是讓「夢想具體實現」、是「採取行動的人」;而相信企業家、將購買力借給企業家的是資本家。

所以企業家不能因為風險而嚇的裹足不前,必須將風險視為創造新價值的最佳機會,勇敢地推動新組合

此時企業必須透過銀行向揹負風險的資本家取得「信用」,只有這份「信用」才是企業家創造未來的最大本金。然而承擔風險則是資本家的責任。

企業家除了得具有信用,還得想辦法讓眾人對於未來的期待(信賴)變得更加可信。只有創造了「信用」與「信賴」,資本家才會願意冒著風險提供資本。

銀行若要確認創新的未來價值,就必須提出正確的問題。銀行必須判斷企業家的答案是否滿足下列三個條件?

  1. Impactful: 是否能震撼整個社會創造極大的利潤?

  2. Innovation:是否足夠新穎,具有該企業的特色?

  3. Implementable:是否可行?

熊彼得又提出,所謂創新是投入現有的資產、創造未來的價值。因此,企業若要創造未來價值就必須創新,對於創新的投資必須是能創造財務方面的未來價值,也就是必須產生「未發生的財務價值」。

5項企業資產,創造未來價值

  1. 智慧:知道什麼與什麼組合能創造什麼價值的洞察力。

  2. 人才:企業必須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志組成一支強大的團隊朝著夢想不斷前進與挑戰。

  3. 顧客:了解新組合的價值且願意嘗試成為支持者的顧客。

  4. 生態圈:提供原料的供應商、負責銷售的管道,能彌補自家公司不足之處的夥伴都是不可或缺的。

  5. 品牌:即是信用。想要募得資金,吸引人才或是顧客,都需要所謂的品牌。

當優秀的人才覺得能以企業特有的組織能力為槓桿,創造一己之力所無法創造的巨大價值時,才會願意留下來。所以想要留住優秀的人才,組織是否具有「多元共融」的特質是關鍵。


全文經 Jessie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企業家精神代表!馬斯克不斷創新,改變人類的夢想
►延伸閱讀:你是職場上的哈士奇還是狼?